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和企業界的朋友分享過一個理念: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得好,需要有人才。人才因何而來呢?主要是因為企業的軟實力文化。而企業文化背後又是什麼呢?應該是企業創始人的人生使命。他的自我定位,他的努力方向,促使這樣一種文化產生。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夠擁有這樣一種使命,什麼樣的人能夠完成這樣一種價值呢?有福德的人。
有人經常會去學習各種各樣的課程,學營銷,學管理,學禮儀等等。但這些還只停留在術的層面上。如果不把自己提高到道的層面上,術的東西學得越多,就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秦朝的丞相李斯是戰國末期大哲學家荀子的學生。他的學問很好,寫過《谏逐客書》,可以說文采斐然。但是他的德行不夠,因為嫉妒韓非子,甚至殺死這位同門。李斯後來得到了報應,他自己也被處以極刑。在臨刑之前,曾經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他對自己的兒子說:“吾欲與汝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復可得乎?”他在臨死之前幡然悔悟,知道人生的追求可以不是名利,而僅僅是最簡單而自由的生命體驗。可惜他領悟得太晚了。做為一個人,比建功立業更加重要的,就是培德。
西方的一個學者說過:不要讓你的技巧超過德行。我當時聽到這句話,足足呆了三分鐘。技巧是小聰明,是權謀之術,就像魔術一樣,饒是再鮮亮動人,也終有被拆穿的一天。而真正想讓企業長久,一定要注意隨時隨地培養自己的德行。德行是什麼?是符合天地大道的原理,是正大光明的心性,是人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只有符合天地大道、正大光明的事物,才能夠長久。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克己修身、淡泊明志、順其自然、執兩用中等理念都是我非常贊同的。這些簡單的語言含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可以作為人生的信條來自我勉勵。中國有“正則通,通則達”的思想,就是要人們在行事時做到厚德載物。如果所做的事情沒有讓更多人受益,企業想要長久發展,這是不可能的。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討論培訓課程,當時在場的一位女士一下子點醒了我,她說:“學得再多,如果福德不夠的話,也是一樣賺不到錢的。”這句話雖然有一點兒宿命論的色彩,但是它正說明了萬事萬物向道而生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