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妙離世間——果報的種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論是行善或為惡,都有一定的果報。果報的變化和大小輕重,不像世間上做買賣一樣,可以秤斤算兩的。真正果報的因緣和變化,只有偉大的佛陀最清楚,所以說果報是不可思議的。

果報的種類有四種: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一、異熟果
眾生所造作的業力,在異時而成熟的果報,稱為異熟果。
例如,前世造業,到下一世或更久的時間才成熟。
就像在十不善中,因為瞋心很重,死後墮入地獄;貪心重,投胎餓鬼道;癡心重,生為旁生道,在各種惡道受各惡道的痛苦。或是按煩惱的程度和動機,分為上、中、下三品。如果貪瞋癡非常粗重,而且長期累積惡業的為上品,最後會墮入地獄,中品的轉生為餓鬼,下品則轉生為旁生。
當然,善業也有相呼應的異熟果,會轉生在相應的三善趣中。

二、等流果
等流果分兩種,一種是作等流果,另一種是受等流果。
1.作等流果:
作等流果,是指前生的業力習氣,帶到今生。
例如:
前世喜歡殺生的,這一生還是喜歡殺生;前世喜歡偷盜的,這一生還是喜歡偷盜;前世喜歡作善事的,這一生還是喜歡行善。類似這些,都是作等流果。

2.受等流果:
所謂受等流,是指今生感受到相應於前世所造的業。
十不善業和十善業,都有各自相應的受等流果。
“十不善業”(十惡業)的受等流果

1.殺生的受等流果:
前世殺生過多的眾生,這一生壽命很短,很多疾病,甚至一出生就死亡,或是一出生就有難治之病。前世打罵別人、傷害別人過多的,這一生也常常會病痛纏身到老死,非常痛苦。

2.不予取(偷盜)的受等流果:
常做不予取的人,今生就會很貧窮,不管他多麼努力,所得到的福德只有一點點。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富貴,其實真正屬於自己的很少,因為捨不得吃用。有人很辛苦的工作,所得到的一切財物,自己無法享用,甚至累積一輩子,在一剎那就遭受意外而消失。諸如此類,都是因為不予取,或吝啬不布施所造成的果報。

3.邪YIN的受等流果:
邪YIN的果報,會讓夫妻關系不美滿,丈夫或妻子彼此不忠誠,不願意為家庭負責任,兩人相處時常爭吵打架,像仇人一樣的互相仇恨,彼此不知道珍惜和關愛。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夫妻不合,沒能好好教養兒女,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就因果來看,如果大多數的人在(邪yin)上不越犯的話,自然而然,許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都能慢慢獲得解決。

4.妄語的受等流果:
說妄語的果報,會常常被別人欺騙,被別人毀謗。有時候,有些人實在沒有犯罪,但卻受到毀謗和誣告,這些都是前生妄語的業力所帶來的惡果。

5.離間語的受等流果:
常常兩舌的人,所受的果報就是眷屬不和,親友互相爭斗怨恨,四周的人無法和諧相處。

6.惡語的受等流果:
惡口的業報是很重的。西藏人說:言語不是刀劍,卻可以傷害人。惡口的產生,通常都伴隨著瞋恨。一句惡言,很容易讓說的人下地獄,尤其是毀謗或謾罵一位菩薩,罪過比殺生還要嚴重!

7.绮語的受等流果:
常說绮語的人,說出來的話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也比較缺少辯才。

8.貪心的受等流果:
貪心的果報,應驗在現世上,他所想、所求的,大多不會如願。想要的求不到,反而常常遇到厭惡的人或事。

9.瞋心的受等流果:
因為心裡常常有害人之心,相對的,召來的業果是常常會有恐懼、害怕的心,而且容易被人損惱傷害。

10.邪見的受等流果:
陷入邪見的人,除了自己迷惑不定之外,還常常讓人錯亂。因此,他一生中都在是非善惡不明中度過,虛度了人生。
“十善業”的受等流果

1.不殺——斷除了殺生,會得到健康長壽。

2.不盜——斷除了不予取,具足財富等受用,而且不會遇到盜賊。

3.不邪YIN——斷除了邪YIN,家庭美滿,夫妻賢順,子女和樂。

4.不妄語——斷除了妄語,會得到別人的稱贊,而且也很仁慈。

5.不兩舌——斷除了離間語,能得到家人、部屬等的敬愛。

6.不惡口——斷除了惡語,可以常常聽到順耳的語言。

7.不绮語——斷除了绮語,所說的話有威信,別人會聽。

8.不貪——斷除了貪心,願望得以實現。

9.不嗔——斷除了瞋心,能遠離損害煩惱。

10.不愚癡——斷除了邪見,能生起善妙的見解。

 

上一篇:達真堪布:邪YIN的四類果報及對治方法!
下一篇:益西彭措堪布:功名隨心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