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惟賢法師:濟公活佛的四大特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編者按:今天是道濟禅師圓寂紀念日,道濟禅師就是濟公和尚,民間又稱濟公活佛。在藏傳佛教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提起“活佛”這個詞語,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藏傳高僧形象,而不會是道濟禅師;但在二十多年以前,中原地區只要提起“活佛”,多數人第一印象依然是濟公和尚。那麼,道濟禅師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們不妨來聽聽當代高僧惟賢長老的開示,或許也能加深對道濟禅師的了解(我們不必計較文章細節,只須關注大義,如果只論考據,實在了無意趣)。

濟公雖然不檢細行、放浪形骸,但仍是禅宗的一位高僧。(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少讀詩書,文才高超。

濟公出自儒雅門庭,自幼讀書,文學深有造詣。住靈隱寺曾被選任書記,一切內外文件均出自濟公之手。寫作往往不假思索,一揮而就;詩句工整,詩意潇灑豪蕩,有情有景,深寓禅機。如他在淨慈寺居住時,經常乘舟游西湖,一次偈題雲:

幾度西湖獨上船,篙師識我不論錢;

一聲啼鳥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邊。

“不論錢”正說明濟公生平不計錢財,生活淡泊,似一苦行頭陀。末兩句寫景寓情,寫出“夕陽無限好”之景,但絲毫沒有“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和哀歎,畫出他的豁達和灑脫。

又如他與杭州馮太尉飲酒,有詩相贈雲:

削發披缁已有年,惟同詩酒是因緣;

坐看彌勒空中戲,日看毗盧頂上眠。

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

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

以酒催詩,李白酒中有仙,而濟公酒中有佛,於平凡的詩句中,道出不平凡的心境和修養。

又有飲酒詩雲:

何須林景勝潇湘,只願西湖化為酒;

和身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這詩不單情景交融,而且寫我與物化為一體了,天真而灑脫,何等自然!何等高雅!

二、禅境很高,甚深莫測。

濟公於靈隱寺出家,學習參禅,經過慧遠禅師不斷指點琢磨,一夕靈機觸動,豁然有悟,發狂跳躍,得慧遠禅師印證,有四句詩雲:

昨夜三更月正明,有人曉得點頭燈;

蓦然思起當時事,大道方知一坦平。

濟公開悟後,於日常生活中都透現靈機,如他一次喝粥時,信筆寫了一首《臨江仙》的詞:

粥去飲來何日了,都緣皮袋難醫。

這般軀殼好無知,入喉繞到腹,轉眼又還饑。

惟有衲僧渾不管,且須慢飲三杯。

冬來猶掛夏天衣,雖然形丑陋,心孔未嘗迷。

後來慧遠禅師圓寂,濟公感念師恩,為遺體荼毗時舉火雲:

師是我祖,我是師孫,著衣吃飯,盡感師恩,臨行一別,棄義斷襟,火把在手,王法無親。噫!與君燒卻臭皮袋,換取金剛不壞身。

慧遠禅師屬禅宗臨濟系統,“七尺棒頭開正眼,一聲喝下息狂心”,棒打拳擊如霹雳灌頂,正是這一系的門風。濟公繼承慧遠衣缽,雖然不檢細行、放浪形骸,但仍是禅宗的一位高僧。據台灣出版《補續高僧傳》記載,他撰有《镌峰語錄》十卷、《志丹語錄》二卷、《法丹和尚剩語》一卷,還有很多詩作,被列為禅宗四十祖。

三、少欲知足,生活簡陋。

濟公出家後,一身破衲衣,一雙草鞋,一個包裹,身上不存一文錢,有酒肉就吃,無酒肉隨眾喝稀粥,飲清茶,無私無欲,確是不同凡俗的解脫僧。

《濟公全傳》有形容他的一段話:“一個窮僧,短頭發有二寸多長,一臉的油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絨絛,疙裡疙瘩,褴褛不堪,骯髒之甚……”小說系以藝術的筆調,把濟公丑化得淋漓盡致。其實濟公未必完全如此,其中突出的中心是濟公無私無欲、灑脫自在。

歷代隱居山林的高僧,粗衣蔬食,自耕自養,水邊林下,了悟真谛。濟公日逛城市、放浪形骸,只是另一種形式而已,不同於世俗人的紙醉金迷,也不同於“身出家,心在家”的一部分俗僧的趨炎附勢、爭名奪利。

四、扶危濟困,獎善懲惡。 

濟公平生喜歡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深入群眾,同情人民疾苦。《補續高僧傳》和《濟公活佛傳》等記載,他挽救過因各種原因走投無路尋短見的人,有臥病不起、經過他用特效藥治愈的人,那些忠孝節義、善良厚道而身處危困中的人,他都用各種力量、施設方便給予幫助。經他懲治的人,有盜賊土匪、貪官污吏、邪道旁門、地痞流氓等。為民伸冤,為安定地方出了大力,使人拍手稱快、崇拜贊揚。他的行動有似劍仙俠客,卻又不是嗜殺成性的俠義之類,因此,一般老百姓就以“活佛”或“聖僧”稱呼之。

資料:道濟禅師生平簡介——

道濟,南宋人,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十二月初八日,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居住在天台縣城北永寧村。初生時天台山國清寺住持性空禅師為其取名修元,據說他系天台山羅漢堂羅漢轉世,此名為他指示了將來的去路。少小時讀書於赤城山,天資聰穎,工詩文、通經義,無纨绔子弟惡習。父母雙亡、家道中落以後,十八歲去杭州,在靈隱寺出家。他在廟裡不守戒律,嗜好酒肉,性格幽默诙諧,舉止顛狂,徜徉市井,扶危濟困,懲惡獎善,好打不平,因不守寺規受眾僧攻擊,住持認為:“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人們稱他“非俗非僧,非凡非仙”。道濟禅師後遷住南屏淨慈寺,淨慈寺被大火焚毀,道濟禅師出外募化,他在桐廬一帶募得大批木材,據傳木材從寺內香積井吊出,後人遂稱該井為神運井,是淨慈寺古跡之一。道濟禅師於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圓寂於虎跑寺,世壽六十(或七十三),臨終前書偈雲:“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這首偈語,先由俗顯真,後純歸於真,也可以從中了解濟公的真精神、真面目。濟公圓寂之後,寺僧為其修建塔院於虎跑寺,門前對聯:“一柄破蕉扇,一領垢衲衣,終日嘻嘻哈哈,人笑癡和尚,和尚笑人癡,你看怎樣?奔來豁虎跳,挺去翻筋斗,到處忙忙碌碌,我為度眾生,眾生不我度,佛歎奈何!”

〔轉自鳳凰網〕

 

上一篇:弘一法師:常人對佛法的十種誤讀
下一篇:放生還是殺生怎樣如法放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