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把最恐怖的死亡,變成一件最歡喜的事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五十七)

下面講上品往生後的情形:

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上輩(品)往生者跟隨彼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在七寶蓮花當中自然化生,住於不退轉地。當即成就智慧勇猛,獲得神通自在。

極樂世界“生”的方式全都是“化生”,這不是世間胎卵濕化四生當中的化生,而是“自然化生”。即當時蓮花和往生者同時顯現,自然化現出來。也就是,行者的淨業和佛的悲願一和合,自然就化生出來,這跟世間的“生”完全不同。

上輩人往生之後,當即獲得了“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彌陀疏鈔》說:“則上上品中,從一地以至八地,已容多品,余可知矣。”可見,上輩往生之人,在見佛聞法的同時,就證得無生法忍,可以直登八地。這就是“智慧勇猛”。

像我們熟悉的覺明妙行菩薩,他原本只是晉朝的一個窮人,後來對阿彌陀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七天七夜不吃不睡一心念佛,結果見了佛,並得到了授記。後來,七十五歲的時候無病往生。往生後很快就證得了很高的菩薩位。之後,他又回到娑婆世界,化現為各種形相,像是比丘身、居士身、王臣身、女人身、屠夫身等等,隨緣說法,度化眾生。

像這樣,上輩往生的人成就非常快。只要見到阿彌陀佛,聽佛說法,或者得佛摸頂授記,就能很快證得無生法忍。之後神通自在,可以隨意分身塵剎。那時候,你到生死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問題,你的一靈真性不會迷失,你可以不斷地變化。這就叫做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可見,這個法門是極其圓頓的。

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釋迦佛又說:由於這個原因,阿難!現在以及將來的一切眾生,想在今世就見到阿彌陀佛,就應當發無上菩提心,修行六度等功德,發願生彼阿彌陀佛的國土。

“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就表明不是來世見佛。畢竟來世的情況難以預料。所以,你一定要想:“我今世就要見阿彌陀佛。”這裡的“今世”,通常指臨命終時。當然,那些修得非常好的人,即生就能在禅觀、夢寐之中見阿彌陀佛,這種情況就不用說了。但大多數人暫時還做不到,所以要爭取在臨終時見佛,這一點只要認真修行,就都能做到。

從這裡就能看出,我們現在就要有一個決定的志向。那就是——我今生最後一刻,一定要見阿彌陀佛,然後直接往生極樂世界。應該讓“一心想見阿彌陀佛,一心想去極樂世界”,成為你心中非常強烈的一種願望。就像藏族人一心想去拉薩,想見覺沃佛一樣。我們一定要有那種迫切的心情,這就叫做“淨土情懷”,這是絕對不能缺少的。即使其他念佛方面稍微差一點,也還可以慢慢訓練。關鍵就是,你一定要有這個心。

那麼,臨終時見阿彌陀佛的情形具體如何呢?

首先,上品上生的情況,《觀經》說:“上上品人往生的時候,由於他精進勇猛的緣故,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以及極樂世界的七寶宮殿,充滿虛空,全都現在他面前。觀世音菩薩手裡拿著金剛台,跟大勢至菩薩一起來到行者面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在行者身上;佛和那些菩薩全都伸出手來,接行者往生淨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量無數的菩薩,都對他贊歎,並且勸進他的發心。行者見到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鼓舞,歡喜踴躍。之後見到自身乘著金剛台,隨同阿彌陀佛和淨土聖眾們,在彈指間,就往生到了極樂世界。[1]”

這樣就知道,淨土法門是大安樂的法門,它能把死亡變成一件最歡喜的事,這就是彌陀願海極偉大之處。“死”原本是人世間最可怕的主題,人們不僅不願意接受、面對死亡,就連聽到“死”的名稱都很忌諱。而彌陀願海卻把這種最恐怖的死亡,變成一件最歡喜的事情,讓它成為你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那一刻象征著決定勝的開端,那就是你超凡入聖、永離輪回的時刻,也是你真正實現生命意義的時刻。也因此,那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事。

