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順大和尚深圳精彩演講“和諧社會從心開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順大和尚為大眾精彩開示

演講現場

認真聆聽師父開示

印順大和尚感謝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瑞琦的邀請

印順大和尚與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瑞琦共同接受獻花

2014年5月22日下午3點,深圳國學院聯手深圳西部國際珠寶城共同打造“寶立方•國學大講堂”之大型公益講座如期舉行。此次,主辦方邀請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作為主講嘉賓,演講主題為“和諧社會,從心開始”。

印順大和尚的演講以“自己與物質的關系,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自己與自己的關系,自己與信仰的關系”這四部分關系為主線,其中中亦分享了佛門泰斗本煥長老的修行經歷和對他的度化的故事。印順大和尚以淺顯生動的語言為大家開示,主題演講一如既往的智慧與幽默。現場不時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演講結束後,印順大和尚還針對現場觀眾的提問做了精彩開示。現場觀眾反映,印順大和尚的演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智慧的開示讓人受益良多。

若能轉物,即是如來

印順大和尚首先精彩地給現場人士道出了“自己與物質的關系”。

他說,30年前深圳只是一個小漁村,30年後,這裡變成了國際大都市。每個人都在建設這座城市,卻往往忘了建設自己的內心。他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我們一路狂奔,我們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我們卻發現,我們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幸福卻離我們越來越遠,煩惱卻與日俱多。印順大和尚以狄更斯的《雙城記》開篇的話來形容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偉大的時代也必定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個變革的時代,也一定是一個充滿了動蕩的時代。這種動蕩不只是表現在我們的外部世界,也表現在我們的內心。”他以荀子與象牙的典故為例,希望大家能意識到“自己與物質的關系”。他勸導世人,物質是用來滿足我們生活的,是希望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和幸福的。如果我們被物質牽著鼻子走的話,我們成了它的奴隸,不是它的主人。“我們對待物質的態度應該是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它所困。所以佛教講,若心被物轉,即是凡夫眾生,如能轉物,即是如來。”

珍惜眾緣和合的因緣,活得從容自在


  我們自己飲水,現在我們知道,水,乃至於一切萬物,都有見聞覺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給它善的訊息,它確實會變得很善很美,這是博士給我們做實驗的。譬如比如我們平常喝的這杯水,你在水上貼個「感恩」,貼個「愛」字,這個水的質量就特別好,你要是相反的,貼個我「我討厭你」、「我恨你」,那水的質量就特別不好,甚至於常常喝人會生病。然後你就懂得為什麼大悲水能治病,就是這道理。

  現在我們曉得水有見聞覺知,我們用大悲咒水晶杯,這就是大悲水。什麼時候貼上去,一個小時以後你再喝,它確實就管用,你不會念也沒關系,水會看,所以這個方法很好。

結緣 大悲咒水晶杯 敬請加微信18680571807  長期結緣 全年流通



中國人很喜歡講兩個字——緣分。佛教講法不孤起,仗緣而生。法,不一定指佛法或者什麼法,世間的一切事情都可以說是“法”,任何的事情、任何的事物都不會無緣無故產生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在具足了種種的條件之後才產生,才成就的。“佛教認為,我們一切的世界,事物和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成的,我們不可能脫離這個世界而孤立的存在。就像我們每個人生命的誕生,也是需要各種條件。從我們呱呱墜地這一刻起,我們就需要我們家人的呵護、培養、成就,親戚朋友、師長,六親眷屬的成就,才有我們現在生命的狀態。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樣,我們都不可能是今天的這個樣子。”

印順大和尚通過講述以往恩師本煥長老給他每天布置的功課《普賢行願品》的故事,娓娓道來普賢十大願王的佛法精髓,來讓大家明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他老人家每天早上也是三點鐘起床,誦經誦到七點,晚上的八點鐘,誦經誦到十點,所以他要求我每天,最少要誦十遍《普賢行願品》。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你不用捨棄你當下的一切,你可以在工作中,生活中,來成就自己,圓滿自己。”弘法寺開山方丈本煥長老曾用血書寫過《普賢十大願王》,此本血經珍藏在弘法寺內,是生前老人家堅持每日誦讀的經典,印順大和尚此次講授此經,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告訴世人,需要珍惜眾緣和合的因緣,才能夠活得從容自在。印順大和尚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十大願王裡的方法,同時還要把取得一切的成就,與你身邊的人來分享,要回報給整個天地萬物,一切有情。

