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佛弟子為什麼要克服嗔恨心和壞脾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看破,沒有執著了,就把一切的貪瞋癡都放下了.貪瞋癡放下,就會得到自在;你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自己就會跑了.跑到什麼地方去?那跑的地方就遠啰!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餓鬼,忽然而畜生,忽然而天堂,忽然而地獄,這樣子各處去跑.跑,就在六道輪回裡轉,轉來轉去,轉去轉來,總也跑不出去這個六道輪回。

你盡仗著口頭禅,口頭三昧,說得是很妙的,行得就很不妙,那是沒有用的,就好像開謊花,不結果一樣,花是開得很美麗的,但是沒有真正的果實成熟。

《楞嚴經》對禅定的幫助是很大的,所以各位要是想真正研究禅定這種功夫,就要熟讀《楞嚴經》。禅定就度散亂,你若散亂心、妄想心太多,就修禅定。

忍辱就度瞋恚,若好發脾氣的人,就應該修忍辱行;你修忍辱行,就度過瞋恚的彼岸了。各位要回光返照:學佛多少年,脾氣還沒有改變。這一點要特別憂心哪!不可以馬馬虎虎的。我知道不但居士對忍這一度不能修,就是出家人也不容易修的。

怎麼叫戒?戒就是止惡防非。止惡,就是把你的一切惡停止了;防非,防備你的過錯。你要是惡不止,則善不生;善不生,就不會發菩提心;不會發菩提心,就不會結菩提果。就有這麼大的關系,所以一定要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

所謂: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各位若明白這兩句話了,今天晚間這堂經就沒有白聽。

你若盡好發脾氣、瞋心重,就會轉餓鬼。餓鬼就是有很大的脾氣,無論什麼事情,他都要發脾氣;所以誰要是願意發脾氣的,就會轉為餓鬼。這餓鬼是怎麼樣做的?也就是你的心裡頭盡發脾氣,就會做餓鬼去。

一般人說:“現在末法了,不要修行,不要持戒了!”這是魔王所說的.末法,越末法我們才越要修行,越要持戒,越要給釋迦牟尼佛爭一口氣.我們要做釋迦牟尼佛真正的信徒,真正的實行者,依教奉行的一個弟子.我們若這樣,每一個佛教徒,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都能負起佛教的責任,那麼佛教就是正法又出現於世了。

自不在就是佛性不現前,而魔王坐殿,被六賊侵犯,想回來也回不來,一天到晚打犯五戒的妄想,雖沒有真正去做去,但卻時時去打犯戒的妄想,這不是愚癡是什麼?這是自不在,而被賊侵犯。自在才能做得主,自不在就做不得主,和流就隨境界轉,和而不流就不被境界轉。

你護持佛法也就是孝順父母,你供養父母也就等於孝順佛,佛和父母是不能離開的。所以無論哪一個人,要是孝順父母,佛一定會歡喜他的,佛一定說:“善哉男子!”來贊歎你。

有這麼一句話說: 天雨雖寬,不潤乾枯無根之草; 佛門廣大,難度少緣不善之人。 天上下雨,也就好像佛法似的,大樹就得大的滋潤,小樹就得小的滋潤;可是乾而無根的草,雨想要滋潤,也滋潤不了它。佛門雖然很廣大,可是也沒有法子度少緣不善之人,也就是難度和佛沒有緣的人。

相會是有緣人,何必爭爭吵吵,多沒有意思。   

脾氣大的人,一天到晚好像頭頂上冒煙,氣沖沖的,這是缺德之表現。好像害群之馬──在一群馬裡邊,它不是踢踢這只,就是咬咬那只,這就是修羅。還有在人裡邊,你沒有麻煩,他就給你弄出一個麻煩來,這也就是修羅.這修羅就是好斗爭的.天上的修羅,他有天福,沒有天權,也沒有天德.修羅又叫"無酒",他沒有酒喝古德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現在得到人身,若不借著人身來修行。還等著什麼?等著把人身丟了,再想修行,那時來不及的。我們要認真修行。念茲在茲修行。戰戰兢兢修行。要抱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來修行。生死還沒有了,那有時間去偷懶去睡覺;在沒有開悟之前,任何人不可以隨便放逸不守規矩。不守戒律,就是違背佛制。佛在入涅盤之時,告訴弟子說:「我入涅盤之後,所有我的弟子,都要依波羅提木叉(戒)為師。若是不嚴守戒律,修行怎能會有成就!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時時刻刻守規矩,不可嘻嘻哈哈,不可馬馬虎虎,更不可隨隨便便,處處要以戒為師。」 

人不要執著,說我怎麼樣,又怎麼樣。這都是有個“我”,有個“自私”,所以有煩惱。假如沒有一個我,沒有自私,那又有什麼麻煩?人為何發脾氣?就因為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對我有損害了,就發脾氣;對自己有利益了,就高興。這都是被無明的境界所轉。人呢,你看發脾氣的時候,脾氣很大;要是學佛法有像發脾氣那麼大的那個勇猛心,一定會成佛的。

 

上一篇:淨界法師:為什麼說我們心裡常想什麼,就會和什麼感應?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佛法不離世間覺,該怎麼解決素食過程中的一些沖突和矛盾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