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更浴人心
——湯之盤銘之感悟
昨天是農歷4月初8,是佛誕節。據《過去現在因果經》中記載,釋迦摩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於是天地為之震動,九條龍吐水為之沐浴,因此,佛誕節也叫浴佛節。這一天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都以浴佛的方式紀念佛祖的誕辰。
昨天,北京廣濟寺和佛教居士林分別舉行規模盛大的法會。成千上萬的佛教徒和信眾聚集在這裡,擺成九曲回腸的長隊,虔誠地向擺滿鮮花的大雄殿行進。一個接著一個地拿起小勺,滔滿一勺帶有玫瑰花瓣的香湯,從銅佛的頭頂上慢慢地淋下。
浴佛,以戒定為香,以忍辱為水,以精進為力,以智慧為鏡,以慈悲為藥,潛心虔誠地浴佛並沐浴著自己的心靈,將種種煩惱化為歡喜、自在、清涼;同時亦提醒自己要外祛污垢、內離污染,時刻保持身心清淨,並以此啟發內心的慈悲與智慧。所以,浴佛實則是浴己,洗滌自己的心靈。當信眾手持淨水沐浴佛像時,內心也在誠懇地祝禱:我今浴如來,淨智聚功德;虔誠除污垢,身潔心自在。人們都想借浴佛來洗滌己心,導邪心為善緣;祛除貪欲、瞋恨、愚智之垢,讓身行、言語、心意保持潔淨,讓社會清淨安寧,沒有暴力、欺詐、邪惡等。
這使我想起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也如朱熹所說:“言誠能一日有以滌其舊染之污而自新,則當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間斷也。鼓之舞之之謂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
如果說“在明明德”(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其實,儒家全部學說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這是相對靜態要求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品德而言的,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則是從動態的角度來強調不斷革新創新,加強思想革命化而說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湯王的洗澡盆上,本來是說洗澡的問題: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淨了,以後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淨,這樣一天一天的下去,每人都要堅持干干淨淨。引申出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這使我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聯想到作家楊绛把她寫“干校”生活的書起名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莊子·知北游》所說的“澡雪而精神”,《禮記·儒行》所說的“澡身而浴德”。也就是毛澤東一再強調的“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並因而進行的一系列群眾運動。
習近平同志也曾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借鑒延安整風經驗,明確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並解釋說“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既要解決實際問題,更要解決思想問題,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人每天都在接觸灰塵,所以要經常洗澡,打點肥皂,用絲瓜瓤搓一搓,用水沖一沖,洗干淨了,就神清氣爽了。同樣,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也會沾上灰塵,也會受到政治微生物的侵襲,因此也需要‘洗澡’,既去灰去泥、放松身心,又舒張毛孔、促進新陳代謝,做到干干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有些人對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總想掩飾,不願意‘洗澡’。對這樣的人,同志們、組織上要幫助他們‘洗洗澡’”。習總書記的話說得多麼樸實貼切呀!因為一個渾身污垢、一身臭氣的人有誰願意與之靠攏?只有經常洗澡,天天洗臉,干干淨淨的人,才會像冬陽當空、春花叢叢、潺潺夏泉伴著輕輕的涼風,……有誰不願沐浴其中!
話說回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展示的就是這種情景。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就曾構想出這種充滿創新氣質的國家:“創新理者為聖哲,創新術者為慧巧,創新益者為明智”,讓全社會“皆創新之是圖,無他志焉,無他思焉”。今天,日益強大的國力,為創新鑄就了遠比當年雄厚的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為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寬廣舞台;以敢為人先的銳氣激發創新熱情,以上下求索的執著砥砺創新智慧,我們就一定能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將我們這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建設成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創新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