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所有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殊勝。我們佛弟子,尤其是要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定要懂得修法供養。普賢菩薩給我們舉例,提出七種法供養的綱領,我們應當要知道學習。
第一種是“如說修行供養”。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樣做,這就是真正供養諸佛如來、供養一切眾生。
第二是“利益眾生供養”。於眾生有利益、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應當多做。最大的利益是幫助眾生發願求生,幫助他成佛,這才是真實的利益眾生。
第三是“攝受眾生供養”。有一類眾生剛強難化,需要用智慧,用巧妙的方法來誘導他,讓他歡喜、讓他接受,漸漸產生信心。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最後回歸到淨土,所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這種方法就是屬於攝受眾生供養。
第四是“代眾生苦供養”。佛經上常說,“因緣果報,自作自受”,眾生有苦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替。這個地方所講的代眾生苦,是我們的心願,因果沒有辦法,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把自己的福報減少幾分,拿這個去幫助一切眾生,這是代眾生苦。
第五“勸修善根供養”,這條非常重要,我們要普遍勸導一切眾生修善。不貪、不嗔、不癡,是世間的善根,世間一切善法都是從這裡生的;而出世間的善法,無上善根、第一善根,是勸人念阿彌陀佛,勸人讀誦《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第六個是“不捨菩薩業供養”。世間一切人都有事業,菩薩的事業是什麼?是教化眾生。為大眾說經講道、流通佛法、弘揚佛法,這都是菩薩事業,我們要學習,我們要隨分隨力去做——在家同修隨分隨力,出家的同學是盡心盡力。
第七條是“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就是覺心,決定不迷惑。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其中的因果,所謂因緣果報,統統清楚,決定不迷惑,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覺心,真正覺悟,這是供養。佛就希望我們覺而不迷,我們果然做到覺而不迷,佛歡喜、佛安慰。
這是普賢菩薩提出的七個綱領,教給我們怎樣去廣修供養,特別著重在法。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重法的,佛法能普遍弘揚,大家聽了能信,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他都會成佛。一切如來唯一的願望,是希望大家早日成佛,我們能夠成就如來的本願,這樣修供養,才叫真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