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定弘法師:定弘法師談因果(第2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講世間因果的經文,昨天我們學習到這段經文裡面五惡、五痛、五燒,其中的第一種惡是殺惡。五惡就是五戒裡面所禁止的,就是殺生、偷盜、邪YIN、妄語、飲酒,造作這五種惡業必然感得六道三途的苦報,這就是世間苦集二谛,世間的因果報應。我們今天來學習第二種惡是偷盜惡,我們來看經文: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YIN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瞋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雠。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富有悭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

  我們先看到這裡,這裡是講到偷盜之惡。經文講『世間人民』,這是我們現在都能夠看到,一般的人沒有接受聖賢的教育,沒有接受因果的教育,一定是膽大妄為。這裡講『不順法度』,偷盜是違反世間法律。什麼叫偷盜?不是自己的東西,是有主人的,我們沒有徵得主人的同意,自己拿走了,或者是自己取用,貪便宜,用這種偷盜之心盜取他物,這叫偷盜。廣義上來講,如果是別人的功勞我們說成自己的功勞,歸功於自己,人家的名譽我們也歸於自己,這都是偷盜;說得更細的,自己不該享受的享受了,這都是偷盜。所以儒家講事事都要符合道義,仁義禮智信這叫五常,五常對應的是五戒,跟佛家講五戒是一樣,仁者就不殺生;義者就不偷盜;禮者遵守禮法,就不邪YIN;智者是不飲酒,飲酒會亂性,喪失智慧種;信者就是誠信的人,是不妄語,所以儒家講五常跟佛家講的五戒是完全相應的。偷盜是屬於不義,義者宜也,宜就是應該,應該做的我們才做,不應該做的絕對不能做,這叫義,偷盜就不義。這裡講「不順法度」,這是違法亂紀,違法亂紀這也是屬於盜行,為什麼?有偷心,違反法律的人都是干偷偷摸摸、偷雞摸狗的勾當,這就是偷盜。

  『奢YIN驕縱』,為什麼人會做出不義的行為?這裡就講到奢YIN驕縱,奢是生活奢侈,YIN是生活不檢點。YIN,從廣義上來講,就是凡是沒有節度的行為都是YIN;狹義上講,就是不正當的男女關系,這裡都是偷,這世間有一個詞叫偷情,這就是偷盜。我聽說有一個也是剛接觸學習傳統文化的同修忏悔自己,她原來背著她的先生在外面有外遇,結果發現自己的女兒也搞不正當的男女關系,後來才悟到,自己偷盜,偷別人的先生,禍就報在自己的兒女身上。驕縱,驕是驕慢,縱是放縱自己,放縱欲望,不能夠節制,任由自心所喜愛的,就隨心所欲做出不道義的行為。這叫『自恣』,自恣就是自己不節制,放縱自己。

  底下舉出幾個情況,讓我們認識到偷盜惡所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廣的。這裡先舉位高者之惡,在位的人,不管你是什麼樣的領導,政府的官員也好,機關團體的領導也好,『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這個情況自古以來就很多,在其位不謀其政,居在上位的人不明白,就是糊塗,不能夠選賢舉能、任用賢能的人,不能夠替老百姓做好事,在他的位置上行不正之風,譬如說貪污受賄,或者是拉幫派搞分裂,對自己不喜歡的、討厭的人打擊報復,做種種邪曲的事情,這都是屬於偷盜。為什麼?你拿著這份薪水,國家給你的工資俸祿,你沒有替國家辦好事。古人有一句俗話講,「當官不與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你賣紅薯還不至於造惡業。所以在其位就得要謀其政,就得要做好本職的工作。

  底下講『陷人冤枉,損害忠良』,陷是誣陷,誣陷人、冤枉人。為什麼會這麼做?因為他不正,他心裡有邪曲,見到正人君子,他就覺得是妨礙自己了,怕自己做的虧心事被人知道、被人檢舉揭發,所以他就先下手為強,對那些正派的人、知情的人打擊陷害,對那些直言不諱的忠臣不能忍受,非要把他置之於死地不可。損害的是忠良,忠臣良將,忠良之人心地正直,他絕對不會與那種「居上不明,在位不正」的人同流合污,這兩個人志不同道不合,就很難和平相處,所以他就對忠良加以損害;或者自己結黨營私,形成自己的勢力壓制忠良,讓忠臣、良臣不得其用,甚至被流放,我們現在講的下放。

  『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心術不正的人必然會這麼做。心跟口不一樣,心口不一;不但如此,還「機偽多端」,種種的機詐,我們說用機心、用偽心弄虛作假,表面一套,內心一套,甚至口蜜腹劍,口裡講的話很甜,心裡比刀子還利、比蛇還毒,用種種的偽詐的手段來欺壓、陷害忠良之人。我們講這種人是政客,他不是為民著想,完全是搞自私自利,他不知道現在用種種機偽的手段貪來、奪來一點點名聞利養,卻為此造下了無邊的罪業,將來三途苦報等著他,一墮落下去無量劫受苦,而陽間也是背萬世的罵名。你看歷史上宋朝陷害岳飛的秦桧,這是很典型的居上不明,他當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在位不正,他不是為國家、為人民,他是為自己。人一有私心肯定就會造罪業,就有所謂的利益沖突,他跟岳飛在一起,就覺得岳飛跟他是利益沖突,岳飛是忠良,他自己心術不正,他就不能得逞,所以他就要陷害岳飛。岳飛北上抗金兵,秦桧他自己賣國,反而給岳飛套上「莫須有」的罪名說他要賣國,結果皇上下了十二道金牌把岳飛調回京城,就將岳飛處死,結果金兵就可以長驅直入。這說明什麼?國如果有這種奸臣,那國家就會面臨著滅亡的危機。秦桧他自己也沒有好下場。如果你去過杭州看岳王墓,岳飛,是大家把他的像供起來,這是精忠報國的英雄,民族英雄。秦桧呢?後人給他塑了個銅像,跟他太太兩個人跪在岳王殿外面,凡是游客來了,先去禮拜岳飛,然後朝著那個銅像痛罵一頓,還拿個木板打,這是什麼?千古罵名。在陽間有這種報應,那陰間肯定都是在地獄裡受刑罰。你看他用這種損害忠良的手段來奪取自己一點點的名利,後頭的苦報是無量,這種人不是聰明人,他耍小聰明,大愚癡!這是不懂得因果報應,稍懂得因果,怎麼敢做這種事情?