“歡喜踴躍”,指行者當時內心非常歡喜,就好像要跳起來一樣。我們看到,世間人為了功名利祿,像是得了世界冠軍時,就會高興得跳起來。但那只不過是為了世間的名利而激動,而淨業行者在臨終時見到佛和聖眾,就意味著從此徹底超出了無量劫的生死輪回,所以內心極為歡喜,也因為能生到這麼殊勝的彌陀淨土,而深感榮幸。

它真正超出了世間上的一切事情。比如,一個人一直想上北京大學,當他得到夢寐以求的通知書時,覺得自己以後能在中國最高學府學習,就會高興地叫起來,興奮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其實,這只是一種世間法,跟往生極樂世界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那是無量百千萬億倍也比不上的。想一想,世界上還有哪種事情、哪種成功,比往生極樂世界的意義更重大呢?而且,從成辦的難度上看,它比你讀完小學還要容易,何樂而不為呢?

“如彈指頃”,上上品往生的行人,直接乘著金剛台,跟在阿彌陀佛後面,彈指間就到了極樂世界。什麼是“彈指頃”?意思就是,剛才還在娑婆世界,就這麼彈一下,馬上就到了極樂世界。這是極快的事!依靠淨土法門出生死就是這麼快。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機會。人們總是對於容易得到的事情不珍惜,看不到這其中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結果常常失之交臂,實在可惜!阿彌陀佛給我們創造了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條件,這是方便至極的,但它所成就的利益,卻是極其不可思議,以至於很多高僧大德、諸大論師們都不相信,一再地判定,只有聖者才能往生,想想看,極樂淨土有多高、多殊勝!

事實上,淨土法門人人都能修得上去。一個凡夫,憑著如此簡易的法門,一下子就能升到那麼高的菩薩地位,使得全世界的一切人都為之驚歎,感到難以置信。也因此,我們說淨土法門極其不可思議,佛也說它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難中之難,無有此難”的事。

其次,上品中生的情況,《觀經》說:“上中品人命根快斷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在他面前。觀世音菩薩持著紫金台,來到行者面前,贊歎說:你修行大乘,能解了第一義,所以我們現在來接你。(像這樣,對於他一生的修行給予嘉許。)與此同時,觀世音菩薩和一千化佛,一時之間全部伸出手來接引他。行者當時見到自己就坐在紫金台上,並且自然雙手合掌,叉手贊歎佛。好像一念的功夫,就生到了七寶池裡。[2]”

當時的情形,是無量無數的佛菩薩一起伸手來接你。這不是我們在世間上大學,在機場、火車站,校友們舉個牌子迎接,你自己也覺得很不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那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數的化佛菩薩,全都伸手來接你,這是多麼榮幸的事!

聽到這裡,你就再不應該拒絕了。不要說“我不願意去,我不肯去”,那就真的很奇怪了!你應該願意去,這是阿彌陀佛最歡喜的事。其實,阿彌陀佛巴不得你趕緊到極樂世界,就像一個母親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回家一樣。家裡什麼都給你准備好了,吃的、穿的、用的,還有無微不至地關懷和照顧。同樣,阿彌陀佛無量劫來,通過精勤努力,為我們建立了極其殊勝的極樂淨土。那就是我們的家園,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慈父,他已經把一切都准備好了。而且已經給你發出了邀請書,通過釋迦牟尼佛,已經寄到你手上,你也已經看到了。如果你還說不想去,那就真的沒辦法了。

所以,我們要感戴佛恩,佛真是慈悲到了極點,那是世間父母百千萬倍也比不上的。極樂世界這麼殊勝,人們只要願意去,就都可以去。而且,去的時候是多麼榮耀!這不是坐飛機,而是坐在觀世音菩薩手裡拿的金剛台、紫金台上,它就是你上極樂世界的太空梭。那時,觀世音菩薩直接交給你,你一攀上去,瞬間就生到極樂世界了。不僅如此,當時還有那麼多聖眾為你護航。阿彌陀佛來了,清淨海會的聖眾也來了,一千個化佛同時伸手接你,這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事,也是最值得歡呼雀躍的時刻。

雖然從人間來看,這個淨業行人還坐(或者站、躺)在這裡,但實際上,他面前已經出現了這些境界,瞬間就往生了。我們看他一下子就沒氣了,不再念佛了,其實那時候,他已經往生了,所以沒了聲息。有的人還會跟大家透露一下,他會說“佛來了”等等。但你要知道,修得好的人,臨終的時候就會出現這些境相。不然的話,你還會覺得莫名其妙:他怎麼搞的,怎麼死了還在笑?

