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持戒與多聞究竟哪個更重要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聞如是:一時,尊者阿那律游在四佛所居之處。

是時,阿那律在閒靜之處,便作是念:“諸釋迦文佛弟子之中,戒德、智慧成就者皆依戒律,於此正法中而得長養。諸聲聞之中不具足戒律者,斯等之類皆離正法,不與戒律相應。如今此二法,戒與聞何者為勝?我今可以此因緣之本,往問如來是事如何。”                     

有一天,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在四佛所居的地方游化,他在靜處思考一個問題: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當中,很多人因為持戒而得以成就,那些持戒不嚴的弟子,都偏離了正法,不能與戒律相應。 

持戒與多聞究竟哪個更重要呢?我應當去請佛祖開示。 

阿那律復作是念:“此法,知足者之所行,非無厭者之所行;少欲者之所行,非為多欲者之所行;此法,應閒居者之所行,非在愦鬧之所行;此法,持戒人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三昧者之所行,非亂者之所行;智慧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多聞者之所行,非少聞者之所行。”是時,阿那律思惟此八大人念:“今我可往至世尊所,而問此義。” 

阿那律尊者又思考八大人念,少欲,知足,閒居,持戒,三昧,智慧,多聞,根據下文,這裡經文不知道是不是少了一個精進。當時阿那律思考這八大人念,心想,我應當去請佛祖開示。 

爾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是時,王波斯匿請如來及比丘僧,夏坐九十日。是時,阿那律漸漸人間,將五百比丘游化,轉至捨衛國,到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阿那律白世尊言:“我在閒靜之處,思惟此義,戒與聞,此二法何者最勝乎?” 

是時,世尊與阿那律便說此偈: 

“戒勝聞勝耶?汝今起狐疑: 

戒勝於聞者,於中何狐疑? 

當時,佛祖正在捨衛城給孤獨園,當時,波斯匿王正在請佛祖及比丘僧,供養90天,正好是結夏安居。 

阿那律尊者帶領500比丘逐漸在人間游化,前往捨衛國拜見佛祖。 

阿那律尊者問佛祖:持戒與多聞,那個更殊勝呢? 

佛祖告訴阿那律尊者: 

這有什麼值得疑惑的呢?當然是持戒比多聞更加殊勝了。 

“所以然者?阿那律當知:若比丘戒成就者,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獲智慧;已得智慧,便得多聞;已得多聞,便得解脫;已得解脫,於無余涅槃而取滅度,以此明之,戒為最勝。”

佛祖說:為什麼這麼說呢?你要知道,如果一個比丘能夠戒成就,那就能夠得到定,得到定,就能得到智慧,你有了智慧,那就能多聞,你得到了多聞,就能得到解脫,你得到解脫,就能入無余涅槃。從這個道理上來說,持戒是最殊勝的。                                                  

這是從自力修行的角度來說的,要想成就五分法身,就要從持戒入手。                      

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什麼叫做攝心呢?你要把你YIN心,殺心,盜心,大妄語心統統管起來,降伏這些心。 

你降伏這些心的過程,就是持戒的過程。你把這些心降伏了,你才能戒成就。 

你的戒成就了,你就會很自在了,怎麼自在法呢?因為你舉手投足符合戒律,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八風不動端坐金蓮,面對各種誘惑,面對各種逆境順境,你都如如不動,逐漸有了定力。 

如果你的戒沒持好,你的定力是不可靠的。 

就好比有人說不貪污,他面對1萬元的時候,義正辭嚴的拒絕了,有點小定力;

面對1000億的時候,他就不顧一切了; 

這個就是戒律沒有持好的緣故,所以定力不夠。

如果你的戒律真的持好了,知道貪污是要下地獄的,哪怕是有人讓你貪1元,你也絕對不敢去做,人好忽悠,閻王爺可不好忽悠啊。

你持戒精嚴,就相當於為自己穿上了一件堅實的铠甲,可以幫你抵擋各種誘惑。

對於我們修淨土法門來說,持戒不是往生的必要條件,即便你這輩子沒有做好持戒,沒有堅實的铠甲,只要你信願行具足,阿彌陀佛也歡迎你去極樂世界繼續深造。如果你在信願行具足的前提下,你還能循序漸進,學戒持戒,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去極樂世界之前,已經持戒精嚴了,那阿彌陀佛也非常樂意看到你這位優秀學生,這樣可以提高你往生的品位,你去了極樂世界,可以更快提高,可以更好的幫助其他人。

精進群很少主動宣揚持戒,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難以用同樣的標准去要求大家,只要你堅持每天念佛念大悲咒,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時間長了之後,你的言行舉止自然會慢慢受到佛法的影響,慢慢會符合更高的戒律標准。

精進群的師兄,在堅持每天功課1萬佛號或者108遍大悲咒以上的同時,你不妨以三年為單位,每過三年,來看看自己在持戒方面有沒有進步。只跟自己比,不必為了貪贊歎而持戒,不要因為持戒的問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  增壹阿含經  符秦三藏昙摩難提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上一篇:佛說有哪八難障礙我們修行
下一篇: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73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