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淺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善導大師所處的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期,大師的淨土思想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部分。

一、九品往生皆是凡夫

  《無量壽經》言往生淨土者分為上、中、下三輩,《觀無量壽經》則分為九品。《無量壽經》的三輩與《觀無量壽經》的九品並不對應。隋朝三大師中,最早注疏《觀經》者為淨影慧遠大師《觀無量壽經義疏》,本疏判定往生淨土之九品人,乃大、小之聖人,以其修證與自力修行之通規無別,而不談彌陀四十八大願攝受。嘉祥吉藏大師和天台智者大師亦以聖道門自力修行之意判定往生淨土之事理因果。善導大師直截了當指出,這些注疏與經典不符。

  (一)關於上品往生:

  《觀經》說,上品上生者有三種人: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讀誦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讀經,唯能念佛、念法、念僧等。“此之三人,各以己業專精勵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續不斷,各回所作之業,求願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放光授手,如彈指頃,即生彼國。”

  善導大師指出,以此可以證明,上品往生的三種人,正是佛涅槃後,大乘極善上品凡夫。善導大師引用《觀經》講解上品中生:此等往生者不必受持大乘;只說義解,不說修行;深信因果,不謗大乘。這些也是凡夫,只是修學較弱。上品下生的標准: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

  (二)關於中品往生:

  善導大師講解中品上生:依《觀經》應該是:受持五戒、八戒,修行諸戒,不造眾惡,無諸過患。

  依《觀經》說:受持一日一夜淨戒者,回願往生,命終即得生淨土,為中品中生。這是無善凡夫,逢遇小乘,受其小乘戒,回願往生,仗佛願力得生而已。當然,小乘聖人也能生,但《觀經》乃佛為我等凡夫所說,非為小乘聖人說。

  依《觀經》說:中品下生是孝養父母,行世仁慈,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淨土樂事,聞已即生之凡夫。他們行孝行慈不是為了出離三界,了脫生死,本來是不遇佛法之人,臨終遇善知識勸令往生,回心得生。

  (三)關於下品往生:

  善導大師依《觀經》說,並非大乘始學凡夫,這類人沒有佛法善根,連世俗善根也沒有,只知道作惡。若遇善緣勸令往生,即得往生,若不遇善緣,必定下墮三惡道中,不得出離。

  善導大師由此而總結說: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

  “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為害茲甚。今以一一出文顯證,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

二、仰信佛言,不可信用菩薩不相應教

  “今既有斯聖教以為明證。未審今時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論乃加信受,諸佛誠言,返將妄語。苦哉奈劇,能出如此不忍之言。雖然,仰願一切欲往生知識等,善自思量。寧傷今世錯信佛語,不可執菩薩論以為指南。若依此執者,即是自失誤他也。”

  依善導大師立場,經乃佛說,為絕對真理;論則是菩薩對經典的解釋和發揮,可能有不太圓滿或者曲解佛意的地方。經與論相比,經重於論,經與論有矛盾的地方,以經為准。尤其是淨土法門其事理因果皆是佛果地境界,“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特殊法門,不思議法門,實非凡夫所能思惟,甚至也非菩薩所能解悟。橫超之法,決不能做豎出之用。若站在自力通途法門來诠釋淨土,難免出現差錯。此處,實則也提醒我們在末法時期,必須以聖言量為標准,即佛說經典和淨土宗祖師言說為智慧擇法依據,否則,很可能自誤誤人,錯失得度因緣。

  善導大師在談到深信時,特意指出:

  “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若佛所說即是了教。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也,應知!是故今時仰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失往生之大益也。”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三、彌陀淨土是報佛報土

  首先善導大師引用《大乘同性經》說法,然後引用《無量壽經》及《觀經》證明極樂淨土是報佛報土。

  問曰:彌陀淨國為當是報是化也?

  答曰:是報非化。雲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大乘同性經》辨定報化淨穢者。雲:淨土中成佛者,悉是報身;穢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彼經雲:阿彌陀如來、蓮華開敷星王如來、龍主王如來、寶德如來等諸如來清淨佛剎,現得道者、當得道者,如是一切皆是報身佛也。

  “又《觀經》中上輩三人臨命終時皆言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然報身兼化共來授手,故名為與。以此文證,故知是報。”(《觀經四帖疏·玄義分》)

  如《觀經》:“上品中生者……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四、指方立相,住相證果

  為何偏指西方呢?

  “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以及諸佛勸向西方。”(《往生禮贊》)

    指西方為何又要立相?

  “群生障重,真佛之觀難階,是以大聖垂哀,且遣注心形象。”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觀經四帖疏·定善義》)

  善導大師指出《觀經》以觀佛三昧為宗、念佛三昧為宗。而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淨土經典以佛名號為經體。名號也是相,此相是實相,安住名號即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善導大師特示稱念佛名:“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自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觀經四帖疏·定善義》)

  指方立相:指方者指定西方安樂國也,立相者建立彌陀之相好,而觀想西方正報、依報之莊嚴事相(即《觀經》中定善十三觀),由此指方立相而得生淨土,徑登不退。

  在此末法濁世,其余法門迂僻難成,唯念佛法門可出離生死,安住此門,信願持名,必成正覺。

五、往生正因:安心、起行、作業

  安心即三心具足,三心者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身口意三業時時處處以淨土為依歸,憶念、贊歎、禮拜阿彌陀佛及西方依正二報;身口意三業時時處處對三界六道及依正二報生厭離、輕賤、棄捨之心行,一往情深,求生淨土,真實懇切,厭離娑婆,無有留戀,此為至誠心。深心,即深信之心,深信不疑,永不退轉。

  “深心即是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一聲十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往生禮贊偈》)

  信自是生死凡夫,煩惱業力隨身,常沒常流轉,不能出離三界六道,今生再遭輪回,以一己之力,實難截斷煩惱,出離生死苦海。信西方淨土實有,信彌陀慈父願力弘深,為我等發四十八大願,願願接引我等浪子出離三界,我等只要至誠懇切,稱佛名號,十聲乃至一聲,定能往生,絕無疑慮。

  回向發願心:“所做一切善根,悉皆回願往生,故名回向發願心。”(《往生禮贊偈》)

  所作一切身口意善業,不管世間善還是出世間善,皆悉回向求生淨土,絕不回向求人天福報。

  “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專讀誦此《觀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若贊歎供養,即一心專贊歎供養,是名為正。”

    “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正行之中以稱名念佛為正業,其他為助業。

  又勸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何者為四:

  一者恭敬修,所謂恭敬禮拜彼佛及彼一切聖眾等,故名恭敬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恭敬禮拜,畢命為期。)

  二者無余修,所謂專稱彼佛名,專念、專想、專禮、專贊彼佛及一切聖眾等,不雜余業,故名無余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專念專想,畢命為期。)

  三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贊歎,憶念觀察,回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余業來間,故名無間修。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隨犯隨忏,不令隔念、隔時、隔日,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相續無間,畢命為期。)

  四修法:即恭敬修、無余修、無間修、長時修。其中,長時修貫穿在前三種修法之中,而四修法處處與信願相應,互相增上,信願行相扶,淨業必成。

(責任編輯:淨土雜志)《淨土》雜志   文/釋延續

 

上一篇:心中有不滿,那就是地獄
下一篇:善導大師:《觀經》目的在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