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定弘法師:初學一定要刻意地斷惡修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昔宋趙康靖公。置瓶豆二物。起一善念。投一白豆。起一惡念。投一黑豆。初則黑豆甚多。繼而漸少。久之善惡二念都忘。瓶豆亦棄而不用。蓋消磨至於瑩澈矣。】

這是講過去宋朝趙康靖公,他叫趙概,宋朝仁宗時候的進士,是一位非常有道德學問的人,當時被封為太子少師,太子的老師,後來過世之後被追封為太子太師。康靖是他谥號,就是人走了以後,朝庭給他的尊稱,尊號,一般是皇上給他立的,等於是對他一生的這種道德功業的一種評定。

趙康靖公他怎麼修行呢?他拿兩個瓶子,還有豆子,比如說綠豆、黑豆、紅豆、白豆,他拿了兩種豆,大概白豆像扁豆,梅豆那種,白的,黑豆兩種。如果起了一個善念,就把一個白豆投進那個瓶子裡,如果起了一個惡念,就把一個黑豆投到那個瓶子裡,那一天下來,就看瓶子裡的黑豆多還是白豆多。剛開始的時候,「初」就是開始的時候,「則黑豆甚多」,這很自然的,你不信自己試試看,你也找個瓶子,找點黑白豆,現在可以用圍棋,白子、黑子,拿個大玻璃瓶,你往那裡投,看看一天下來是不是黑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什麼是黑的,什麼是白的才行,就怕你不知道,你怎麼投啊。所以學《感應篇》你就知道,《感應篇》裡把善惡兩種心行講得非常具體詳細,就依這個《感應篇》作功過格來修行。

我剛開始學《感應篇》,學《弟子規》都是這樣的,作成功過格,每天對照,沒做到的打X,發現一天下來,《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得打五六十個X,一半以上都沒做到。《感應篇》更不得了了,《感應篇》是修心的,基本上說有一條沒做到,它會連帶很多很多都沒做到,因為你這個心斜了,自然引發很多很多邪念。

所以趙康靖公一開始修行就發現,黑豆很多,繼續努力,「繼而見少」,白豆多了,黑豆少了,久之,時間久了,日子長了,發現瓶中全是白豆,純善無惡,到最後善惡二念都忘了,這個心就空盈了。原來是什麼呢?刻意的斷惡修善,還有斷惡修善的念頭,知道這是惡,要把它斷掉,下功夫斷,刻意來斷,這是善我要修,也是起心動念了。這沒辦法,一定得下這個功夫,這叫做鈍功夫。不能一開始就說,這善惡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也不去刻意斷惡修善,實際上自己蒙騙自己了,那叫自欺。所以一定要下死功夫,用功過格,斷惡修善,修到純熟的時候,善惡二念都忘了,不起念頭了。所以趙康靖公到了這樣一個境界了,瓶子和豆都不要了,沒用了,修到家了。瓶和豆是善巧方便,就像你要過河,坐那竹筏過,過了河就把竹筏給扔到那裡了,不需要再帶著走了。這瓶豆對初學有用,到修成了可以把它拋棄了,棄而不用了。

「蓋消磨至於瑩澈矣」,這是因為修道功夫練熟了,對這個惡念煩惱消磨至盡。瑩就是很晶瑩剔透,澈就是很清澈,晶瑩剔透,也就是純淨純善,就好像古時候那個銅鏡,上面很多灰塵,灰塵很厚,現在要把它磨掉,擦掉,擦干淨,那要真下死功夫。擦到最後什麼灰塵都沒有了,銅鏡的光明顯現,晶瑩剔透,你就修成了。

 

上一篇:百年高僧之:專修藥師法往生淨琉璃世界的妙廣長老
下一篇:曾國藩遺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