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淨土法門∶供果如何處理、何時撒下、供養等時間的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居士在家供佛的水果,供應如何處理?

答:這有個簡單的規矩,自古以來傳下來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供養佛菩薩的,撤供之後都可以用,沒有忌諱。供養鬼神的,布施鬼神的,這些供品撤下來,譬如三時系念,做三時系念的這些人,不管是法師、居士,都不可以吃,吃了以後你再做就不靈了。但是沒有參加做的,或者是跟著一般隨喜的,沒有在台上敲法器的,行,可以,這是一般規矩我們要懂。就是供佛的沒有問題,上供、搭供、供佛的,我們出家人都可以吃;供鬼神的,焰口施食、蒙山施食,主法的人不可以吃,吃了就不靈了。

學佛問答(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是一個小念佛堂的負責人,以前各位居士家中及念佛堂,每逢佛齋日都供佛果品及食物,然後以這些食品一起聚餐或送人。但聽說在《正法念處經》中說,「施佛之物不許自食或轉施他人,違之,極嚴重的地獄果報」。請問應如何理解?我們本來的做法是否繼續可行?
答:供養佛的這些飲食食物,供養有供養的儀式。儀式結齋之後,功德做圓滿了,這個東西撤下來要布施一切眾生。否則的話,你讓它爛掉,你讓它壞掉,這是佛的意思嗎?人都不能這樣做法,佛怎麼會這樣做法?經裡面講的是你在沒有結齋之前,你正在供養當中,經咒還沒有念完,你就把它拿來吃掉,這個不可以,說的是這麼樁事情。不是說結齋之後,結齋之後要撤下來,要不然你長年供在那裡,那裡供個一百年、供個二百年,哪有這個道理?它不通了。

所以就是儀式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不可以動,恭恭敬敬供養。供養完畢之後,統統撤下來,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經裡面的文句要解釋得清楚,要講清楚,經文一定要看上下文,你才能看得清楚。不可以斷章取義,往往你就把它解釋錯了。所以你的做法供完佛之後的食品,這些食品聚餐、送人都可以,這個沒有錯誤。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一)

問:下面第六個問題,有人說供過佛菩薩的供品吃了沒事,供過鬼神的,人吃多了會變傻,有這種事情嗎?如果一場法會下來,許多供品沒人吃,是否過於浪費?該如何處理?

答:如果說你們這許多供品沒有人吃,可以送來給我吃,你們都怕變傻,我不怕。你們不吃才傻,我吃了就不傻。這些東西供完之後,你去聞聞它的味道沒有變,那就可以吃。如果它味道變壞了,這就不衛生,從衛生上去觀察,時間還不長,它不會變壞。如果在夏天很熱的時候,有些東西很快它味道就變馊了,那個吃了對身體不好。你要懂得衛生,問題就解決了,與鬼神不相干。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

問:最後一個問題,因條件限制,家中只有在牆上貼一張阿彌陀佛像,沒燒香,沒供品,平時念佛、禮佛,請問這是否如法?

答:很如法。佛法並不重視形式,重視在你一個對佛菩薩恭敬的心。這還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對佛菩薩的恭敬心對一切眾生,這才重要,你真的學到佛了;對一切眾生不恭敬,對佛菩薩再恭敬,等於零。為什麼?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恭敬,你對一切眾生不恭敬,你對他恭敬,你有分別執著,所以這個不如法。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三) 

問:第五個問題,為什麼供養佛、祖先時,需要打開供品,如有外殼包裝的,要把它拆封?

答:這沒有別的,是表我們自己一種誠敬。我們供養祖先,供養佛菩薩,如果供品封得好好的,不打開,我們這個要給人吃的話,你想想看,人家說你這不是誠心,你看你封得這麼緊,我也吃不到。這是表示自己的誠敬,表法,不管他是不是吃,我們的誠敬心表示到了,是這個意思。這都是培養我們自己孝心,誠心誠意的供養。對佛菩薩、對祖先都這麼樣誠意,對父母的照顧肯定很周到,這一定的道理。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四) 

問:在家居士供佛的供品,供養時可以過午嗎?

答:照規矩講都不可以,不論是在家、出家,供佛不可以過午,這是禮貌。佛是過午不吃,你過午供養他,這沒禮貌。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

問:下面問題,請問供養佛菩薩的供品,應當要在中午以前上供,幾點以前?晚上可不可以供?供品的品種還有何規矩?

答:這個供養是表法,佛菩薩不會吃的,這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教育、是教學。這個供養一定要懂得在中午,日中之前,每天日中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你要真正修也很麻煩,要找天文日歷,天文台發行的天文日歷告訴你,今天太陽正中是幾點幾分幾秒,它會寫得很清楚,要在這個之前。佛過午不食,過中,這不能講過午,過中,過中不食,這是注意到這個。但是如果你要是時間寬松一點,你十一點鐘供一定沒問題,十一點到十一點半,這個時候決定是正確的,十一點半以後,那就不見得,那就要查時間了。