  下面講到『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尊就是比自己位高者,包括年長者、德高者,長輩我們要尊重;卑是比自己地位低的,年紀幼的,幼小的我們要愛護;中就是本國人;外就是外國人。就是講到上下、內外、親疏這些關系,我們都需要用真誠的愛心來對待。這裡它說用欺诳的心,欺诳是騙,欺騙,跟他人講妄語,行為上偷盜,這些都是有果報的。做人不可以用欺偽的心,要用真誠的心,特別是我們學佛的弟子,如果我們待人處事接物還不能用真誠,那學佛是不可能成就。真誠是最起碼的。我們學大乘必須先發菩提心,而菩提心的體就是至誠心,至誠就是真誠到了極處,這是菩提心。所以我們不能在心裡有半點虛偽欺詐,有這種心就要痛自悔責,要把這種妄心去除干淨、掃蕩干淨,那你學佛才能夠上路。

  世間也有一種人,表面上是一個忠厚善良之人,實際上他的心術沒有很正,心裡總有欺騙、虛偽,雖然他能夠把自己那顆偽心、機心掩蓋得很好,一般人看不出來,但是你要知道因果報應不會有差錯。過去谛閒老法師,這是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的傳人,民國時期的人,他是民國三大高僧之一,谛老、虛老(虛雲老和尚),還有就是印光大師。谛老是學天台教下,他就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是說他在上海曾經認識一個當過官的人,在清朝末年當過官,姓程,這個官員後來因為清朝被民國推翻,他也就告老還鄉,回到自己家鄉歸隱了。在家裡,因為他很富有,在家鄉也做了很多好事,修橋、補路,甚至修廟、齋僧,整個鄉裡的人都贊歎他是個好人、是個善人,結果到最後竟然墮到地獄。當時他的太太就很想知道先生死了以後到了哪一道,就請了一個通靈的法國人,法國人可能他有一種法術能夠招魂,把那魂招回來就附在他身上,說出自己的狀況,非常靈驗。於是就把這法國人請到家裡讓他招魂,結果招了一個晚上都沒招回來。

  這個太太就有點不高興了,你這是不是來騙人的?法國人說我不是騙人的,我確實沒找到他,不知他在哪。她說,那你怎麼能證明你是去招他?法國人說,你家裡還有沒有什麼親人剛過世的,我可以幫你招他回來,也就證明了我不是騙你的。剛好這太太家裡有個兒子,這個兒子最近也死了,這兒子一生游手好閒、不務正業,所以年紀輕輕福報就享完了,剛剛去世,就是這個官員的兒子。於是這太太說,那好,你看看能不能把這兒子的魂招回來。法國人又施展法術,真的,把她兒子的魂招回來了,招回來之後跟他媽講話,他媽問他很多問題,這兒子竟然都能回答,而且很准確,這媽才相信,知道這不是假的。就問這兒子,你現在在哪一道?他說我現在很苦,我現在正在地府裡被審判,因為生前沒干好事,閻羅王現在正在審判我,還沒定罪,所以現在能夠放風讓我出來。然後又問,你有沒有看到你爸爸?他說我爸爸現在比我慘得多了,我爸爸現在已經在地獄裡面,他出不來,所以招魂都招不出來。

  這媽媽聽到兒子這麼講也不能不相信,於是她自己就很不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她心目中,自己的先生是一個很好的人,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怎麼可能墮地獄?墮餓鬼、墮畜生都已經是很難以置信了,墮地獄這不可能!她就去訪問,結果正好問到她先生過去同時為官的一個老朋友,就把這個事情跟他老朋友講,這個老朋友才跟他太太講出她先生一段鮮為人知的事情,只有他老朋友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原來他先生過去在清朝做官的時候,當時社會動亂,這是慈禧太後當令,滿清末年社會都很動亂,社會一動亂,人心不善,自然就招感天災,所以當時天災很多、饑民很多。清朝政府就撥出赈災的銀兩叫這個官員去赈災,結果這個官員看到這些銀兩就生起盜心,就把這些官銀收為己有,貪污了,就沒有去赈災,因此很多饑民就餓死了。後來滿清又被推翻了,這個事情也沒有人去追究,不了了之。

  他得了這麼多的銀兩,正好告老還鄉,就在家鄉過好日子。可能內心也有點不安,就拿出一點錢做好事,所以鄉裡的人都贊歎他是好人,但是沒有人知道這些做好事的錢是怎麼個來源。這不是淨財布施,這是不淨財,做好事也沒有功德,所以他死了以後墮地獄。這個事情連他太太都不知道,你看他是城府很深的人,能夠把這個事情掩蓋得這麼細致,不露聲色。但是,陽間的人雖然不知道,天地鬼神知道,閻羅王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所以他還得受。而且他貪污得來這麼多的錢,到時候誰來受用?他那個兒子不務正業,賭博、吸大麻把他的錢財都耗散干淨。你看來路不正的財,到最後肯定去處都不好,家裡就出這個不肖子。所以這都屬於在位不正。所以把因果報應事實真相說清楚了,誰還敢造罪業!