其實,往生極樂跟一般人的“死”是截然不同的,他不必經過中陰,臨終的時候,跟彌陀願海一相應,得到佛力的加被,整個人就完全不一樣了。他留下來的軀體只是給人們透露一個消息,最關鍵的是,他的心在臨終的時候,已經得到極大的轉化,已經超凡入聖了。我們看《往生傳》就很清楚,淨業行人往生的時候,光明遍照、異香充滿、四肢柔軟、面帶微笑等等,這些瑞相都會出現。正在人們為他念佛、超度的時候,他的心已經生到了極樂淨土,已經處在蓮池海會裡面了。他那時已經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神通自在、智慧勇猛,他早已不是人間的凡人了。那是無量千萬倍地超過了成為世間天人的受用。本經前面也是一再地比較,從六欲天最底層,一層一層地比較上來,往生極樂淨土的受用,無數倍地超出三界的安樂,那是一個界外淨土。

相比於其他人,比如,一個人不願意走這條易行道,但今生也沒獲得成就,結果臨終的時候,只能以手抓胸,不自在地走入中陰險路,那是多麼的悲慘、淒涼。而且,往後還要繼續在生死當中飄零,無依無靠,那多苦啊!這就是因為,他不願意投入阿彌陀佛的懷抱,不願意上極樂世界的太空梭,那就沒辦法。想想看,同樣是凡夫,一個人把握了機會,一個人沒把握住,結果就相差得這麼遠。

像這樣,我們從正反兩方面衡量,就會生起一種希求、向往的心。不然的話,你怎麼聽都好像無動於衷,好像這事跟你沒有任何關系。其實,當你真正知道了往生的利益,就會明白:自己過去怎麼那麼愚癡呢?這麼不可思議、無與倫比的事情,為什麼我連一點點興趣都沒有?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一樣,根本沒意樂。實際上,我們必須多熏習淨土經教,淨土情感才能熏得出來。你越是熏習、了解,就越是希求、向往。有了真實的歡喜心、希求心,一切就好辦了,就會很有希望往生。

最後,上品下生的情況,《觀經》說:“上下品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帶領很多菩薩,手裡拿著金蓮花,化為五百尊佛,來迎接他。五百化佛也是一時伸出手,贊歎說:法子!你現在很清淨,已經發了無上道心,我來接你。見到這個情景的同時,行者自身就坐在了金蓮花上面,之後花就合起來,隨著阿彌陀佛就生到了七寶池當中。[3]”

以上引用了《觀經》的經文,本經也說,行者臨命終時佛來接引,這就是“今世見無量壽佛”的情景。

其實,見佛也不是很遙遠的事。想一想,人生百年如寄,我們現在就像寄居在一個旅館裡,第二天早上馬上就走了,所以,臨終很快就會到來。

尤其是年紀大的,六、七十歲的人,自己掰著手指也能數得清,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也就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夠在這有限的幾年裡,好好下一番工夫,必定會贏來輪回當中最大的勝利,會出現最歡欣鼓舞的時刻,從此之後,永超生死,再沒有痛苦了。你現在只要好好努力,花個兩三年的時間,臨終的時候,就決定見到阿彌陀佛,這是真實不虛的事,完全可以保證。以彌陀願海保證,以釋迦佛的谛實語保證,以西天東土無數的菩薩、祖師來保證,以歷代往生的淨土聖賢來保證,這事絕無虛妄。