供果,果是代表果報,不是給佛看,是給我們看的,我們看到果就要想到我們將來一定要有好的果報。花是代表因,花開得好,果就長得好。所以花代表修因,我們看到花就要想到我們自己要種善因,要修好因,將來才有好果報。你看我們最近講經也幾次提到,苦中有樂,樂中有苦,這要警惕到。我們生活不跟人比,平常姿勢低一點,決定有好處,要有真實的道心。不要求人尊敬我,你要求鬼神、護法神尊敬你,那對你就有好處。人尊敬我們,鬼神瞧不起,這個事情就麻煩,這不是好事情。所以一定要有真正的德行。

所以供品是表法,最簡單的供品就是供一杯水。什麼供品,像現在在大都市,住的房子是公寓房子,房子都很矮,你燒香什麼都很不方便,薰的,房子小,烏煙瘴氣,那怎麼辦?我們就供一杯水,這樣很好。水也是表法,代表什麼?我們的清淨心,看到這杯水,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清淨,像水一樣的平等,就是《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水是代表這個意思。常常提醒自己,心地要清淨、要平等、要覺而不迷,表這個意思,不是給佛菩薩喝的,這要知道。像從前點蠟燭,蠟燭是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犧牲自己,為社會大眾服務,它都有表法的意思,這在《華嚴經》上前面都曾經詳細的講過,一定要懂得。至於像供飯菜,供吃的這些東西,多半是供鬼神。供鬼神要選擇,最好不要選擇肉食,動物的不要供,這要懂得。讓鬼神也要修慈悲心。

問:底下一個問題,請問參加三時系念,供養眾生的供品是主法不可以吃,還是參加的人都不可以吃?

答:主法的法師、大德們,通常是(這也是沒有一定的)他們不吃,大眾都可以吃。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四)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關供養,他有四個問題,第一個,每一頓飯都要供養佛和一切眾生嗎?如果吃的是剩飯,必須單供品嗎?

答:供養是敬意,佛菩薩還會要吃你這個菜飯嗎?這是表敬意。佛是日中一食,你早晚都供,你不是把佛就破齋了嗎?決定不可以。所以供佛不能過午,過午之後,供佛的飯菜要撤下來,不能過午。過午,飯菜還供在那裡,這是不恭敬。供鬼神,供鬼神在晚上,供天在早晨,天是早食,鬼神是晚上吃,這個都要懂。所以施食都不能用吃剩的東西,如果我們吃剩下來的東西供鬼神都不恭敬,何況供佛菩薩。在寺院裡面,供佛菩薩的菜是專門燒的,為什麼?我們一般吃菜的時候要嘗菜,嘗味道,嘗菜的時候這個菜你吃過了,你吃過怎麼可以供佛?所以供佛的菜裡面沒有油、沒有鹽,真的是淡的,這是最恭敬的。供佛的時候一定要恭敬。自己家裡飯煮好之後,第一碗一定是供佛的,供佛的一小碗,在飯鍋當中取一小杯供佛;菜也是如此,燒好之後,先夾出來供佛的。供完之後,我們大家都可以吃。供鬼神的也可以吃,都可以吃。

問:第二個問題說晚上不吃飯,只供一杯水行嗎?

答:供水是不能間斷的,不是說到晚上才供。供水是每天最好都要換,在什麼時候?早晨,每天早晨燒香的時候換水,中午不要換,晚上也不要換。水是表清淨心的,也不是佛菩薩、鬼神喝的,不是的。佛菩薩面前供那個水是給自己看的,看到這杯水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樣平,一樣干淨。這什麼意思?《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就這個意思。所以供水的杯子最好是用玻璃杯,你看得見,現在也有考究的,水晶的杯子,很好,你能看得到。看到這個水就想到我今天一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心平氣和,它在說法,說法怎麼可以中斷?怎麼可以常常換?

問:供養時,只念佛號,還是要做眾生都能吃到的觀想?

答:施食要觀想,為什麼?供鬼神的。供佛不必,念供養咒也行,念佛號也行,念佛號就是念十聲佛號,這個就可以。或者是按照課誦本裡面的儀規去做,都很好。

問:末後說,把幾種供養的食物放在一個容器內,是否如法?

答:也可以,通常在大的法會上,那是有很多法師、居士都來參加的,這是表演,表演的道具要做到整齊,三德六味。平常,如果是你自己家裡面,供佛,實在供佛只供一杯飯就可以了,不需要供菜。供鬼神也是供一杯飯,供一碗飯,不需要供菜,供菜就是初一、十五、佛菩薩誕辰、法會當中才有,平常都可以不需要。一個容器之內,世尊當年在世,托缽就是一缽,飯菜都在一起。你懂這個道理,你就想這個是可以的,以前確實是這樣的。還有些寺廟還有這種規矩,吃飯的時候過堂,一缽飯,菜是另外一個小碗,一碗菜。實際上,在過去飯菜都是在一缽裡頭。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八十三)

問:下面一個問題,是否要准備供品和念「變食真言」?准備供品應有什麼儀式?

答:這個有可以,沒有也可以,看個人自己的方便。如果你一家人都信佛,你有一點點供品,很好;如果你一個人信佛,家裡人不相信,你搞這些家裡人看了不舒服,那就可以不必,用我們的意念回向就好。或者你在家裡面做三時系念,觀想實際禅寺的法會,這樣就行,等於實際禅寺的法會你也參與了。這都是方便法。

 

上一篇:豈能把生命當兒戲
下一篇:《太上感應篇》精選故事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