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遇到佛法能信、能發願、肯念佛,這個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75  2014年7月13 講於 台南

我們要記住:大乘經教佛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我們這一生得人身,佛法難聞,我們聞到。不但聞到,還聞到淨土法門;不但聞到淨土法門,我們還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的《無量壽經》。

會集本會集得好,史無前例。佛經剛剛傳到中國,翻譯的時候就有會集。你看宏琳法師他的答問(《幻住問答》)講得非常清楚。但是會集的圓圓滿滿,沒有絲毫缺陷,可以說這部《無量壽經》,在佛經翻譯會集當中,它是第一名。真正每一個字都是原譯本的經文,沒有更換一個字;五種原譯本裡面有的,這個本子上完全具足,沒有欠缺;重復的完全統統都化為簡要、精要。但是雖然是精要,字字句句都是經典的原文,讓人沒話說,真經。

佛為什麼多次宣講?我在前面報告跟諸位提出過,我們看到彌勒菩薩“龍華三會”,釋迦牟尼佛早年間,在這個世界上住世八十年,這一會就是一次辦班教學。釋迦牟尼佛一共辦班教學三百多會,就是三百多次。每一次時間長短不定,聽眾對象不一致,所以講經有出入,特別顯示在這部經上。

古大德告訴我們,至少佛講這部經重復三次以上,從哪裡看的?從原譯本經文裡頭“願文”看到的,“願文”是決定不應該翻錯。五種本子,居然有兩種是二十四願,有兩種是四十八願,有一種是三十六願。不管怎麼翻,不可能會有這種錯誤。如果是四十八,那五種本子都應該是四十八;如果是二十四,五種本子都應該是二十四,不能有這麼大的出入。

所以這個是佛多次宣講,不是結集的問題,不是翻譯的問題。是佛原來講的不一樣,阿難結集的時候,照著原來所講的統統復講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五種本子讀起來困難,所以有會集的必要。

會集,從佛經到中國翻譯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那個時候不叫會集,叫“合經”。就是幾種經合在一起,就是現在講會集的意思。

“龍華三會”,這個“三會”,我相信第一會為菩薩說的,對象是菩薩;第二會對象是小乘,聲聞、緣覺;第三會對象是六道眾生,應該是這個“三會”。“三會”當中都會講《無量壽經》,因為《無量壽經》什麼樣根機都契,沒有不包容的。凡夫學它一生能成佛,二乘菩薩那還用得著說嗎?

那你要說上上乘人還要學這個嗎?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他們怎麼成就的?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的,那就是上上根人應該學。又何況在《華嚴經》末後,普賢、文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是哪些人?全是法身大士,華藏世界的法身大士。文殊、普賢兩個帶頭,率領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參學,向阿彌陀佛請教。那這還有什麼話說,從等覺菩薩到地獄眾生平等得度,這還得了嗎?!

遇到不容易,遇到了要是當面錯過那叫真可惜了。

遇到怎麼辦?一定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萬緣放下。遇到心就定了,不再有妄想了。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就是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自己成就。另外我們要報佛恩,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發過這個願。用什麼法門來幫助眾生成就?就用這個法門。如果不是用這個法門,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沒有必要到這個世界來,包括海賢老和尚也用不著這麼辛苦表法。

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諸佛菩薩無盡的慈悲、無盡的方便,在在處處勸導我們要深信不疑,要堅定發願求生,真正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我們真的得度了,佛菩薩的願就滿了。大事因緣無過於這一會;這一會,大事因緣當中的大事因緣。

下面講十六正士,除了賢護之外,都是他方世界來的。

【解】又“賢護”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表”是表法,名字的意思好。

【解】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萬類齊收,正是賢護之義。

“賢護”什麼意思?一乘,佛法裡面最高的了。我們常講大乘、小乘,小乘是阿羅漢,大乘是菩薩。一乘是什麼?一乘就是成佛。“願”是如來的願,“海”是大的意思,這個“願”廣大沒有邊際。

諸佛都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用什麼方法?”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不認識字,一生過的非常辛苦,生在農村,不是富農,是貧農,兄弟姐妹五個人。他在十二歲的時候遇到旱災,這旱災收成沒有了,怎麼辦?父親討飯養家,你說多辛苦!很不幸路上遇到土匪,被土匪打死了。然後我們想想,他母親多辛苦,帶著五個小孩,把五個小孩都養大了。海賢好像是老三,他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所以從小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二十歲,他們一家都學佛、都信佛,母親跟他商量,勸他出家。他的秉性老實、聽話、真干,人非常厚道、誠實、恭敬,雖然沒有念過書,是個孝子,接受媽媽的勸告,媽媽也是從小就吃素。

