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下一個問題,我跟母親處得不是很好,做的事情常讓她老人家不愉快,一點小錯可以講得似乎很嚴重,好像不能解決一般。雖然不甘願,但是我也不想多說什麼。似乎不管怎麼做,她老人家還是會挑毛病,也因為這樣,家裡氣氛都不是很好,在這裡學了弟子規,我該怎麼做才好?
答:「親憎我,孝方賢」。我們人生第一重要,「學貴立志」,我們不要在情緒當中翻轉。請問我們這一生的目標在哪裡?我們下一輩子要去哪裡?我們這一輩子是要開智慧。有這樣的定位就不會小鼻子、小眼睛,有這樣的定位誰都是我們的老師,誰都是我們的恩人。印祖說的「看一切人皆是菩薩」,我們佛弟子,目標一定就是我這一生要成就,當生成佛。諸位老師們,我們佛弟子有沒有說我這一生不當生成佛,以後再說?你這一生都保證不了,你能保證來生嗎?既然要當生成佛要學誰?學釋迦牟尼佛是吧?歌利王割截身體都不生氣了,還有什麼好說的?是不是?那不是目標嗎?再來,《華嚴經》當中有一位修行人當生就成佛,誰?善財童子。他怎麼修?五十三參,各行各業任何的人都是他的老師,都在提醒自己不足之處。
今天講到我們的智慧德能被什麼障住了?被這些習氣,貪、瞋、癡、慢。所以我們看到誰脾氣就上來了,他是你的貴人,他提醒你,你的脾氣有多大,你這一輩子不要再空過了,趕快回光返照。感謝媽媽提醒我,我脾氣不好;感謝某某人提醒我,我太傲慢。我們的目標是這一生只有一個敵人,就是自己的習氣。所以每個人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習氣在哪的時候,你會感激他,你會謝謝他,你會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看我講到這的時候多麼的興奮,你們也配合一下。這麼好的道理,沒有師父跟我們講,我們還這一生不知道要撞成什麼樣,大包、小包的,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這麼好的康莊大道都跟我們講了,我們還不走,入寶山空手而回。
所以我們假如「一點小錯可以講得似乎很嚴重」,這句話就流露出我們認錯的態度還不夠,因為我們專注點沒有在自己的反省,反而還在嫌我又不是犯什麼大錯。媽媽若聽到這個態度,不抓狂才怪。我們覺得小事,很可能在年長的父母眼中並不是這麼認為。真正年長又有這種家道承傳,他們反而覺得這些生活細節都是關鍵,你這些都做不好,你以後能干什麼。我們反而沒有去了解到父母、長輩這種人生的閱歷,還跟他沖,這樣就不好。不管母親的反應如何,我們要先了解,自己先做對,自己先做好。等你真做好了,母親還是對你很凶再說。我們自己都還沒做好,就有很多期待、很多要求,這能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嗎?不容易。所以「親憎我,孝方賢」,這句話要放心上。
「恩欲報,怨欲忘」,要以誰為榜樣?以佛陀為榜樣、以善財童子為榜樣、以大舜為榜樣、以闵子骞為榜樣。這時候你的後代子孫會很感謝你,因為他將有一個最好的榜樣。所以人生志向大,心量寬了,任何障礙都沒有了,往往問題都在我們心量不夠寬廣。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弟子規種子教師研習營二—弟子規問答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7/7/13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23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