  現在我們國家也都特別倡導廉政建設,對於貪污受賄不正之風的官員嚴懲不貸。用法律的手段有它的好處,但是問題在於作這些惡業的人,他的心未必能夠轉回來,所以用強制的手段只能讓他更加隱秘,他不敢妄為,但是他那個偷盜的心,假公肥私、損人利己的心未必消除。要怎麼才能徹底讓他的心正過來?那就要靠因果教育。過去我看到一段新聞報導,國家組織部長李源潮在上海浦東干部學院講話當中提到,領導干部、黨員必須要培養敬畏心。我覺得這個提法太好了,人如果沒有敬畏,他就膽大妄為。《論語》孔子也講,君子有三畏,三種敬畏心,敬天命、敬大人之言、敬鬼神因果。人能有敬畏心,自然不敢去造惡,這個比法律的手段可能更有效果,它從教育上已經幫人防非止惡,不用等到你犯罪才去制裁。怎麼培養敬畏心?最好的就是因果教育,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知道有天地鬼神時時監察。我們犯罪不要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其實神目如電,我們在暗室屋漏干了點虧心事,早就被神明記錄下來,到最後閻羅王一並算帳。生的時候可能就遭到報應,譬如說被法律制裁锒铛入獄,官員被雙規,財產被沒收,這是現世之報;來世必定是三途,三途的苦報就久遠了。

  下面經文講,『瞋恚愚癡,欲自厚己』,這是造作不善的人自己瞋恚愚癡。瞋恚是火氣很大,老愛發脾氣、愛罵人,動不動就起情緒,怨恨惱怒煩,造這些業的人,根源都是愚癡,愚癡是糊塗,不明白事理,不懂得真相,不知道他發脾氣對人未必會傷害,對自己傷害最大。造作怨恨惱怒煩的人都是屬於瞋恚業,第一個傷自己身體,中醫上都懂,人的情緒直接影響自己的五髒六腑,怨恨惱怒煩這五種情緒,怨心,怨氣大的人,整天怨天尤人,傷脾胃。現在人脾虛很多,脾為什麼會虛?情緒上整天有怨。脾虛的人什麼表現?這中醫上知道,沒有力氣,體虛,說話氣上不來,面色蒼白,沒有血色,好像常常熬夜的人都有這種情況,脾虛。恨心強的人,恨意很濃,人家對不起我、傷害我了,我就恨他沒完,恨他一輩子,這種人傷心,恨傷心,這心髒系統不好,心血管系統不好,常常出現問題。現在人也很多什麼腦血栓、中風,這都屬於心腦血管疾病。怎麼辦?把那恨意消除,你心血管系統就健康了。惱,整天都惱的人,一有不如意的就惱,傷肺。你看《紅樓夢》裡面記載,林黛玉就常常惱,賈寶玉一對她不怎麼樣了,她心裡就很不痛快,常常哭哭啼啼,惱了。所以她怎麼死的?肺病死的,用我們現在話說她肺痨,肺痨死的。

  怒,怒氣重的人傷肝,所以我們講整天發脾氣,這是肝火太旺了。肝在五行之中屬木,木頭的木,金木水火土,它屬木,火是燒木的,你火太大了,把木頭都燒了,那肝就燒壞了。現在人也是常常有肝病,肝炎、肝癌,所以現在常常有捐肝的、捐腎的,常常肝出毛病了,就做換肝的手術。肝不好的人眼睛也不好,因為肝開竅於目,眼睛花了。所以一個人常常發脾氣,他眼睛也不好,特別上了年紀就會出現很多眼病,老花眼、白內障等等。這要細細反省自己,把怒氣放下,不要老生氣,生氣一點好處都沒有,傷人又傷己,傷人是三分,傷己是七分。也辦不了事,你情緒一起來,沒有智慧,你怎麼能辦好事?要辦好事,總得心平氣和,你才有智慧。最後一個,怨恨惱怒煩這個煩,整天都煩心,不耐煩,這傷腎。現在腎病也很多,腎虛的、腎氣不足的,整天煩。耐煩的人腎氣足,腎乃先天之本,腎氣傷了,人都會短命的。所以耐煩做事者,他長命;那個做事不耐煩,急急燎燎的,這個人是短命相,福薄。怨恨惱怒煩都屬於瞋恚,要放下,這是愚癡糊塗才會這麼做,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生瞋恚,凡是生瞋恚的都是沒有智慧。

  底下講「欲自厚己」,自己總想厚待自己,利用自己的權勢、職位、工作的方便來沾油水,自己得到利益,損人利己、假公肥私,這都是屬於愚癡造成的。欲自厚己是貪,上面是瞋恚和愚癡,貪瞋癡三毒煩惱。底下『欲貪多有』也是貪,總希望自己多一點,錢多一點,東西多一點,房子多幾間,不知道東西多了累贅。房子多了辛苦,你有一個房子,你就得照顧它、打理它,水電煤氣等等你都得交,很多事,這下雨了,哪漏雨你還得補,所以常常為它憂心煩惱。我沒有房子,名下沒有任何財產,也沒有銀行存款,銀行帳號我都關掉了,什麼都沒有,自在!是不是你什麼都沒有就沒有享受?也不是,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而且你想多,你想你的財富多,怎麼做?多布施,愈布施愈多,愈布施福報愈大。