要知道,在這個五濁惡世,尤其是佛已經滅度,能見到阿彌陀佛,實在是相當稀有難得。本來在這個時代裡,本師釋迦佛已經滅度兩千五百多年,我們已經見不到了。要見下一尊彌勒佛,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天文數字的年代。但是,你現在有機會在今生幾十年或者短短的幾年之後,就見到阿彌陀佛,然後直接往生淨土。這就是依靠彌陀願海,憑借六字洪名不可思議的力量來成辦的。否則,見其他佛非常困難,往生其他淨土談何容易。

當然,行者自己也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並且廣積功德,發願回向,求生彼國,這樣才能跟佛的願海相應,才能見佛;因為見佛的緣故,就決定能夠往生;因為往生淨土的緣故,就決定永不退轉,證得無上菩提。

“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也因此,佛經說,要想今生見阿彌陀佛,就要發無上菩提心,並且平時多修集六度等的功德,把這些都用來回向,願往生彼極樂國土。以這種殊勝的因,決定能得到微妙的果。你能這樣做,必定會實現極大的意義——臨終時決定見阿彌陀佛,生到彼阿彌陀佛的國土裡,從此踏上不退轉地,迅速成佛。

這是一條光明坦途,你人生的分界線就在這裡。在這之前,你只是一個陷落在輪回裡的凡夫,無量劫來,單憑自己的力量,很難超出,所以善導大師也說“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但依靠彌陀願海的力量,十念就超出了。此後,你已經不是輪回客,成為了淨土的聖人。

大家要認清這一條光明大路。其他方面你都不知道,糊裡糊塗的,也沒什麼關系。像是不會用電腦、不會開車,算不來加減乘除、不會解方程式,不認識原子、分子、量子場等等,這些都沒關系。世間的事僅此而已,並不重要。你只要好好念阿彌陀佛,就沒問題了。

你一定不要把這最關鍵的事忘了,其實,它比吃飯穿衣還重要。我們不會忘記穿衣,更不會忘記吃飯。會覺得三餐一頓也不能少,但我們卻認為念佛可有可無。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顛倒的。吃飯穿衣只能保住你的肉身一世的短暫延續,它不能讓你不死,更不可能讓你不再輪回。但是,念阿彌陀佛,卻能讓你解脫成佛,讓你得到永生,得到無死,得到一切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它無數倍勝過吃飯穿衣等的事。

如果你真能認識到,念佛比吃飯穿衣還重要,真有這個心,那必定是珠不離手、佛不離口,再怎麼忙也要念上這一串。因為這比吃飯重要,所以即使不吃飯我也要把它念完,念完了再吃。你不要想,我寧可先吃飯,也不先念佛,那就錯了。比如,你今天就是想看這部片子,因為對它很貪著,但你想明白了就知道,片子可以不看,但佛不能不念。還有,你不要想,我一定要去九寨溝玩,去泰山觀日出。其實這些也沒什麼意思,都可以不做,但佛不能不念。

同樣,像是生日派對、大片、歌舞、春晚、球賽、閒聊等等,這些世間事都沒有意義,你卻非做不可,而念佛確實能讓你即生出生死、得菩提,你卻不做,可見這已經嚴重地顛倒了主次。對於沒有任何利益,並且會招致無量劫沉淪生死的事,樂此不疲,但是,對於能夠實現永久大樂的事,反而置之不理,這就是顛倒。

懂了這些,我們才知道,什麼叫做“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才會理解,原來我忽視、小看了這件事,是多麼顛倒!

下面講中品往生的條件和往生時的情況: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缯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

佛告訴阿難:中輩往生的情況是這樣的,十方世界裡的諸天人民,至心想要往生彼極樂國土,雖然不能離欲出家作沙門行,全身心地投入到善法當中,修集廣大的功德,但也應當具足七個因緣:一、發無上菩提心;二、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多少修善,奉持齋戒。四、起立塔像;五、飯食沙門;六、懸缯燃燈,散華燒香;七、以此回向,願生安養。

前兩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與上輩往生相同。

三、多少修善,奉持齋戒

“多少修善”,指在各種善法功德裡,按照自己的能力,隨分隨力地修一些善法。也就是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盡量修一些善法,每天都要行持。

