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7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早晨好。昨天我們學了菩提心跟淨業三福,這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礎;換句話說,一定要落實,如果不落實,我們這一生的修行全落空了。無論出家在家,一生學佛止於知識,自己沒有得到受用。知識學得再好,可以得到世間一點點名聞利養,其他真正的利益永遠得不到。淨業三福不是理論,是修行方法的總綱領、總原則。從哪裡下手?從孝親尊師。

  清明節馬上就到了,清明祭祖是人生一樁重要的大事。祭祖是什麼?紀念祖先。要怎麼紀念?要回憶祖宗在那個時代,他們用的是真實智慧,跟我們所學的菩提心、跟三福完全相應,雖然那個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這也就是說明,佛教傳到中國,為什麼中國人這麼熱愛。它跟我們老祖宗說的沒有兩樣,比我們老祖宗講得更好、講得更深,意思深,講得更廣,廣沒有邊際,深沒有底限。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後人講到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儒釋道,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文化把佛全容納進去了,也變成傳統文化的一根柱子,三足鼎立。佛教導我們,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清明祭祖就是孝親具體的表現。孝親是教育的核心,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的根基建立在孝親上。佛法是師道,師道必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敬,師道就沒有了。所以今天沒有師道了,學生不知道尊敬老師,為什麼?他的父母不知道尊敬老師。

  我沾到一點邊緣,大概我這個年齡以後就沒有了,邊都沾不上了。我記得我好像是六歲入私塾,這一天的印象很深,一生都不能磨滅。私塾是在祠堂裡面,不是我們本家的,我本家已經衰了,我父親的兄弟姐妹都離散了。我們這一家,父親在外面工作,要養家,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兩個,三個人依靠姑母(我父親的姐姐),我們住在他們這個大家族裡頭。我的姑爹兄弟十個,沒有分家,是大家庭,那個時候家裡面的人,上上下下大概有一百多人,已經衰了。正常的時候應該是三百多人,興旺的有五、六百人,那家庭興旺。所以普通家庭三百人左右,這個到一百多人,不到兩百人,衰了。抗戰之後就沒有了。我們念書在他們的學堂。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古時候大家庭,家庭育幼養老。這是重要的社會問題,你看在中國傳統,家承擔了,社會上沒這個問題。小孩喜歡讀書、能讀書,上學,不能讀書學手藝,就是要學一個專長,將來你可以養活自己,學農、學工、學商都可以,你有專長。

  進學堂這一天,我父親帶我去的。同學我記得大概有四十多個人,好像不到五十個人,同學。年齡不整齊,像我們進去是很小的,六歲是最小的,大的差不多十五、六歲。每個人學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老師很難。但是私塾裡頭著重在背誦,大的學生有講解,老師給他講解,我們是不聽那些的,我們也聽不懂。小孩上學就背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樣一樣的背。背的標准,每天老師教你的,老師看你的程度。標准是什麼?每個人標准不一樣,十遍,念十遍就可以背下來,這是標准。老師教你大概一百個字,十遍能不能背下來?十遍不能背下來就縮短,教五十個字。能力好的,十遍能背大概三百字都有,這是中等的人才;有特殊能力的,記憶力非常好的,反應非常好的,大概可以能夠背五、六百字。十遍,你能背多少,老師就教多少。能背之後,要叫你念一百遍、兩百遍,這是一天的功課,兩百遍念下去之後就不會忘記。明天上課,就把今天教的這個先背一遍,老師聽了之後再教你底下的經文。用這個方法,沒有講解的,完全是背誦。句讀,老師教給你的,用朱砂紅筆把句子圈下來;文言文沒有句點的,老師把句點(叫句讀)教給你,你念得清楚、念得明白。這本書大概是半個月、一個月就學完了,像《大學》、《中庸》,半個月學完,《論語》一個月可以學完,《孟子》兩個月可以學完。但是不是同時教,只教一樣。這樣教的背下來之後,你一生都不會忘記。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私塾教學最高的理念,教學理念。教學的目標是幫助你開悟,不是別的,要到其義自見。開悟的時候,可以跟老師、同學在一起討論,那就是深入義趣。古時候這些經,我們中國《四庫》,經史子集裡頭的經部是真實智慧,是真實的學問,就像佛的經書一樣,其廣無邊、其深無底,時間愈久,你發覺的意思愈深、愈廣。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在佛法裡面講善根,善根薄的人他記得很熟,要遇到真正好的老師,把教學的目標定在其義自見,這是最殊勝的。

  讀書、背書目的是什麼?是修定。修定的法門太多了,大乘教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個門到底走到哪裡去?走到得三昧,佛家的話得定,把你的妄想雜念統統念掉,心裡面只記住這些經文。經文也沒有意思,有意思你會胡思亂想,這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意思,沒有意思。不准你想,只准你記得經文,念得沒錯。也就是說,把妄想念掉了,把雜念念掉了,什麼東西出來了?清淨心出來了。念到心清淨,清淨心就開智慧,老師給你講你能懂,你會聽得很有味道,是什麼?法味,法味嘗到了,清淨心能嘗到。平等心那就高了,清淨心,小乘智慧,小悟;平等心,大乘智慧,大悟,這是決定可以得到的。大悟之後依然锲而不捨,還是用老辦法,就是背誦,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三千遍是最普通的,一般普通人大概三千遍都有悟處。

