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廣欽老和尚、道綽祖師: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廣欽老和尚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帶業不能往生,經典中之“帶業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你有願心要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如業力大於念力那還是不能往生,但會因你的願力而轉為人身,再繼續念,如此轉了幾轉,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於業力,就能往生。’

  道綽祖師《安樂集》開示:念佛人心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問曰:《無量壽經》雲:“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有世人,聞此聖教,現在一形,全不作意,擬臨終時,方欲修念,是事雲何?
  答曰:此事不類。何者?經雲十念相續,似若不難,然諸凡夫心如野馬,識劇猿猴,馳騁六塵,何曾停息。各須宜發信心,使積習成性,善根堅固也。
  佛告大王:“人積善行,死無惡念,如樹先傾,倒必隨曲也”。若風刀一至,百苦湊身,若習先不在懷,念何可辦,何不預克念也?
  問曰:若人但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暗。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
  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
  復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謂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謂余念間故。迭相收攝,若能相續,則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
  《大莊嚴論》雲:“勸一切眾生,常須系念現前,偈雲:盛年無患時,懈怠不精進。貪營眾事物,不修施戒禅。臨為死所吞,方悔求修善。智者應觀察,除斷五欲想。精勤習心者,終時無悔恨。心意既專至,無有錯念亂。智者勤投心,臨終意不散。不習心專至,臨終必散亂。心若散亂時,如調馬用硙。若其斗戰時,回旋不直行”。

  《妙宗鈔》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逆罪得生即下品下生文。二釋有下立義雙釋二。初悔有輕重。上即利根下即鈍根。俱捨雲。愚智所犯輕重不同。愚作罪小亦墮惡。智為罪大亦脫苦。如團鐵小亦沉水。為缽鐵大亦能浮。涅槃雲。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如阿阇世王殺父害母。至涅槃會身瘡腫熱。生重慚愧悔過自責。耆婆勸往佛所。佛為說法得無根信。文載涅槃梵行品。此經明逆罪得生淨土者。即同阇王上根利智能重心忏也。彼經不生者。下根愚人至於臨終不能重悔也。
  問若定力得生下下品。雲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此與大本散心十念理應無別。答此雖造惡已曾修觀故。使臨終善友勸稱十念。定心則成。亦是法行乘急戒緩人也。修觀故乘急。造惡故戒緩。由乘急故得值善友。縱現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種今熟。故得往生。
  藕益大師:淨土的旨全在《妙宗》一書。---與周洗心 
  藕益大師:《妙宗鈔》一書,不可動一字。---復唐宜之

  永明延壽祖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如或言行不稱,信心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牽,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虛。”

  蓮池大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疏〕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由正指理一心故。如法華三昧中說。
  〔鈔〕人有疑言。罪既多劫。業重障深。久勤忏摩。漸積功德。庶可消亡。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微果巨。 固所不信。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若事一心。雖能滅罪。為力稍疏。罪將復現。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愆。此之至心。正屬理一。一心既朗。積妄頓空。喻如千年暗室。豈以一燈。暗不速滅。故一稱南我佛。皆己成佛道。不獨妙法蓮華有之。法華三昧觀經雲。十方眾生。一稱南無佛者。皆當作佛。惟一大乘。無有二三。一切諸法。一相一門。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習如是觀。五欲自斷。五蓋自除。五根增長。即得禅定。釋曰。一稱成佛者。歸命一心。無不成佛。以離自心一相一門外。更無有法可作歸依。畢竟空寂。如是觀者。五欲自斷。乃至六度萬行。悉皆成就。如上所說。非理一心而何。又佛名經雲。一聞佛名。滅無量劫生死之罪。一聞則不待稱念。無量則不止八十億劫。因彌約因而果彌廣。非理一心。安得致此。但患主之不一。何慮罪之不滅。《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藕益祖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卓左車問:疏指至心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屬理一心。又釋佛名經。一聞佛名。滅無量劫生死之罪。雲一聞。不待憶念。無量。不但八十億劫。則何獨理一心也。又此經聞經聞名。皆得不退。事邪理邪。
  蕅益大師答:觀經十念除罪往生。由怖苦心切。善友緣強。一念猛利。過百年悠悠。非必有究理之行。然勝於尋常事持。疏主或借顯事功極者。卽不違理乎。若佛名經所言。以彼佛具無量威德願力。故聞者獲如是益。聞不信。亦獲無量罪。要非少善根福德眾生。所能得聞也。不退亦不一等。隨聞證者。有位行念三不退。僅歴耳根者。如食少金剛。究竟不消。為遠因終不退也。

  印光祖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淨土文》。或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念畢,禮佛三拜而退。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門。乃宋慈雲忏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極閒、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閒半忙者,自可各就其間斟酌,而為修持法則也。 

  藕益祖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摘自《彌陀要解》)

  淨土宗第十祖截流大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倘或七日之後,置若罔 聞,熟處畢竟不生,生處依然難熟,無明業習,牽合 交纏。僅欲邀功七日,而此七日又未曾到一心不亂田 地,正所謂少善根福德因緣,安望往生彼國?”

  淨土宗第十二祖徹悟祖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一心不亂,乃淨業之歸 宿,淨土之大門。若未得一心...猶尚未跨入此門,終非 穩妥。淨業行人,可不勉力乎哉。

  李炳南居士開示:念佛人心力或願力大小與往生的關系
  問:念佛者為求往西,倘不得一心不亂能往生否?(王居士)
  答:往生分九品,且有邊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礙,如臨終不生障礙,不起顛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圖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上一篇:淨空法師、印光祖師、諾那活佛:為何不可有往生之疑?
下一篇:智者大師:念佛往生毋需圓伏惑業,但需臨終暫伏煩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