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願法師:事業成就七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寺上“大”下“願”法師提出藥師法門的“事業成就七法”,又可稱為“心相事成七法”,先略提名稱如下:
第一法,忏悔宿世犯偷盜戒之罪,忏悔宿業;
第二法,突破財富的障礙;
第三法,消除內心的恐懼;
第四法,先成就富足的心,再成就成功的事業;
第五法,培福(上供下施);
第六法,妙用緣起法;
第七法,成就淨土法。
第一法,忏悔宿世犯偷盜戒之罪,忏悔宿業
因果中有說:前世造貪吝之業,用種種的手段去貪他人的東西,乃至偷盜人家東西,這個就感得今世貧窮的果報,感得將來事業難以成就的果報,“吝”就是自己東西不願意布施給他人,不肯種福田。所以事業成就第一法,忏悔業障。
第二法,突破財富的障礙
我們為什麼皈依好久,做事情沒有成就,福報也沒有增長呢?這就說明我們有障礙,什麼障礙?思想的障礙、行為的障礙、心量的障礙,三種障礙。
1.思想的障礙:我見。
執著於自己的見解是對的,聽不見他人的勸導,一切的沖突都是因為我見而起的;一切的障礙都是由我見而生的;乃至於夫妻之間要離婚都是因為雙方的我執,您有您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時間長啦,就水火不相融啦。所以我們要能夠包容異己,才能夠顯示自己的胸量寬廣,要能夠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夠成就廣大的事業。
2.行為的障礙:執著。
或者有些人以前曾經遭遇過失敗,遇到過挫折,再來做事業的時候就害怕失敗,就想控制周圍的人、事、物,然後對人家不信任了。有些人辦公司,什麼事情都是他說了算,當然小小公司時是沒有問題的,大了以後如果事無巨細全部一個人管,肯定就會顧此失彼,因為他執著,就有了行為上的障礙。打個比方,我們的福報好像一根水管一樣,這根水管雖然小,但是一直在流,一直流到我口袋裡來;但是如果我很執著的時候,要想控制這根水管,死死的掐住這根水管,您說是不是沒有水啦?不是沒水,而是您掐緊這根水管,使它流不出水來啦。
同樣的,有時候往往是自己障礙自己,我們自己的執著心,就將我們進財的管道掐得緊緊的,使財流不進口袋,所以您做什麼事情都會失敗。然後這次失敗,影響到下次來做又失敗,因為不知道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不知道改進自己的缺點,然後反反復復地失敗,這就是輪回。
我們要突破這些障礙,要能夠突破思想的障礙、行為的障礙。
《戰國策》上面有篇文章叫做《鄒忌諷齊王納谏》,就告訴齊王要心量寬廣,才可以做事成就。鄒忌是齊王的大臣,他認為自己生得漂亮,後聽說國中有個美男子徐公。
他就問他的妾:“是我漂亮,還是城北的徐公漂亮呢?”
妾說:“肯定是夫君您漂亮”。
問妻子,也是這麼回答。
有客人來訪,客人還是這樣子來贊美他。
隔了幾天,城北徐公來拜訪他,一比較他知道,比不上徐公漂亮。
鄒忌有智慧,他就想:“為什麼妾、妻和客人都明知道我不如對方,還要贊美我?”
為什麼?都是因為他們都各有私心,想從我這邊得到利益。然後他就勸導齊王要廣泛地接受不同的意見,不要只聽贊美之言,要突破思想上的障礙和行為上的障礙。
3.心量的障礙:自私。
一心只想到自己,不能夠發菩提心,這樣子當然成就有限。世間成就的人都知道說,謀利當謀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何況我們是上求佛道的修行人。
第三法,消除內心的恐懼
有幾個恐懼:
1.害怕失敗。其實您越害怕失敗就越失敗。一切唯心造,您自己沒有信心。日本的量子物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檢測:說人的身體裡面由數千萬兆的原子核組成,如果我們心念很專一的時候,它們就往同一方向運轉,這個力量就很大;但是如果您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就自己干擾自己,自亂陣腳,這數千萬兆的原子核之間就相互沖撞,相互之間抵消數千萬兆原子核的力量,所以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做任何事情都不有負面的想法。
2.缺乏行動力。“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一直想這,想哪,東想西想,每天晚上都想到很晚,第2天早上起來,也不會去做,缺乏行動力。因為恐懼,所以自己在自己心中創造地獄,自己嚇自己,自己自然也就陷在自己創造的地獄裡面煩惱痛苦,然後也給周圍的人創造了地獄。(如果我們對周圍人的態度很差的時候,就是給周圍的人創造了地獄)
第四法,先成就富足的心,再成就成功的事業
一個小故事說,兩個人都死啦,去見閻羅王,閻羅王說:“您們2人都能生到人間去,給您們自己選擇第二生做人的機會,一個人他能夠得到一切人的東西,一切人都會主動把東西給他;另一個人就是要把自己的東西給其他人。您們選擇,到底做哪一種?”
