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普巴扎西仁波切:現世生活很快樂為什麼還要希求解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現世生活很快樂為什麼還要希求解脫

——普巴扎西仁波切

以前有一位漢地的居士對我說,雖然他作為一個佛教徒,已經聽聞了很多教言,並且也覺得歷代高僧大德的這些教言非常有道理,內心也很認同,但有時候他還是有些不明白,佛教提倡大家都要求往生,今生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他一直覺得人間挺快樂,自己的生活也很幸福,因此對他而言,他的生活就已經像西方極樂世界一般自在了,為什麼還要去希求解脫呢?

我觀察了一下向我提出這個疑問的居士,他看起來生活中的物質條件和家庭氛圍應該都挺不錯的樣子。我想如果他來自乞丐家庭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因為對生活窘迫的人而言,人間的生活還是非常痛苦的。

於是,我就對他說,類似這樣的疑問,現前很多人都有。雖然大家在一生當中也曾遭受過痛苦,但是這些恐懼和煩惱都已經過去,現前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享受快樂,時時都沉浸在生活的喜悅之中,為什麼此時我們還要去尋找西方極樂世界,去希求解脫呢?這樣的疑問不僅現在人有,在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時代也是具有的。

例如《普賢上師言教》中提到佛陀度化他的弟弟難陀的公案。當時難陀尊者生活條件優越,也非常貪戀他的妻子,覺得人間的生活已經非常圓滿了,因此無法生起希求解脫之心。佛陀在觀待因緣成熟後,示現神通讓他現量感受到了天界和地獄的區別,他才最終知道貪執輪回無有絲毫意義,從而生起真實的出離之心。

正如難陀尊者這個公案一般,我們覺得人間非常快樂,一切似乎都很圓滿惬意,但這只是站在自己立場之中的一種感受而已,而這種感受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淺薄。當青蛙在井底的時候,覺得天空只有井口一般大小,而到了外面,它才終於知道天空到底有多大。

因此現前站在自己小小的空間之中去感受,總覺得自己已經是最快樂的人。但若要把目光放得廣大長遠一點就會知道,我們現前所遭受的痛苦有多麼大。所以對修行者而言,必須要認識到輪回之過患,對輪回不能有絲毫貪戀。這一點必須時時銘記心中。

附1:世出世間快樂和痛苦的差異——普巴扎西仁波切

世間人和出世間人都在追求快樂,兩者追求的快樂有什麼不同呢?

世間人常常以快樂開幕而以痛苦告終。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即便他認為他的人生很快樂,但是實際當中,享受這種快樂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他在尋找暫時快樂的同時,也遭受著極大的痛苦。況且,為追求世間快樂,往往造下惡業,即便在享受快樂之時,也是未來遭受痛苦之因。因此,對世間人而言,最終的結果不用所言,一定是痛苦的。

作為出世間的修行人卻以痛苦開始,而以快樂謝幕。這又怎麼理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所謂的痛苦是什麼?這個痛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種苦行。由於凡夫習氣煩惱沉重的緣故,當我們要完全斷絕習氣煩惱,乃至不隨順往昔的意願而行走的時候,就會發現,修行是一門苦行。因為當你自己想怎麼樣卻不能這麼做的時候,你需要和這個習氣抗爭,這對修行人來說就是一門苦行。比如說當你每天早上想睡覺卻不能繼續睡覺、放逸,必須要起床精進修法的時候,對你來說,他可能就是一門苦行。

也許你會覺得,往昔沒有修法之前,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由於現前學習佛法,行為就要開始做取捨,惡行必須要禁止。由於習氣煩惱沉重的緣故,總覺得很多地方並不是像我往昔一般自由,不像往昔一般可以為所欲為。的確如此,從調伏的角度當中來說,他是一門苦行。以前我們心裡想什麼就讓他想什麼,但現前卻不能繼續由著他自由散漫,需要尋找一些取捨之法,乃至還要知道很多轉為道用之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一門苦行之道。但這裡要明白的是,作為出世間行者,雖然初次開始是苦行,但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是快樂的。

我們都知道,無論世間人還是出世間修行者,他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得到幸福和快樂,在這一點之上是一致的。但是世間人的眼光並不能看得很遠。他們僅僅為了得到他們所認為的快樂而造下無邊痛苦之因。這個快樂是短暫的,但結果卻是繼續長久地輪回漂泊。所以他們以快樂開始卻以痛苦告終。

相反,修學佛法的弟子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時候,不再繼續隨著自己的習氣而飄動,當自己和無始以來的習氣做斗爭時,就會覺得修行的確是一門苦行。所以我們可以說修行者以痛苦開幕。但通過聞法我們已經知道,產生一切痛苦之根源乃是業及煩惱。由於修行者時時都在調伏著自己的內心,所以當把業及煩惱的根源從內心當中消除,最終得到的就是永恆不變的快樂。

因此,雖然世出世間人所追求的目標都是快樂,但卻有著天壤之別。世間人並不知道獲得快樂之根源是什麼,因此僅僅依靠現前所具備的一種智慧去追求這樣的果報,即便能暫時滿足,但最終趨向還是痛苦。而作為一個修行之者,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要獲得永恆不變的快樂,必須要斷絕痛苦之根源,調伏自己的內心,如此才能斷絕痛苦,最終能得到永恆不變的快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獲得解脫。所以同樣是追求快樂,世間人和修行者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這些道理都要銘記心中。

附2:趣入佛門之目的乃為了三世之快樂——普巴扎西仁波切

言及趣入佛門之目的,諸多佛教信眾往往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言雖然不謬,然若細致追問,有些行者將西方極樂世界安立於具體方位的遙遠他方,將往生僅僅理解為下一世的幸福時光,似乎修學佛法只為消極等待遙不可測的來生。故難免心生疑惑:“為了不可知的未來,值得今生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嗎?”吾等需知,“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乃佛教之宗旨。因此,西方極樂世界非為遙遠之外境,而在自心。內心清淨之時,不僅今生快樂、臨終自在,獲得未來恆久的幸福!更能救度無量眾生獲得佛果。如是三世之快樂方為趣入佛門之目的。細致觀待,世間人僅為了自己和家人今生暫時的快樂尚殚精竭慮、窮其一生心血,如今為了自他生生世世之快樂,還有什麼代價不值得付出呢?

附3:世間快樂與出世間大樂——普巴扎西仁波切

譬如世人終日勤作世間事業,追求幻滅無常之世間快樂;而希求永恆安樂的修法者,拋棄世間一切貪執,精進修心以獲大樂,二者追求快樂之願望雖然一致,但發心及追求快樂之方便卻截然不同。世間的快樂稍縱即逝,不能徹底脫離痛苦。出世間修行者誓拔眾苦之根,於根本處調伏煩惱,終獲永恆大樂。然未達究竟之前,大樂仍有次第,如五道十地之過程,圓滿之時即為究竟大樂。獲此大樂之時,不僅己身得度,眾生亦隨脫苦海。若以數喻,一人即生成就,其身上他相續之十萬眾生和中陰界有緣之三千眾生,均會同時成佛。此乃世間快樂與出世間大樂之差異。

 

上一篇:吃虧就是占便宜,還是福。
下一篇:印光大師:怎樣才能使莊稼果樹不生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