出家之後,他的師父傳戒和尚(法名叫傳戒),看到這個小孩誠實、聽話、聰明、勤奮,這種人不好找,為什麼?具足這個條件好教,這人肯定能成就。所以給他剃度,就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師父教他的,他就開始念,一百一十二歲往生,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叫不拐彎。不拐彎是什麼意思?沒有摻雜,沒有改變,真的一句佛號念到底。

……

我昨天看到一張最近傳來的碟片,前面所看的漏掉了幾句,這個片子裡頭補上了,這幾句話非常重要!老和尚自己說:我年歲大了,一百多歲了,住在這個世間很麻煩,麻煩別人不好。他要往生,對這個世間一點牽掛都沒有了,放得干干淨淨。所以他說,我的靈魂到極樂世界成就了;也講到他的成就將來會傳遍全世界。有這麼幾句話,這是現在我們在碟片上沒看到的。應該是他講的時候是給一些居士們講的,講人家用錄音把它錄下來了,還記了有日期。現在把這個補進去,我們會把它傳到全世界。

所以我勸大家,這個碟要把它當作《無量壽經》來看待,一天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一年就一千遍,一千萬聲佛號,這個功德往生極樂世界夠了,就成功了。關鍵在放得下。如果還有牽掛放不下的去不了。要真放下,成佛是大事,這老和尚常說,其他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六道、十法界都是一場夢,《金剛經》上講得好,真話不是假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記住《金剛經》上這一句話,六根在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你就把這首偈回味回味。我記得我早年住在台北時候,我把《金剛經》這些偈印在透明的紙上,印成小張,我送人,叫人家貼在電視上,看電視念這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假的不是真的。

這個世界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統統放下,一心專求西方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生就成佛了,沒有比這個更快。所以六字洪名三根普被。三根:上上根人,法身菩薩;中等根人,三乘菩薩;下根,六道凡夫。統統齊收,所謂萬類齊收,一個都不漏掉,這叫賢護。賢護的德號廣大沒有邊際,像大海一樣,其深無底,其廣沒有邊際。中國古人所說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都是贊美性德的,這是賢護菩薩的表法。

【解】又“善思惟”,表正智明了,深信佛慧,並表法藏因地五劫思惟,結得大願之勝因。

遇到佛法能信、能發願、肯念佛,這個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

同時他第二個表法,是表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沒有成佛),行菩薩道、修行的時候,五劫思維,他有大願,想普度眾生,向老師請教:有什麼方法?老師教他:你認真去參學。到哪裡去參學?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參學的目的是捨人之短、取人之長,十方諸佛剎土裡頭好的,你統統記住;你覺得不好的,就不要它。將來你成就的這個道場(極樂世界是個道場)就盡善盡美,超出一切諸佛剎土,而成為一切諸佛剎土當中的第一道場。所以諸佛菩薩贊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就這麼來的。他用了多少時間?五劫思維、考察,總結成四十八願,這是極樂世界殊勝之因緣。沒有這個參學,就不可能有極樂世界。這是諸佛如來沒有想像到的,他想到了。

【解】“慧辯才”,表明信佛慧,辯才無礙。

“明”是明了,不是迷信;“明”是有真智慧,有真智慧,相信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圓滿的,佛的辯才無礙,真正難不倒!

無礙辯才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這個東西學不到,只有明心見性就得到了。

【解】即經中“演慈辯,授法眼”,“常以法音覺諸世間”之義。

佛菩薩一切時、一切處,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應身做什麼事情?就是表演。“演”是表演,身教,慈悲;辯才。“授”是給予別人的智慧,幫人破迷開悟,幫人學得智慧,這個得相信才行!

佛怎麼教我們?跟我們祖宗、古聖先賢教學的理念相同、方法也相同,跟現在的科學不相同。它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它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總的一句話來說(諺語所說的)“熟能生巧”。東西一定要熟,熟透了,智慧就現前、辯才就現前、神通就現前;最怕的是心不清淨,心不清淨,一事無成!

