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
某皈依弟子經常到寺院,請經書回去送人結緣。這一天他又來了,印光大師叫住他:“你有這份心很好,請佛書送人的確是件好事,但有一件事,比請書送人更為要緊。”弟子不解地看著大師,還能有什麼呀?大師語重心長地說:“你要教育好你的兒女!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還要殊勝。現在世道不好,人心險惡,都是大家沒有教好子女。你可不要忙來忙去,惟獨疏忽了教育子女!許多人生不出孩子求菩薩,一旦喜得貴子,只顧百般寵愛,把孩子養成一個廢物。溺愛子女,害處超過殺子女,殺了不過一死而已,沒有家教的孩子,造作惡業,最終墮三惡道,這種痛苦比起一死,可要嚴重千萬倍。”
然而不少人認為,自己愛孩子出於天性,大師就說:“既然世人愛子女的愛病,根本斷不了,干脆就以此愛作為原動力,要使子女在世做個正人君子,身後往生淨土,這愛就是以世間凡情,成就出世間聖果。”
大師還說:“學佛之人,必須盡好自己的本分,其中又以父母的職責最為難盡,很多人溺愛孩子而不注重教育。兒童從小就要告訴他因果報應以及做人的道理,養成好習慣。不然,很容易養成壞品質,輕則忤逆不孝,重則殺父殺母,這些從根本上說,是父母對孩子從小管教不嚴。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善教兒女;世間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不教兒女。人人善教兒女,天下自然太平;人人不教兒女,天下必定大亂。所謂天下不治,匹夫有責。”
克己奉公
捐建無錫三聖閣的丁仲祐老居士最初與印光大師僅限於書信往來,大師發心印《安士全書》,想到丁居士從事出版,特地找他來商談出版事宜。丁居士估算後告訴大師,印一本需要一塊銀元。大師想了下說:“那就先印五千部。”丁居士聽後楞住了,眼前的大師衣著寒酸,不象有多少積蓄。盤算一番後,丁居士自作主張,要印刷廠先印一千本,他想即使大師付不出這筆錢,這一千元自己也還承受得起。然而過了沒幾天,大師又捎信來要求加印五千本。丁居士又擅自轉告印刷廠,加印一千本。
這樣反復加印,不到一個月,大師要求印的數量,已達到三五萬本。丁居士覺得奇怪,到太平寺拜訪大師,談話間有軍中要員前來拜見大師,志誠頂禮。大師告訴說,《安士全書》對於世道人心大有裨益,若肯隨喜助印,功德無量。來人連連點頭,當場從懷中掏出支票簿,填寫一千元金額交給大師。丁居士這才知道大師的感召力有多大,才明白印三五萬本書的確可能,並無半點誇張。
大師募緣雖然容易,自己卻一分錢也不用,更不敢作欺因瞞果的事,布施的款項一旦指定用途,決不作任何變更。
《安士全書》印刷告一段落,大師要回普陀,向丁居士辭行,同時向他借二塊銀元作盤纏。丁居士表示:“弟子願供養師父五元,不用歸還。”大師執意不允:“二元足夠了!”同時承諾:“我回到寺院後二三天內一定想辦法把錢寄還給你。”丁居士說不過大師,只得敷衍答應。
臨行那天,丁居士忽然有事要同大師商議,趕到大師乘坐的輪船上,各個艙位都找遍了,就是不見師父的蹤影,最後在輪船的爐子間附近發現大師,那裡狹窄簡陋,空氣干燥炎熱。丁居士十分不解:“師父,這地方太委屈您了,您的路費不夠嗎?為何要選這樣的位置?”大師淡淡一笑:“誰都覺得這兒苦,可它價格便宜,我呆在這裡舒服得很哪。”大師回去後三五天,果然寄錢還給了丁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