  福報並不是說你擁有的財富很多,不一定,你擁有財富多未必快樂、未必幸福。所以我也接觸過一些老總,企業的老板,很有錢,他們看到我一天到晚笑容滿面,很自在,無憂無慮,對我挺羨慕的,來問我,為什麼你能這樣?我說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沒有憂慮,你有的太多了,所以你憂心忡忡。把東西都布施出去了,你看我受用也很自在,雖然名下沒有房產,到哪都有房子住;沒有汽車,到哪都有汽車坐,今天還有一個老總給我開車,老總來當義工,很了不起,開著他的奔馳車來接我;名下沒有錢財了,我發現我用不上錢,生活也很簡單,一日三餐都非常簡單,都是有人供養。我們出家接受四事供養,飲食、衣服、醫藥、臥具,臥具就是你住的地方。過去佛在世是樹下一宿,在樹下鋪一條布就叫臥具,在上面打坐;我們現在比不上佛那個身體,在樹下過一宿,恐怕第二天就得入醫院了,所以還得要住個房子,房子也有人供養,這多自在,我覺得這就是福報。你有福報不一定要有錢,你說我有沒有錢?我沒錢,身無分文,但是我覺得我還是挺有福報。

  福報怎麼修?多布施。你能一心一意為正法、為眾生,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去考慮,不需要積財,真正有需要,佛菩薩來供養你,韋馱菩薩護法。我們師父老人家以前講得很幽默,說假如你是真修行人,你沒有飯吃,要餓死了,那韋馱菩薩豈不要撤職查辦?這很幽默,當然韋馱菩薩是不會被撤職查辦,人家是等覺菩薩了。說明什麼?他一定來護你,你要有這個信心。《論語》裡面孔子都說,「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你所謀的是道業,問問自己修道修得怎麼樣?斷煩惱斷了多少?智慧開啟了沒有?弘法利生做了沒有?憂道不憂貧,自己貧窮無所謂,出家人都稱貧僧,做個貧僧好,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樣你的道業才能有長進。

  我曾經在我辭掉昆士蘭大學教授工作的時候,路過新加坡回國內來,在新加坡有幸會見中國駐新加坡的大使張大使,他聽說我把大學教授工作放棄了,現在要學習聖賢之道,那是六年前的事情。他也很關心我,就問,那你吃飯怎麼辦?我就回答他,君子謀道不謀食。我不知道他聽明白了沒有,確實真正修道人不用考慮吃飯問題。我是這麼想,假如真的沒飯吃了,餓一天死不了,餓三天還勉強挺過去,餓七天我就念佛往生了。你考慮自己這麼多,那阿彌陀佛你考慮了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你有沒有考慮?心裡裝的不是阿彌陀佛,裝的這些世間的事情,心怎麼能夠清淨?修道的人要真干,心裡統統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考慮自己。你這樣不僅自己能成就,而且你有能力把佛法復興起來。

  所以我師父跟我講要無我。我是一個月前到揚州的大明寺,有一個鑒真佛教學院,這個學院的法人代表就是大明寺的方丈能修大和尚,他聘請我做鑒真學院的名譽院長兼客座教授。我向師父老人家請示要不要去,師父說可以去,然後叮囑我,說你要為復興佛法貢獻的話必須要無我。有我,你不僅不能興佛法,你是在滅佛法,你能無我,你就能興佛法,所以我也感覺到這個使命很重。要真正修道,師父也常講,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癡慢,就是放下「我」,你不肯放下,自己就會墮落。這裡「欲貪多有」,不僅不能貪,盡量的捨,捨得愈多,你成就就愈高。泰戈爾有一句名言說,當小鳥的翅膀上掛上了黃金,就飛不起來了。你要是想飛上天空,把黃金抖下來;你若要這個黃金,就飛不起來了,這是很有味道的一個比喻。

  『利害勝負』,就是爭勝負、爭利害,為了爭就會『結忿成雠』,互相之間形成冤家,冤冤相報,報復互相殘殺,到最後就是『破家亡身』,就是家破人亡。相爭,爭到最後是兩敗俱傷,沒有說真正有勝利的一方。就好像美國打伊拉克,這是發動反恐戰爭,所謂的打伊拉克,打了八年,到最後撤軍的時候發現自己完全失敗了。占據伊拉克這八年當中,死傷的美國兵有四千多人,而且國民是愈來愈覺得恐慌,恐怖主義不是愈打愈少,是愈打愈多,你說這戰爭勝利了嗎?我看這是慘敗。凡是戰爭不可能有勝利,只有是兩敗俱傷,而且是什麼?「結忿成雠」,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發動戰爭的人到最後果報肯定都是三途。

  『不顧前後』,就是不顧前因後果、因果報應。聖賢人教我們不爭,你看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乃至其他宗教,基督教的耶稣、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沒有一個聖賢人教我們爭的,只會教我們讓,忍讓、謙讓、禮讓,讓到底,這是聖賢之道。如果是爭,爭到最後,自己什麼都得不到,而且損害就大了。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上講,「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你不跟人爭,天下沒人跟你爭,你能讓天下,天下就把你尊為天子了。你真是有道德,德行上堪稱聖人,即使是現在可能當今社會的人他要排擠你,他沒有給你名位,不要緊,孟子說的不需要有人爵,爵是爵位,人的爵位不需要,我們要天爵,天地鬼神尊重你,後世的人尊重你。像孔老夫子當時沒有一個諸侯國敢任用他,但是後世人尊他為「萬世師表」,大聖人!

