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網上流行偷菜、打仗等各種網絡游戲,人們就“虛擬網絡游戲中殺人、偷竊等行為是否存在罪業和果報”這個問題掀起了一番爭論,吸引大眾的關注,我覺得有必要來討論一下。........ 在網絡上,虛擬世界中的犯罪行為是不是造業?是否存在罪業和果報?如果存在是否和現實生活中的相同?針對虛擬犯罪與現實世界的差異,我們可以挖掘虛擬犯罪的根源——意識問題,從人們的意根下手,這個問題的解答就顯而易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為什麼有的人在內心喜歡偷盜、殺人的游戲?這是源於人內心種種的不淨和惡習。依佛法說:我們的身心是由身、口、意三業組成,互相依存。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先經過意識——大腦思考後,才說出口,發為行動,這就是人的身心結構。當我們在意識裡不斷熏習,種下殺人、偷盜的壞種子,並且不斷地在虛擬世界中上演這種損害自己身心健康的游戲,那麼,這種惡劣的心靈污染日積月累遲早會形成一種強大的惡習推動力。當某一天,在現實中遇到不順利、不如意時,這種殺人的怨恨心態就馬上現行,造成不必要的自傷和社會傷害。
前幾天,一位善信告訴我:她的一位好友玩虛擬偷菜游戲上了瘾。一天,她們去郊游,看到農民的蔬菜非常好,這位習慣玩虛擬“偷菜”游戲的人就忍不住偷農民的菜。結果,偷得太多,被人發現後抓住差點挨打,最後,賠錢才算了結。這個偷菜的人以前品質不錯,就是因為玩虛擬“偷菜”游戲上瘾,分不出虛擬與現實,結果,遇到可以偷的菜就情不自禁下手偷盜,這就是偷盜惡習的表現。至於殺人的游戲,亦是如此。君不見一些少年罪犯因為長期玩虛擬殺人游戲,模仿殺人,結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順時,瞋心大發就持刀殺人,手段之殘忍是人們意想不到的。這種種的犯罪行為哪一個不是從意識——“虛擬殺人、偷盜游戲”潛移默化熏陶而來?前幾年,報紙上還報道了多起網民偷菜上瘾,導致半夜起來上網,從而嚴重影響個人和全家睡眠的事例。
第二,虛擬犯罪中的偷盜、殺人或者自殺等游戲都是模擬現實生活情景的犯罪,是人們貪、瞋、癡的表現,也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心理不健康、充滿污垢、心地邪惡、不清淨的具體呈現。盡管,人們是通過玩網絡虛擬游戲來發洩自己意識中的污垢,沒有在現實中殺人、偷盜,但是,從一個人心靈的健康來說,這已經是一種病態心理,值得關注。而且,網絡虛擬犯罪是不斷對自己的意識進行惡習熏陶,總有一天,藏於心靈中的垃圾會遇到外緣而爆發出來,從而對自己與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所謂熏陶,就是近香者香,近臭者臭。同樣的人生,為什麼我們不親近心靈芳香之人、做心靈芳香之事,而選擇造惡,讓自己的意業不淨而損傷自己呢?這種虛擬殺人、偷盜的游戲於現實的人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又何必為之啊?
不錯,虛擬犯罪與現實生活是存在著差異,但是,從人們心靈健康清淨方面來說,虛擬殺人是意業不淨,已經造成人們內心的染污。只要人們在內心存著諸多惡習種子,在強大惡習心理的推動下,遲早遇到外緣,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
淨空老法師認為,現在小孩玩的游戲機中,有很多殺人的內容,這些果報和罪業和殺真人相同。”而且制造游戲機的人、販賣游戲機的人、引導小孩去玩這些游戲機的人,統統都要負因果的責任,所以這個行業比做屠宰的生意還嚴重。你一生做屠戶,殺豬、殺牛、殺羊的,罪業很重,來生都墮畜生道,先墮地獄,然後再墮畜生還債。這是殺人,這不是殺畜生,那你就想想,果報肯定在阿鼻地獄,出來之後,你要還多少命債?你想到這樁事情,你就曉得太可怕了。所以這個事情能夠勸導應該要勸導,尤其對於小朋友要勸他遠離這些游戲,這些游戲對於自己身心的傷害太大。”
其它游戲,只要是有殺生的,都是一樣的。還有,看電影和小說時,裡面有殺生情節,都應當做發生在生活中那樣思維才行,不然就是沒有慈悲心。那看這類電影娛樂,就會很不妙了,還是不看為妙。可畏!.......
