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魏譯》為善心生焉。善心者,以慚愧之二法,及無貪等之三根,為善之自性。與之相應而起之一切心、心所」,這叫善心。它這裡說得詳細一點,這說得好。善心生,先慚愧,這兩個心所現前了。慚,是自己感到良心不安,我做了不好事情,受到良心的責備;愧,是害怕輿論的制裁,別人對我有不好的批評。
一個是怕別人批評,一個是良心不安,這樣的人都很容易回頭,能夠斷惡修善。如果良心沒有了,沒有慚愧的心,那就一點辦法沒有了。做壞事也不怕人笑話,聽到了若無其事,這慚愧沒有了,慚愧沒有了就不容易回頭。這些都是從小沒人教,我們在這部經上念到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我們對這種人要憐憫他,他雖然造作重罪,生活還能過得不錯。這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造極重罪業它還能抵得過。如果這個人要不造罪業的話,他的那個福報不是一世享的,會好多代,福報太大了。結果因為不知道慚愧,還是心行不善,他一生就完了,一生就享完了,到不了來世。福享完了,造的罪業就現前了,他的禍害就起來了。這是因果教育,真正把因果參透了,你就完全明白了。
所以慚愧比什麼都重要,學佛的人一定要注意這兩個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對得起良心,要畏懼別人的批評。現在這個社會,惡意毀謗傷人,這個是平常之事,我們聽到之後要有警惕,我有沒有他指責的那麼壞?如果有趕快改,有則改之;沒有,沒有是冤枉,我受了冤枉不必辯別,能夠受得了。
受這個過失是消業障,不是壞事情,人沒有過失,遭到人惡意的毀謗,消業障,而且消得很快。所以受了冤枉,心平氣和,沒有怨恨、沒有報復,這個福就更大了。原諒別人,提升自己,這個很重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九二集)2012/4/14 檔名:02-037-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