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第2條:稱贊如來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學習了第一條之後,後面的就容易一點了。
有人說稱贊如來,我會呢,我天天都說佛祖法力無邊,保佑我家平安。
1. 時間:普賢菩薩對如來的稱贊是無窮盡,無間斷的
2. 地點:在任何佛所,普賢菩薩都前去稱贊
3. 對象:稱贊三世一切佛
4. 方式:用非常深刻的見解,用超出天女的辯才,用各種微妙的音聲,用各種美化的詞匯來稱贊如來。
這樣看來啊,我們還要多學習如何更好的稱贊如來才行呢。
不能來來去去只有一句:我覺得佛祖是最牛的,其他的都比不上佛祖呢,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這是稱贊如來。
下面再看第3條:廣修供養
時間地點對象就不重復說了啊,我們重點看看方式
有人說,我天天供養佛菩薩,用什麼供養呢?
我哄兒子吃飯,他不吃,於是我就拿去供養佛菩薩了。這個功德大約也是很大的吧。
這個功德大不大我們就不要管了,我們來看看普賢菩薩是怎麼供養一切諸佛的吧。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這裡說了雲、香、燈這幾種供養。
有人說,香和燈還可以想辦法,這個雲我可沒辦法供養呢。
沒辦法就算了。
因為還有更大的供養可以選擇,而且是你有辦法的。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
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哦,原來法供養是最大的供養啊。
那究竟什麼是法供養呢?
是不是我把這個華嚴經供起來,就叫法供養呢?
這裡說了幾個例子:
1. 按照佛祖的教誨如法修行,就是法供養。你修兩天之後,又跟著外道跑了,那大約算不上法供養了。
2. 利益眾生是法供養。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啊,你做一些事情,是利益別人的,不是損害別人利益的,那也是法供養。
3. 攝受眾生是法供養,你能以前面講過的大悲十心對待眾生,包容他們,引導他們歸依三寶,那也是法供養。
4. 勤修自己的善根是法供養,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善根斷掉了哦,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5. 菩薩道是很難走的啊,你能堅持走下去,不退轉,這個也是法供養。
6. 這個菩提心很難發,發了之後,還容易退轉,不容易保持,你如果保持你的菩提心不退轉,而且越發越大,這也是法供養。
7. 眾生很苦,而且愚昧剛強難伏,你願意代替眾生受苦,那也是法供養。
有人說,這個法供養看起來一點都不輕松啊,好像還是燒燒香,供個花、供個果什麼的比較容易點呢。
那當然,普賢菩薩告訴我們:
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谕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前面提到的供養雖然也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如果你能做真正的法供養,那功德大得你無法想象呢。
有人說,這可真是為難呢,功德大的很難做,容易做的功德好像不那麼大,怎麼辦呢?
菩薩講功德,是希望鼓勵你,不是讓你比較,不是讓你選擇。
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打個比方:對於在家人來說,供養佛菩薩,不是說一定就要傾家蕩產捐給某某寺廟或者某某大師才叫供養。
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的表示表示你的心意就可以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循序漸進,慢慢的從法供養入手:
1. 如法修行,不要今天某人講神通,你又跑了,明天有人講感應,你又跑了,後天有人說超度,你又跑了,大後天有人說中脈,你又跑了......老實修行,莫攀外緣。
2. 利益眾生你做不到,你可以從利益有緣人入手,如果還是做不到,可以從利益父母入手呢,這個還做不到的話,你不妨先學學弟子規,把做人的基礎打好之後,再來學佛。
3. 攝受眾生,不妨從攝受家人入手,學習六和敬,在家裡多修忍辱,讓家裡人心甘情願的接受佛法,並且自願學佛修行。
4. 代眾生苦很難,不妨從代家人受苦入手,從代同事受苦入手,例如幫個小忙,背個小黑鍋,代人道個歉什麼的,可以從簡單的開始做起。不要一開始就說要代人下地獄,你的定力不夠,說不定真下了地獄你就後悔了。
5. 勤修善根,不妨從孝順父母入手,不光讓父母衣食無憂,而且能和顏悅色,讓父母心情愉快,如果能引導父母向善,那已經是非常優秀的了,如果你還能在這個基礎上引導父母信佛如法修行,那稱得上是真正的孝子了。
先回顧以上3個大願:
禮敬諸佛
稱贊如來
廣修供養
學習每個大願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時間、地點、對象、方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