  下面經文說,『富有悭惜,不肯施與』,富有的人反而悭貪、吝啬,不肯布施,不肯捨財,甚至看到人家有災難需要幫助,也不肯伸出援手,這個心就不仁,所謂為富不仁,那他的富不可能長久,下場肯定是不好。我父親以前跟我講過家鄉的一個故事,我家鄉在廣州市蘿崗,蘿崗水西村。我父親小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解放,當時這村裡有個地主,地主家很富有,養了一個小地主,兒子。這兒子心很壞,就是這裡講的「富有悭惜,不肯施與」,同村的孩子都很窮、很苦,沒飯吃,他家很富有也不肯施與;他不肯施與還罷了,甚至還拿著臘腸往那湖裡扔,說我這臘腸拿來養魚,也不肯給這些人吃。最後解放之後,土地改革斗地主,你說斗地主,村裡先拿哪一家地主斗?那肯定是斗他,把他家抄了,把他家全部人趕出,街頭流落成乞丐,所以那個扔臘腸的小地主最後餓死街頭。這果報非常的明顯,非常快速,典型的為富不仁。一家飽暖千家怨,所以我們要是富有,要趕緊布施;不肯布施,那不是福報,那是災難。你能夠多布施,真有災難來的時候,大家都護著你,你對人仁慈,人家感你的恩,你家有難了,大家都幫助。你為富不仁,家裡著火了,旁邊的人都不來救火,翹著首看熱鬧,燒好,燒得好,誰叫你為富不仁!肯定是這個心理。

  經文講『愛保貪重』,愛是情愛、欲愛,保就是想保持住,自己愛的東西想保持住,貪心又很重,於是就『心勞身苦』。你看經文把我們這些情況講得多麼的透徹,人為什麼會憂慮、會煩惱,會那麼多痛苦、辛苦?就是愛保貪重,你要是能放下,就沒有什麼憂慮,也不會辛苦了。所以財要多布施,財稱為通貨,通就是流通的,不能把它堵在那,堵死在那不動就有問題了。所以古代的銅板中間都有個孔,讓你知道這要通才行;如果堵住不通,停在那裡了,這就出問題。所以我們有財,多用來幫助社會、幫助眾生、護持正法,這都是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用自己的福報更來造福、更來利益眾生。

  『如是至竟,無一隨者』,至竟,竟就是終了、到頭了,到頭的時候沒有一樣能跟著你走。這古德講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跟著你的只有業。你看人臨死的時候,即使家財萬貫,他能帶走什麼?一分錢都帶不走,連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能帶走的就是自己造作的業,如果一生造善業多,投生善道,造惡業多,投生惡道。什麼叫善、什麼叫惡?為別人的就是善,為自己的就是惡。你用這個標准來看,現在人有幾個是行善的?有幾個能做到大公無私?造的都是惡業,那來生就知道去處了,你看多可憐。

  我記得有個同修跟我講了一件事情,就是講在某個地方猴子很多,那個地方的人就常常去抓猴子來吃猴腦,這很殘忍。怎麼抓猴子?當地的人很有經驗,他知道猴子很喜歡吃堅果,榛子這些東西,還有香蕉什麼的。他就拿那個椰子殼,椰子殼是很硬的,把它上面的蓋切掉,露一個孔,猴子的手剛好能伸進去。伸進去之後,那必須是伸開手才能出來,如果抓著拳頭是出不來的。他們就設計了這個椰子殼,裡頭放著猴子喜歡吃的東西,就放在地上,一個一個。結果猴子看到這椰子殼裡有它喜歡吃的東西,全都下來了,把手伸進椰子殼裡頭,把那個東西抓住,有香蕉,還有花生,這些堅果,抓住之後手就出不來了。因為它必須要放開手才能出得來,可是猴子不懂得放開手,死抓著不放。結果那個椰子殼就套在它手上,它怎麼弄都弄不出來,當然它也就不能上樹了,它上樹得拿手,它只能在地上到處亂串。後來獵人來了,就輕而易舉的把這猴子抓住,然後拿刀把它手一砍,就拿過去吃猴腦。我們看到這猴子也是很愚癡,抓住東西都不懂得放手。其實想想,人不也都是這樣嗎?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你想想凡人,為了他的財產,為了他的名利,一生的追求,到最後造了無窮的業,可能導致現世就家破人亡,來世三途受報。所以咱們也不要笑那個猴子愚癡,關鍵想想自己,引以為戒,這些財產、這些身外之物要放下,你不放下、不撒手,你就出不來,你想出三界、想往生淨土,那得撒手放下,不要作繭自縛,自己纏縛自己了。

  這裡講『善惡禍福,追命所生』,一個人行善、造惡,自然感得有福或者有禍,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福是自己招來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惡感得的是福和禍,都是自作自受。福和禍是果報,善和惡是業因,這些業追逐著你,跟著你到投生的地方,所以追命所生,你帶的是業力。『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如果善業多,你就到快樂的地方投生,像人天這是快樂的地方;或在苦毒,這是三惡道。而我們如果細細思惟,人天也不快樂,人間所謂的樂實際上也是苦。我們凡人所追求的五欲之樂,財色名食睡五欲誰不想?誰都要,可是你想,這五欲好像給你帶來快樂了,實際上它給你帶來無窮的苦。財,財富,你一味追求,到最後只有痛苦,愈追求貪心愈重,欲海難填,追求一輩子還覺得不夠。

