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願法師: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編者按:以前常常聽到儒商這個說法,最近這些年則又有佛商之說。那麼,佛法或者佛教文化對商業運作、企業管理究竟有哪些積極貢獻?可以發揮出怎樣的功能?

著名佛教學者吳言生教授講禅與管理(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管理的目標:回報員工、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管理分三種境界、五個層次。

初級境界:物的管理

第一層次:感性的管理——“自習課”

摸著石頭過河,憑感覺和判斷力來管理企業,一般初創的企業常常處於此層面上。

第二層次:理性的管理——“復習課”

一定的實踐經驗積累之後,可以上升為理論層次,總結並優化,進而更好地指導企業的發展。

第三層次:量化管理——“數學課”

以數學模型、模式來考核成本、建立營銷網絡以及其他的管理活動,力求精確化、量化。

以上三種管理層次都屬於器世間物的管理,不論它多麼高深,都屬於管理過程中最基礎的東西。

中級境界:人的管理

第四層次:人性管理——“心理學課”

這是超越了物質層面的管理,注重對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把員工視為資源之一。有了以人為本的共同合作,成就事業,員工對企業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

高級境界:自性的管理

第五層次:禅悟的管理——“禅修課”

這種管理境界,實際上已不需要管理了,因為已經極大地調動了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禅悟管理需要企業家自身達到了比較高的境界,他自己已經開啟了運用禅的智慧、佛法的智慧的能力,所以他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能夠讓自己並幫助員工開啟內在的慈悲與智慧。這樣既是工作,又是修行。這時企業的一切動力都是從自心流出的,員工自動自發地努力去做事,這時候不需要管理,但是卻達到了管理的最好境界。達到這個層次,企業肯定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物的管理時,把員工看成是“物”,是賺錢的工具,那麼他們只能發揮物的作用,員工也將以物質刺激為工作的動力。

人的管理時,把員工看成是“平等的人”,這時他們可以發揮人的積極性,這時以人情為動力。

禅悟管理時,把員工看成是“菩薩”,他就可以在你的企業裡發揮菩薩的能量了,覺悟解脫成為動力。

所以,看待的角度不同,你得到的力量也不同。

三種境界,用另一種相似境界的說法來描述——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見財產和物,有我執。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執著於具體的物相,但還執著於“管理”,還有法執。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萬事萬物讓它以本來面目發揮妙用,歡喜自在,有智慧有慈悲,前面的兩種我法二執都不見了。

 

上一篇:星雲法師:女性可以從四方面為人類社會做貢獻
下一篇:淨空法師:為什麼一整天念佛她也沒有疲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