《龍舒淨土文》[4] 裡講了葛繁的事跡:宋朝的葛繁能得幽冥的敬重,就是因為他每天會做一件乃至十件利人的事,四十年不間斷。他說:我看到什麼東西擺得不正,我就把它放正,這是利人的事;如果有人口渴,我給他一杯水喝,也是利人的事。總之,隨時都可以做利人的事。葛繁是修持淨業的人,他總是把所做的利人之事回向往生,他壽命很長,最後坐化了。有一位僧人神游極樂世界,見到葛繁已經在那裡了。

像這樣,上供下施、幫助他人、矜孤恤寡、敬老憐貧,為人傳授經法、禮拜念誦等等,都要隨自己的能力,盡心盡力地去做,這很重要。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無意義的事上,更不可以去造惡業。

“奉持齋戒”,“戒”,指防禁身心惡行。“齋”指過午不食。中午之前為正時,中午過後是非時,正午之前適合飲食,過午之後不適合飲食。能夠守住過午不食,就叫做“持齋”。“齋戒”,就是指清淨身心,禁止身心上的一切過失。這裡“奉持齋戒”,廣義地說,就是守持八關齋戒,以及大小乘的戒律。

淨業資糧要依靠修積功德來成辦,而功德的首要基礎就是持戒。戒律就像地基,不能持淨戒,就無法建立起功德,也就是一切上上的成就都不可能出現,所以持戒非常重要。而且,心清淨才能生淨土,持戒清淨能使心得到清淨,這也是因果相應的道理。

四、起立塔像

“塔”是安置佛捨利的地方。《法華經》[5] 說:“佛滅度之後,供養捨利,可以起各種形式的塔,以金、銀、玻璃、砗磲、瑪瑙、玫瑰琉璃珠等清淨廣大的裝飾物,用來莊嚴寶塔。或者起石廟,或者用栴檀木、沉水木、磚瓦、泥土等做成佛的塔廟。或者在曠野當中,堆積泥土成佛廟。乃至兒童游戲時,把沙子聚成佛塔。像這樣的一切人等,都已經成就了佛道。”

“像”指佛像。《增一阿含經》[6] 裡講:“當年佛升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大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見不到佛。優填王由於非常思念佛,就用牛頭栴檀,雕成一尊五尺高的佛像。”這就是人間有佛像的開端。《法華經》[7] 說:“如果一個人因為念佛的緣故,建立佛的形象,這樣雕刻佛莊嚴像的人,都已經成就了佛道。”

所以,大家不要執理廢事,認為泥塑木雕不是真正的佛,不能這麼想。如果能在事相上這樣做,緣起力是不可思議的。就像前面引用的《法華經》所說,能這樣做的人都已經成就了佛道。《造像功德經》也說:“如果一個人臨終時說要造像,下至於只有面麥那麼大,也能滅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http://d7.sina.com.cn/pfpghc/c7ed48ee90e14c1b869fffc66cd33b27.jpg



[1] 《佛說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者……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贊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2]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中生者……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下生者……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並大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華,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

[4] 《龍舒增廣淨土文》:“且問葛何以見重於幽冥如此?答雲:予始者日行一利人事,其次行二事三事,或至十事,於今四十年,未甞一日廢。問:何以利人?葛指座間腳踏子雲:若此物置之不正,則蹙人足,予為正之,亦利人事也。又若人渴者,能飲以一杯水,亦利人事也。唯隨事而行之,上自卿相,下至乞丐,皆可以行,唯在乎久而不廢耳……葛後以高壽坐化而去,葛兼修淨業,以是回向。後有僧神游淨土,見葛在焉。”

[5] 《妙法蓮華經》:“諸佛滅度已,供養捨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頗梨、車璩與馬腦、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沈水,木櫁並余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6] 《增一阿含經·聽法品第三十六》

[7] 《妙法蓮華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上一篇:因果感應故事:心若至誠念佛則靈
下一篇:慈誠羅珠堪布:中陰階段看到男女交配時最為緊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