有一個比較自私,想:“哎呀!把我的東西給人家不捨得,我希望人家都主動把東西給我好啦。”這個人第二生是做乞丐,因為人家把東西給他嘛。
另一個把自己東西給人家,那麼他當然第二生做一個很富有的人。
所以我們要先成就富足的心,再來成就成功的事業。與一切人交往的時候要想到:我可以為您做點什麼?我可以為整個人類做點什麼?不要總是想我能夠得到什麼;如果布施要求回報,哪這個只是交換,不是布施。這個因果的法則是非常平衡的,我們越是給予眾生,我們就越富足,然後才能真正的心想事成。因此不要片面地去向外尋求財富,要向內求,只要修感恩知足的心就好啦。
前面所說的,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學習要不知足。
如果求財富的時候,心裡面想的是“我是缺錢的,我很缺乏。”這樣子只能夠感得貧窮的果報,因為您總覺得“哎呀!我很缺。”您的心是缺的,您怎麼可以感得外在的世界富足呢?您怎麼可能以一個餓鬼的心態來感得富饒的果報呢?這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都是不知道把這個心轉過來,老是求,求佛菩薩:“哎呀!我這個不夠,哪個不夠。”以這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以餓鬼的心,自然感得貧乏的果報。
要有知足的心!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
但得本,何愁末,如淨琉璃含滿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什麼是本,什麼是末呢?心是本,境界是末。我們的心先要成就富裕的、成功的心態,然後物質世界才會以富裕的狀態呈現出來。但是,凡夫是本末倒置的,他以貧窮的心,妄想成就富裕的狀態,以一顆恐懼不安的心,妄想成就自在、安定的境界,都是錯誤的,必是水中撈月!!!。
《楞嚴經》上說:“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心隨境轉,即是眾生;您被環境所影響,當然就被環境所控制;您不被環境所影響,就能夠轉變環境,就能轉貧窮為富裕,轉失敗為成功。所以您不要本末倒置,要先轉心,要知道您的心首先是什麼狀態,外在的世界,外在的境界,才會按照您的那種心態呈現出來給您看,所以要先成就富足的心、感恩知足的心、再成就事業。
第五法,培福(上供下施)
我們要在父母的恩田、三寶和師長的敬田以及苦難眾生的悲田,這三種福田之中去廣行布施供養,種下福報的因,才容易成就。
好象中國的財神之一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成功以後,捨棄榮華富貴,自己來做生意經商,由於心態好,改名為陶朱公,“三聚三散”,三次都聚集很多的財富,又三次都布施給貧苦眾生。因為他懂得:只要福報在,布施貧窮,這個財富還會在來的,並且還會加多。(所以有生意人拜他做財神)
第六法,妙用緣起法
妙用緣起法,當然有外在的,內在的和秘密的。
外在的妙用緣起法是什麼?比方說您是男眾,希望您事業較容易成就,有什麼方法呢?在您的公司,或者您家裡的西北方,可在客廳的西北方貼一張圖片,就是您的榜樣,您要羨慕李嘉誠,就在西北方貼一張李嘉誠的圖片,很奇妙!雖然您不會好象李嘉誠一樣富,但是會進步很多,會增加福報,您如果羨慕比爾•蓋茨,覺得我有他十分之一的財富就好啦,您貼一張他的圖片在西北方,也會起作用。這個就是外在的妙用緣起法。女眾應該貼在西南方就會有作用。
如果您希望兒子有智慧,讀書成績好一點,您在東方貼一張有智慧人的圖片,貼一張佛像最好,因為佛最有智慧,當然貼張孔子的圖片也是可以的,第一個女兒應貼在東南方。這都是外在妙用緣起法。
還有一個,就是客廳要大,臥室可以小一點。有些人,覺得家裡面客廳太大,浪費空間,把他隔出兩間房子來,然後客廳好象一條通道一樣,小小的,這樣子是沒有福報。
客廳大,這個就是您的財庫,要大一點才好。就算您租房,也要租客廳大的房;然後房子前面的明堂要大一點、寬一點,是比較好的,這是用空間來轉化,用緣起法。
時間來說,也是要根據自己出生的時間和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這也很重要。中國人有句話叫: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哪個行業不適合您,就會有障礙,這個是外在的利用緣起法。
內在的利用緣起法,藥師法門裡面開示我們:運用緣起法來轉化我們的身心氣質,做事情也會容易成功,然後您走出去就遇貴人啦;那些干擾您的人,傷害您的人,那些小人或者福報不夠的人,自然就不能夠接近您;那些有福德、有智慧的人,他自然就會跟您關系很好,就是中國人所說的“貴人提攜”、“物以類聚”,就會成就啦。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方法、技巧。
還有一種是秘密的緣起法。比方說財寶伏藏法,財神相應法,或者是調遣龍王、財神、非人的法,這些都是屬於秘密相應的緣起法。
(可能有很多人對妙用緣起法求財感興趣,但是,我要提醒您們,有這樣一種說法:利用緣起法賺來的錢,是把我們後世的錢提前享受啦。所以最好是利用布施得來的財運才是沒有負作用的)
第七法,成就淨土法
最為究竟廣大的事業是成佛的事業,因為成佛的事業可以成佛,那麼世間小小的福報哪有不主動來的呢?告訴我們怎樣來成就莊嚴的佛身和清淨的佛土,這個是究竟的事業成就法。

 

上一篇: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50集)
下一篇:希阿榮博堪布:持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