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三說“尊重佛弟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說”尊重佛弟子“


   ”若尊重佛弟子“是《金剛經》第十二品最後一句。如果連同第十三品的開頭一起讀,便會覺得句中的”若“當作”你“解,更合理一些。

    第十二品最後部分的大意是:受持讀誦此經,即是成就了最上的第一的希有法門。此經在那裡,佛就在那裡。你受持讀誦讀此經,你就是令人尊重的佛弟子。

    第十三品開頭是:“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密》,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須菩提聽了佛的話,得到鼓勵,十分激動,願意奉持讀誦此經。於是向佛“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從語法看,從文意看,上下連接,不枝不蔓,明白曉暢。當然,這裡“你”,指須菩提,也指過去、今天、未來的一切佛弟子。

    佛說《金剛經》時,不分章節(分,品)。傳入中國後,南朝時,昭明太子,將該經收入《昭明文選》,才將經文分為三十二品,即今天的流通本也。

    現將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1月第一版《辭海·語詞分冊上》543頁,關於“若”的解釋,略抄於後,供讀者參考:①順從,“曾孫是若”。②選擇,“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③奈,若何?④及,至於,“病未若死”。⑤乃,才,“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⑥如,像,“若網在綱,在條而不紊”。⑦假若,“若阙地及泉”。⑧或者,“若從踐土,若從宋,亦唯命”。⑨與,和,“君若父之友,食之則食矣”。⑩爾,汝(今作你),“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⑾此,如此,“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故人苟生之為見,若者必死”。⑿助詞,然,“出涕沱者,戚嗟若”。⒀海神名,即海若。⒁香草名,即杜若。⒂姓,漢代有若章。

     另,般若(惹),佛教名詞,相當於智慧。

     蘭若(佛寺),未收。

     以上“若”字的15種解釋中,應是第10種解釋,符合經文之意。

     融塵居於邊地,不能接觸高僧大德,自知淺陋,敢寫已見發表,原為“深入經藏”,以求正法,“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也。願各位讀者賜教!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須菩提尊者!

                                                                  佛歷二五五八年五月初一日

                                                                  耶歷2014年5月29日

 

上一篇:淨空法師:得到不應該得到的錢財,拿來做好事行不行?
下一篇:淨空法師:恭敬心樣子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