所以我們的經題,經題講的是自性。自性什麼樣子?“清淨、平等、覺”,這就是真心,本來有的。我們的清淨心現在被染污了,被名聞利養染污了,被五欲六塵染污了,被煩惱習氣染污了,所以學世間法還勉強,學出世間法學不到,假的!學一輩子也不是真的,來生還是搞六道輪回。

比“清淨”更高深的就是“平等”。有“平等”一定“清淨”,有“清淨”未必有“平等”。清淨心是阿羅漢證得的,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清淨心證得了,但不平等。為什麼不平等?他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平等心現前了。“平等”達到這個水平,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覺”字。“覺”就是徹底覺悟了、見性成佛。所以這五個字,“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學佛不就學這個嗎?!從哪裡下手?從“清淨”下手,這順序不能顛倒,一顛倒全完了!決定是第一個,“清淨”;第二個,“平等”;第三個,“徹悟”,才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這就是講經、教學。講經、教學是“覺諸世間”。這個“諸世間”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幫助六道、幫助十法界眾生覺悟回頭,是這個意思。

【解】“觀無住”,(見《唐譯》。《魏譯》作空無)表經中“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

“觀無住”教給我們:你可以觀,但是要“無住”。“觀”代表什麼?眼見色,“見”就是“觀”;耳聞聲,“聞”就是“觀”;鼻嗅香,“嗅”就是“觀”;舌嘗味,“嘗”就是“觀”,六根對六塵境界,用一個字就是“觀”。

眼見色了,你起心動念了、分別執著了,順自己的意思起貪愛;不但貪愛,還要進一步,要占有它、想得到它,這就生煩惱了,這就心住了相了,你動了念頭了。這什麼?這就造業了!

業有善惡,如果是善業維系在倫理道德(佛家講戒律),在這個標准裡頭叫善業。善業感三善道,你來生之後三善道就相符,你造了善業;如果是惡業,那來生就三惡道去了。遇到財、色、名、利,違背了倫常,違背了義理你占有它、擁有它,叫造惡業;以正義的心,合情、合理、合法你占有它,這是善業。不管你是什麼業,總的一句話來說,你造輪回業!三善道跟三惡道是輪回業,錯了!怎麼可以干這個事情?!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怎樣?無住!沒有把這個境界放在心上。所以他能夠教化眾生,他能夠處理得正確。理事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了,心裡頭痕跡都不著。就是說決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這叫功夫。修行人到有功夫,功夫就得力了,這真有受用。功夫得力的時候怎麼?不造業了!那麼他來生決定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決定不再搞輪回了。在這個世間,無論受什麼樣的冤枉、吃什麼樣的虧、受什麼樣的傷害,都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惡業,為什麼?你會起怨恨、你會起報復,那就是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報來報去,那真叫迷惑顛倒。所以要像老和尚一樣能忍,人家打他兩耳光,能忍;吐他的一臉吐沫,能忍!不跟他計較。這是什麼?不造輪回業,根本不要放在心上。

老和尚說這些話是給我們聽的,他自己心地干干淨淨,絲毫沒有染著。忍辱,連忍辱的相都沒有,他心裡頭多自在,法喜充滿!心裡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每一天看,到哪一天真看懂了,真看懂了就是你覺悟了,你才能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你真的得自在了,你真的解脫了。在財色名利裡頭解脫了,在五欲六塵裡頭解脫了,不再造業了,極樂世界安安穩穩的取得了。

取得,第一個境界是“功夫成片”,就是賢公老和尚所表演的功夫成一片了。這“一片”沒有妄念了、沒有雜念了,只有一句佛號了,別的都放下,這叫“成片”,“見思煩惱”沒斷。這個時候阿彌陀佛會現身來告訴你(就是說你有這個條件,見佛的機會有了),佛會來告訴你,你壽命還有多長,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你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等於西方極樂世界已經注冊了,時候到了,佛就來接引你去。這個時候有一等人,他壽命不要了,向阿彌陀佛請求壽命不要了,現在帶我去,可不可以?可以!你真請求,阿彌陀佛也會帶你去,跟你約定時間什麼時候來接引你往生,這種例子很多。

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人,這樣的禀賦超出一般人,老實、聽話、真干,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他有這三個心,我的估計頂多三年,他二十歲師父教他念佛,二十三、四歲他就念到這功夫。念到這功夫就見到阿彌陀佛。這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現前”見佛,你身體在,“現前”見佛。

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一生四次(見佛),通常一般念佛往生的人至少是三次。第一次就是說佛來給你授記,告訴你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來接你、再有多少年,給你信息,這第一次;第二次是在往生前,一般是三個月,或者是一個月,或者是半個月,佛來了,告訴你確切的日期,你好准備後事;到時候,往生那一天他來接引你,你也沒有斷氣,都叫“現前”,所以“現前見佛”一般都是三次。

 

上一篇:惡緣成熟之時
下一篇:淨空法師:宇宙間最大的福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