佛教大乘律和小乘律都明確說明無論是自己親手殺,還是贊歎殺,甚至心裡生起的殺念,都是違犯佛教的戒律,都同樣要受到因果的報應。.......
佛教以菩薩的行為作為佛弟子修學的典范,而菩薩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慈悲心者,不僅不能在行為上傷害眾生,同時也不能起傷害眾生的心念。如《梵網經》雲: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心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無論是小乘戒不共住,還是大乘波羅夷都是犯根本戒,在佛教戒律中都是最重的戒。
今天的網絡游戲殺人雖然沒形成殺人的條件,但已經促使玩游戲者產生了殺人的心念,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某些因素的促使,那在網絡游戲中殺人的心念就會付諸於行動,變成真正的殺人行為。我們應當知道殺人者,在殺人之前必須要人周密的計劃,這種計劃就來源於小說、電視、網絡等虛擬的世界。
所以,網絡游戲殺人同樣可以說是殺業的動因,是不應當推行和鼓勵使用,從事與這種職業的人或常玩這種游戲的佛教徒應當忏悔。網絡游戲容易使玩者迷失自性,失去自控力和上精心,使人容易沉迷於虛擬的游戲之中,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傷害,是一件害人害己的行為,開發和提供這種游戲服務的人,也同樣是犯罪的動因,以迷惑他人的心志來獲得暴利,這本身就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行為。
作為一個佛弟子,更不能沉迷於虛擬的游戲之中。........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人的意志力非常軟弱,非常容易受到周違環境的誘惑,如果一個人常期沉迷於玩殺人游戲,那他很容易在心理上變的越來越不平衡,形成一種嚴重的心理缺陷,在現實生活就有可能形成殺人的動機,這時候就不是虛擬游戲的殺人了。....... 所以,網絡游戲殺人雖然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的殺人,但對一個人心理上的傷害和心靈上的誘惑同樣不可忽略。網絡作為一種信息的傳播和語言的交流工具,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有不同程度的誘導,使玩游戲者不知不覺將游戲與生活混合為一體。........
一位居士也認為,游戲殺人也是造業,在游戲中,不在於你是否真的殺人,而在於在游戲中你意念的善與惡。游戲中殺的往往都是現實中人的注冊身份,殺了他就會有積分,得到他的寶物,就會有殺人的快感,這些會以相應的業力進入你的靈魂深處。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場游戲呢?正所謂人生如戲,人生如夢。夢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因果報應也是游戲的組成部分,什麼時候夢會醒?那就是臨死之前回光返照的時候,這時自己的一生歷歷在目。不知道人死了會去哪裡,也不知道是否真有天堂地獄。但殺人游戲惡化了人的本性是不爭的事實。........
看看那些網瘾學生的家長,真是可憐。我看只要是惡性成瘾,都非常難戒,有的人玩游戲時抽煙喝酒,幾種惡習相互作用就顯得尤其過瘾,要戒除也就更難。甚至把在網吧喝可樂吃薯片都和這些惡習聯系在一起。叼著煙卷兒,喝著啤酒可樂,吃著薯片,瞪著雙眼,渾身哆嗦的打著鍵盤,就是這些網瘾成性者的寫照。.........
人生路上有很多陷阱,掉進去就很難爬上來。這就需要健全我們的民族精神,全社會共同承擔起引導青少年走上正路的責任,不要讓他們“妄入諸趣”。........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