  所以怎麼才能快樂?知足就快樂,知足常樂。知足者富,誰最富有?知足的人富有。像我,我感覺到我挺富有,為什麼?我不想再去掙錢了。有一次我跟一個老板談起來,那老板說,我覺得你比我還富有。我說你為什麼這麼認為?他說,你掙錢都掙夠了,我掙錢都掙不夠。那就是,我都夠了,所以我比他富,不夠的人,億萬財富都是貧窮。所以財色名食睡,追求下去只會痛苦、只會煩惱,哪有真樂!即使你在人天享樂,享受的時候好像是樂,失去的時候肯定是痛苦。因為那個富貴享受不可能長保,你享受的時候愈快樂,預示著你失去的時候愈痛苦,還不如我沒那麼多享受的人,失去的時候還不覺得什麼。所以有句話講,富有的人死亡的時候很痛苦,因為他放不下;倒不如一個乞丐,死亡的時候,他倒覺得是一種解脫,這也挺有道理。所以世間的這種欲樂,佛法稱為壞苦,它實際上是苦不是樂,在三界六道裡面你根本找不到真樂。而極樂世界的樂是真樂,為什麼?它是永恆的,因為他沒有欲,他心地清淨,清淨的樂是沒有得失、沒有苦樂相對這樣的快樂,這叫極樂,這個極樂就是絕對的樂,不是相對的樂。世間人的樂都是相對的,有的時候樂,失去的時候苦,它有對立、有相對,那是凡夫生滅心所變現出來的幻相,所以這種苦是因為迷惑顛倒才產生。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裡又講到一種情況,『見善憎謗』,看到人行善就覺得很生氣,生起憎惡的心,甚至會毀謗,這個人心地不善。他『不思慕及』,不是想跟人家學習,不是向往、羨慕人家行善,反而是憎謗。『常懷盜心』,常常有偷盜的心理,『悕望他利』,就是見到別人有利益,或是是公家有利益、有便宜可占,就占這個便宜,『用自供給』。譬如說有權勢的人利用權力來營私,來謀取自己的利益,包括貪污、接受人家的禮物。人家給你送禮,不是真心給你的,他不是因為你很有德行、很有學問,人家真正由衷的恭敬你才送的。是什麼?你有權勢,人家托你辦事,人家給你的是有所求。你本身應該做的,不是因為人家送禮才做,這時候接受人家禮物就已經是偷盜,犯盜戒了,希望別人的利益給自己享用。

  『消散復取』,用這種損人利己的方法得到的東西當然就很容易失去,所以很快的消散,用完了,花光了,然後再用這種方式來索取、來盜取,無止境的來貪取,最後把自己的福報都享盡了,享盡,壽命就跟著終了,所謂祿盡人亡。偷盜結罪大小是看你損害的影響面有多大、程度有多深,如果是偷盜一個人的,那你跟這個人結罪,將來你得還這個人,這個罪業相對還不算大,只是這兩個人之間的討債還債的關系;如果我們偷盜的是一個國家的財物,這是公有財物,這個財物是屬於廣大人民的,我們偷盜、占用那是對一國人民結罪,欠的是整個國家人民的債,那個債就重了,那你什麼時候還得起?將來得做牛做馬來還。所以真正廉潔奉公之人,公家的一針一線都不敢擅用。以前,我們師父過去的老校長周邦道先生,他也做過官員,做官員的時候真正廉潔。公家給他家安了公用電話,這打電話,公事就用這個電話打,私事不打這個電話,到街上的公用電話去打,不打公家的電話,連家裡人都不可以用,接聽可以,接聽不用錢,打出去不行;公家給他配的車,上班、公事,他坐這個車,如果是辦私事,不坐這個車,自己去擠公共汽車。這個官員太難得、太少見了,真正是廉潔奉公,他知道因果,擅用國家財物那就是欠國家人民的債。

  還有一個比這個罪更重的,盜三寶物、盜常住物。常住是十方道場,這個道場是十方道場,就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用、都可以住,如果我們擅用這個常住的東西,沒有經過常住同意,而且是以一種偷心、占便宜的心盜取的,盜取就是不與取,人家沒同意,常住沒同意,你就拿了,你就用了,這個果報就重。為什麼?因為常住物是屬於十方,十方僧眾那個范圍就太廣大了,絕對不是地球,也不是這十億個銀河系的娑婆世界而已,而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聖賢僧,那是無量無邊,那我們對他們欠了債能還得起嗎?

  《沙彌律儀要略》,蓮池大師編著的,講了一個故事,迦葉佛的時候,這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一位佛,時間是很久遠之前了。那時候有個小沙彌出家了,還沒受大戒,他對他的師父感情很好。這種感情實際上也是不正確,為什麼?情執,他是依人沒有依法,佛說依法不依人。他就覺得這是我的師父,這個出家人是我師父,那個出家人不是我師父。他的工作是守果園,給常住的道場守果園。有一次,他看到果子成熟了,他就偷偷摸摸的摘了七顆果子來供養他的師父。我們看這人不錯,很有孝心,老想著他師父。但是他沒有經常住同意,自己屬於偷盜,雖然不是為自己,為他師父也不行。結果他那一生之後墮地獄,在地獄裡面吞熱鐵丸,那果子變成熱鐵丸了,燒得通紅的大鐵丸讓他吞進去,腸胃什麼都焦爛,鐵丸從身體裡出入,非常痛苦。你看偷常住物七顆果子,還不是為自己,是為他師父,這罪業都在阿鼻地獄,如果偷盜比這更多的那還了得!所以華聚菩薩說過,五逆十惡罪我都能救他,但是偷常住物,我就救不了他,這說明偷常住物比五逆十惡罪還要重,那決定是地獄。所以真正在如法的道場修行,那個盜心首先要放下。什麼叫盜心?占便宜的心,我們還有占人便宜、占道場便宜這個心,這就麻煩了,造罪業。還不如別來道場,那罪業還小一點,你占別的地方的便宜還不至於那麼嚴重。

