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佛陀,是證得萬事萬物及所有生命本質的覺悟者。他明白不僅是人,只要還在六道輪回的生命,都離不開“苦”。所以,當悉達多王子成佛之後,初次傳法時對五個弟子講的第一句話,就是“苦啊”。弟子認真聆聽佛陀接著要說什麼,沒想到佛陀又說“苦啊”。大家繼續等,佛陀第三次開口又說了一句“苦啊”,如此連續歎了三次“苦”。
“苦”,是指身體和心靈感受到的種種痛苦,這一切的苦,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六道輪回之苦。輪回主要有三種根本大苦——苦苦、變苦、行苦,這是不變的真理。苦苦,就是前苦未盡,後苦又來的痛苦,或說是“得到了”就會感受到的苦,例如生病、遇上天災人禍等等。變苦,是指我們所認為的快樂,包括擁有的房子、衣服、食物等等財物,未來都會成為痛苦的來源,因為它們時刻都在變化,終至失去或消失,這就是“變苦”,也就是“失去了”而會感受到的苦。“行苦”,是指我們一切的所作所為,包括世人認為的所有快樂,都潛在著痛苦之因,衣食住行所享受的一切,都有我們不知道而造作的惡業,都是未來痛苦的來源。所以我們最難以察覺的就是行苦。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會放棄世間至上的權力與財富,去尋找解脫的道路呢?因為身處輪回苦海中,無論用什麼方式生存,生命中的痛苦都是多於快樂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快樂的時間非常短暫,我們所謂的快樂,其實大多是我們努力很久之後,在經歷過的多數痛苦之中,那些少數比較甜的部分,也可說只是苦中作樂。所以,佛陀第一次傳法時,才會接連三次喟歎“苦啊”。
可是,佛陀講“生命是苦”,並不是要告訴大家這個世間有多麼悲情或滄桑,所以只能束手無策地活在痛苦中。很多人會說:“佛教徒都是消極的。”怎麼會消極?正因為佛陀一開始就說輪回的本質是苦,我們早就做好心理准備,也知道應對的方法,反倒可以積極面對。如果一開始,我們誤以為這個世界全是快樂,永遠不會改變,當痛苦突然降臨時,沒有任何心理准備,反而無法積極面對。正是為了讓我們更積極面對生命,佛陀慈悲地提醒我們:“警醒啊!不要被眼前暫時的快樂所迷惑。世間快樂的本質就是苦,整個輪回的本質也是苦。”佛陀明確地告訴我們,在生命循環的過程中,要先了解苦是它的本來面目,然後再找到不會受苦的方法,而學佛就是為了從各種苦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