點亮自己的心燈,成為自己的光

在演講過程中,印順大和尚更談起自己與本煥長老的往事,來讓大家領悟“自己與自己關系”,在剛出家那幾年,印順大和尚除了每天處理日常事務,還要完成本煥長老布置的功課:每天早上300拜,晚上300拜,一天10遍《普賢行願品》,1000遍《大悲咒》,每個月還要背一部經書!(注:每天念誦功課約43萬字)“當時我經常覺得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樣,感覺一頭栽下去就起不來了,”印順大和尚剛出家那會,本煥長老總交代一些他沒有任何可能完成的事,“他把你所有的信心、所有的自尊都給擊得粉碎,讓你連絕望都生不起來,痛苦得連痛苦都生不起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重新來讓你能夠走過來,建立起自己的信心!”印順大和尚說,直到有一天,“老和尚罵我的時候,我一副很輕松,很高興的樣子,老和尚就問:‘我罵你,你那麼高興做什麼?’我說:‘師父,你罵我是為我好啊。你為我好,我為什麼不高興呢?’他說:‘這下麻煩了,以後掛個老虎在你面前都沒用了’。從那以後,他老人家就再也沒有‘罵’過我。”

印順大和尚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個事件中間,能得到一點啟示,能夠來對照自己生命和生活,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把握自己與身心。我們要從自己出發,點亮自己的心燈,成為自己的光,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因為信仰,讓生命煥發出燦爛的光芒

作為一名出家人,建寺廟是最累的活計,而本煥長老偏偏選擇了“建寺安僧”這項最繁重的事業。為此,本煥長老行化四方,廣結善緣,並且在建寺的過程中,廣種福田,為眾生祈福,功德無量。演講中,印順大和尚給大家講到了“自己與信仰的關系”時,講到了本煥長老的生平弘法事跡。“他老人家,1980年恢復宗教政策以後,沒有抱怨,也沒有一刻的停留,就積極干什麼?恢復寺院重建。他老人家,一生修建了多少廟,光大廟就20余座。經他老人家剃度受戒這幾十年來也有幾萬人,皈依弟子三百余萬人,傳法弟子上千人。可以這麼講,他是海內外當之無愧的佛門泰斗,禅宗巨匠,也是佛教史上少有的難忍能忍的一個大成就者。 ”

因為信仰,讓生命煥發出燦爛的光芒; 因為信仰,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容淡定。演講最後,印順大和尚告訴大家,“第一,只要我們耐心尋找,總有一片星空值得我們守望。第二,即便我們暫時沒有信仰,我們一樣可以學會包容,學會放下,學會感恩,學會慈悲。唯其如此,我們才能遠離顛倒夢想,才不會再焦慮,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才有希望,我們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

附印順大和尚現場回答觀眾的提問(部分):

問題一:

嘉賓:我老有一個疑問,希望師父幫我開示一下解釋一下。在現實生活中,比如說房子問題,我們都有居所。但是我要放下我就得不到房子;在社會當中,說名利放下,我得爭取呀,爭取難免就有一些矛盾,這真是現實問題,我應該怎麼做,這個矛盾如何處理,希望師父幫我開示一下,說一下,好嗎?

印順大和尚:我覺得你說這個問題是我們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困惑,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煩惱。就是因為有痛苦有困惑有煩惱,我相信才有各種宗教,包括佛教,我們每個人,每個宗教站在不同的角度解釋這個世界,來解釋這個社會。

我剛才說的一個是叫你看破,看破什麼,認清規律,把握規律。你認清規律,把握規律了才能夠知道,智慧地去生活。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我相信結果是截然不同的。看破是什麼,認清規律,放下讓你自在生活,這些事情這些煩惱都在,日子我們還得過,太陽還得每天升起,我們看清它的規律了,我們怎麼樣去運用它,把握它來解決它,最終能夠讓我們能夠實實在在的面對它。

問題二:

嘉賓:阿彌陀佛,大師好我想問個問題。在《普賢行願品》當中有一條叫恆順眾生,面對當今生活不如法的現象,我們該不該恆順或者怎樣恆順。也就是說我們如何把佛法在現實生活當中靈活的運用,請您開示?

印順大和尚:我剛才講了,首先恆順眾生,恆順不是無原則的妥協,也不是無原則的放棄,也不是隨波逐流,恆順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自信,是一種願力。你只是在隨順因緣的情況下,來教化他,利益他,成就他,最終的本質是教化利益成就。因為我剛才說了,一個人一個思想,一百個人一百個思想,你讓一百個人做到同一個思想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說,他喜歡吃甜的給他甜的,他喜歡吃辣的你給他辣的,他渴了你給他一杯水喝,他餓了你給他一碗飯吃,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講什麼話。

社會上說的,見人講人話,見鬼要能講鬼話,這樣才能夠使你真正來教化利益成就他。恆順的原則首先是慈悲、容忍,不是無原則的妥協,也不是無原則的放棄。(文:南海佛教圖:頓喜)


 

上一篇:西方心理學與東方佛教的智慧對話濟群法師
下一篇:“武松”陳龍的佛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