  經文講『神明克識,終入惡道』,就是剛才講到的這一期生命完了,他所造的罪業,神明都把它記錄在案。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死簿、善惡簿,就是個人檔案。神明,有專門負責記錄人善惡檔案的這些神明。《華嚴經》上也講到,人與生俱來的就有兩個神,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分別站在人兩個肩上,人看不到他,他看到人,所以我們所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乃至起心動念,都瞞不過他。一個神記錄善,一個神記錄惡,跑不掉,到最後死的時候,閻羅王把這善惡冊子攤開來一看,你這罪就判定了。神明克識,識就是記錄,把它記下來,克就是能的意思,神明真能記下來。

  中國老祖宗也都常說「頭上三尺有神明」,這絕對不是假的。道家講得很多,你看《太上感應篇》就告訴我們,人身上有三屍神,專門把人的善惡向天曹、上帝禀告,向玉皇大帝禀告;還有一個家裡頭有灶神,灶神是記錄這一家的善惡,也是定期,就是農歷每個月月末向天上上帝去禀告。這種神靈是很多的,他們就是干這一行的,專職干這行,所以我們真的都要老老實實做人。這個神明也可以解釋為我們的第八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它的功能就是專門記錄我們的善惡,變成種子,這個種子儲存八識田中,就是記錄在案了,將來遇到緣,種子起現行,就形成果報。有古德把這兩種說法合匯在一起,外頭有神明記錄人的善惡,我們也有八識田中種子落印象,有善有惡都落下種子。更何況用唯識的觀點來講,外頭的神明也是自己唯識所變,心外無法,外面的神明都是自己內心變現的,所以內外是一不是二,這種說法就更圓融了。

  所以人如果造惡,惡業滿盈了,終入惡道,終就是命終,就到三惡道去了。『自有三途』,「自」用得很好,自然,不是人為驅使,上帝沒有能力把你打到三途去,閻羅王也不敢錯判案子,你自己的惡業招感,自入三途。三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無量苦惱』,無量的痛苦、煩惱,『輾轉』在惡道之中,累劫難出,這個時間是用劫來計算。一劫的時間有多長?我就計算過,大概是十二點七億年這叫一劫,這個累劫就是講無量劫。在惡道裡頭輪回想要出來可不容易,地獄道受滿了到餓鬼道,餓鬼道再畜生道,畜生道受滿了,那都不知多少劫才能出離。釋迦牟尼佛當年曾經在只園精捨,有一次大家在習勞、干活,佛看到園中有一窩螞蟻,就禁不住笑起來。弟子們看著,佛為什麼沖著螞蟻笑?問佛。佛就說,你看這些螞蟻,七尊佛出世了,它們還一直做螞蟻。不是說螞蟻的壽命有那麼長,螞蟻壽命很短暫的,但是它死了以後,因為執著這個螞蟻身,它又輪回做螞蟻。七尊佛出世了,那時間太長了。你看我們釋迦牟尼佛到彌勒佛這個時間有多長?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是一尊佛與一尊佛之間的歲月,那還是比較密的,我們這個劫叫賢劫,千佛出世,有些劫是一尊佛都沒有。七尊佛都出世了,你想這時間過多久?這些眾生還在螞蟻道輪回,真是『累劫難出,痛不可言』,要出離相當不容易。

  我們每個寺廟一般在農歷七月十五都會做盂蘭盆會的法會,在中國大陸都很流行。盂蘭盆會這個故事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這是佛當年神通第一的弟子大目犍連尊者救他母親的故事,所以盂蘭盆會也是佛門一個孝親的活動。法會就是一種活動,什麼活動?教育活動,因為佛教是教育。如果只是搞儀式上的法會,沒有把這個活動的教育內涵講清楚,那就變成宗教儀式,教化眾生的效果就不大,所以這個活動的內涵、意義要首先講清楚。《佛說盂蘭盆經》我過去講過一遍,用蕅益大師的注解來講,它也是佛門的孝經,講目連救母。

  目犍連尊者剛剛證得阿羅漢,六種神通現前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還有漏盡通,六種神通具足。他第一個想到,他母親現在在哪裡?自己有神通,要幫助他母親,這孝子。於是就用天眼觀察,發現他母親正在餓鬼道受饑餓的痛苦。餓鬼肚子很大,咽喉很細,吃不下東西,東西給他吃,他拿到口,還沒有放進嘴裡,那口中的火焰噴出來,已經把食品燒成火炭。甚至終年都聽不到米漿的音聲,非常痛苦。所以目犍連尊者看到他母親受這種苦很悲傷,立刻就用神通將一缽飯送到他母親的面前,供養他母親。結果他母親一看到飯,你想想,餓鬼比饑餓的人要痛苦多了,饑餓的人看到面包都迫不及待,那餓鬼看到那缽飯就猛然撲上去,還不讓別的餓鬼搶,這是悭貪成性招感餓鬼道。所以她看到飯,第一個不是想別人有沒有得吃,她先想自己要吃,還不讓別人吃,拿手護著,然後去吃那缽飯。結果剛送到嘴邊,那飯已經變成火炭,吃不了。目犍連尊者看到這個情形,非常的驚訝、非常的痛苦,自己想救母親,沒有能力,雖然已經證得阿羅漢,已經是佛弟子當中神通第一的大阿羅漢,但是竟然他母親都救不了。於是他就跑去跟佛講,求佛來幫助他,怎麼能夠把他母親救出來?

  於是佛跟他講,你母親造的惡業重,餓鬼是悭貪的業,不是你用神通力可以改變她的業力,不僅你改變不了,即使這些天神,他們力量再強都改變不了。唯有靠十方眾僧之力,就是要仰靠三寶加持才能救你母親。所以佛就教他個方法,到七月十五供僧。每年,佛的制度是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是結夏安居,這些出家弟子們回到佛的身邊受再教育,平常他們都各自在四方去弘法利生,這時候回到老師身邊繼續受再教育。剛好這時候也是雨季,下著雨,弘法也不方便。下著雨還能聽法的,這都很難得、很難能可貴,你看今天下著雨,大家還是坐無虛席,所以你們都很了不起。佛叫弟子們干脆雨季別出去說法了,回來好好用功修學提升自己,你才能把法弘好,所以這三個月當中大家勇猛精進,境界大幅提升。

  到七月十五做為僧自恣日,就是出家人互相做批評和自我批評,互相來幫助改過遷善,這一天你來供僧,功德特別大。而供僧人,尤其是真正修行的人,而且是聖賢僧,你供養十方聖賢僧,這個功德回向給你母親,能夠讓你母親從惡道超拔出來;不僅你母親可以超度,而且能夠度七世父母往生到天上。於是目犍連尊者依教奉行,在七月十五那天用供飯菜的那個盆供僧,叫盂蘭盆會,結果真的令他母親到忉利天上去了,而且七世父母得以超生。這是《佛說盂蘭盆經》講的公案,所以以後寺院每年的七月十五都搞盂蘭盆會。當時目犍蓮尊者能夠建立這樣的大法會,能夠超度他母親,那是什麼?當時真正有聖賢僧,出家人真修行,所以功德特別大。如果寺院裡面出家的人沒有真正修行,這個功德就不會很大,所以這個供養要真正懂得。

  現在問題是佛法衰微,衰在哪?真正修行的人少,不要說有修行,有道心的人都少,就是立志這一生了生脫死的人都不多。佛門的人信佛的人很多,真想了生死的不多,你要供養這些真正修行的人,那功德才是大。所以現在我們講盂蘭盆會供僧怎麼供法?最重要的,培養真正修行的人,培養弘法利生的人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門的興旺要靠人。我們能夠認真努力的造就佛門的人才,這就是供僧,這個比你供養他一缽飯功德大多了。所以現代盂蘭盆會意義我們要講清楚,什麼是真供養?《普賢菩薩行願品》裡講法供養為最,法供養七種,第一個就是如教修行供養。現在說找那個真正如教修行供養,你與其在外面找,我勸你不如你好好自己修,把自己先造就成一個真修行人,你去供養別人,你先供養自己,你要依教奉行,你自己成就了,你的功德就能夠讓你的父母超生。

  《地藏經》裡頭就給我們講這個例子,地藏王菩薩過去是一個婆羅門女的時候,婆羅門女是在家人,女性,虔誠的佛弟子。她母親不信三寶,造作很多殺業、毀謗等等這些惡業,墮到了地獄。婆羅門女很想知道她母親的去處,知道她母親造的不善,肯定會墮惡道,很想救她、幫助她,這是孝女。所以怎麼做?經上講,「遂賣家宅,廣求香華」,供佛塔寺。她來護持佛陀教育,把自己的所有的財物全部拿出來,房產都賣了,來護持佛法。寺院自古以來都是從事佛陀教育的機構,它的職能是教化眾生,講經說法,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古時候寺院常常辦弘法的講座,這個道場是如法的道場,所以能夠護持這樣的道場,功德很大。婆羅門女因為她至誠心的供養,感得佛示現,當時的佛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時候已經是像法時期了,佛已經滅度很久了。但是佛是不生不滅的,你有感,他就有應。你看婆羅門女至誠心感,佛就應,在空中有聲音報給她,我就是你所瞻禮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到你憶念母親比一般人更加的殷切,所以你的孝心感動了我,我來告訴你,你現在想知道你媽媽在哪裡,趕緊回家,干什麼?念佛名號,「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就是念佛。所以婆羅門女趕快回家,為了知道她母親的去處,念佛,就念當時的佛。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是一樣的。

  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她念多久?一天一夜,就有能力到地獄裡面救度眾生,作菩薩了。所以地獄的無毒鬼王見到婆羅門女,就稱「菩薩,何緣來此?」她是真菩薩,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作菩薩了,人家都知道。因為什麼?到地獄裡面只有兩種人,不是菩薩來,就是造惡業的眾生來受苦,婆羅門女不是惡報來的,她是度眾生來的。無毒鬼王告訴她,你母親三天前就已經往生天上了,不僅你母親生天了,跟她在一起的這些地獄眾生都生天了。你看婆羅門女她救度母親的方法比目犍連尊者更殊勝,目犍連尊者做大法會,不容易做,要仰靠眾僧之力,而且他母親是從餓鬼道生天,婆羅門女母親的罪業比目犍連母親罪業重,墮地獄,她能幫她生天。婆羅門女用多少時間?一天一夜就行了。那婆羅門女當時沒證得阿羅漢果,論修證功夫不如大目犍連,她為什麼救度她母親的功德比目犍連還要殊勝,原因在哪裡?婆羅門女念佛,念佛功德第一大!所以真正想要救度自己父母,最好的方法就學婆羅門女。她做兩條,一條,大布施、大供養,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第二,念阿彌陀佛,一心的去念,一心求往生。那你不僅能超度現世父母,生生世世的父母你都能超度,都能幫助他們往生淨土。現在時間到了,我們這個盜惡就講到此地,下午三點鐘我們再見。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定弘法師談因果  定弘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2/7/24  廣州大佛寺  檔名:57-095-0002


 

上一篇:定弘法師:定弘法師談因果(第1集)
下一篇:定弘法師: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第4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