  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法達禅師他誦《法華經》。《法華經》很長,從頭到尾念一遍大概要七、八個小時,念熟了也要三、四個小時。卷數雖然不多,它很長,長卷,不是短卷。三千遍,十年,十年專心在一部經上,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他得法華三昧;沒開悟,有得法華三昧。他向六祖請教,六祖告訴他(六祖不認識字,當然不會看經),這個經我沒聽過,你念得這麼熟,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告訴他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那是什麼?明心見性,他什麼都知道,一看就會,一聽就會。講給他聽,他開悟了。講的時候聽的人很多,為什麼別人沒開悟他開悟了?他得法華三昧,所以他開悟了;別人聽,別人沒有三千遍《法華經》,沒有得法華三昧,聽了不開悟。這是中國教學古老傳統的理念,教學的目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惠能大師有這個根機,五祖教他。好像我們在《壇經》上,五祖沒教他什麼;五祖叫他到碓坊裡面去舂米破柴,這就是教他。舂米破柴就是個法門,正對惠能大師的根性,為什麼?樵夫出身。沒有聞法之前他是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挑到城裡面去賣,賣來的錢買點米、買點菜帶回家,供養老母親。一家就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父親早年過世了。他的工作,對於舂米破柴很內行,他很習慣,就叫他干這個。這就是法門,幫助他得三昧,幫助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能大師就修這個法門開悟了。怎麼開悟的,我們要知道。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能開悟。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宗門說會麼?會就能開悟。道理在哪裡?什麼叫會?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會了。換句話說,天天舂米、天天破柴,把執著、分別、起心動念全都放下了,就大徹大悟。在舂米這個地方放下,在破柴這個地方放下,那就是他修的法門。別人天天舂米破柴著相,他每天舂米破柴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就是他修的。

  無盡藏比丘尼一生專修《涅盤經》,《涅盤經》也是很大部的,每天誦經是她的定課,念得很熟。所以這個經貴專不貴多、不貴雜,雜了什麼?你心是亂的。一部你心是定的,這叫一門深入。同時學兩門、三門就不行,為什麼?你有妄想,你會打妄想,一門不會打妄想。這也是六祖在沒有出家之前,避難期間當中遇到的,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他開悟那一年二十四歲。無盡藏比丘尼念《涅盤經》,他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之後,他找無盡藏比丘尼,你剛才念的經文意思很妙,講給她聽。無盡藏比丘尼非常驚訝,你講得太好了,把經本捧出來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你怎麼能講得這麼好?這跟認識字不認識字、念經不念經沒關系。跟什麼有關系?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關系。

  六祖在黃梅,是用破柴舂米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成功的。無盡藏比丘尼如果懂得這個秘訣,「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每天念這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能大徹大悟,不管什麼經。懂得這個原理你就明白,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每個法門都能幫助你開悟,這就沒有高下。無盡藏比丘尼是在《涅盤經》開悟的,法達禅師在《法華經》開悟的,惠能在舂米破柴開悟的,只要開悟就平等,法門效果都一樣,只要你能夠不著相。在這個現象,因為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也不是真的,佛法因緣生,只要是緣生的都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不執著就是佛法,執著是世間法,世間法不能出輪回。無論干什麼,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古德說,會了哪一法不是佛法?穿衣吃飯都是佛法;不會的,《華嚴》、《法華》、《無量壽經》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不能開悟。

  全在放下,那放下必定看破,你不看破你不肯放下,經教就是幫助我們這個的。上上根人例外,那個善根太厚了,過去多生多劫修的,我們沒有那麼深厚的善根。經教幫助我們看破,學經教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於是我們就肯放下了,不再當真,這就管用。一當真問題就來了,不能當真。真的、假的都不能執著,為什麼?真的沒有相,真如自性沒相,真心沒相。假的雖然有相,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生滅法、緣生法,緣聚相現前,緣散了相就沒有了,所以它不是真的。這就什麼?真的、妄的都不可以執著,都不可以分別,都不可以起心動念,就對了。到最高的境界裡頭,妄原來也是真的,真妄是一,真妄不二,那就妙了。真跟妄是一體,真跟妄不能分。妄在哪裡?妄在真中;真在哪裡?真在妄中。妙!真妄二邊都不執著,得大自在。我們六道凡夫只知道妄,不知道真,兩頭都失掉了,這迷惑顛倒,搞六道輪回。

  所以修行從哪裡?從孝親、從尊師。古時候我們怎麼學的?父親帶我們上學,祠堂裡面有大殿,供祖宗牌位的。在祠堂辦學,就在正廳當中立一個孔夫子的牌位,比一般牌位都大,上面寫的,那時候我們還認得,字都認識,「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寫這麼幾個字。老師帶著所有的學生,四十多個學生,學生站在兩邊,老師站在一旁,在孔子牌位的旁邊,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對孔老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最隆重的禮節。拜完孔夫子之後,我父親請老師坐在孔子牌位的下面,我們向老師,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然後帶著我向兩邊同學作揖,就這樣子作揖。這個禮節就是教什麼?教尊師重道。你看看,每個同學進學都要行這樣的拜師禮,後來的,前面都要列隊看,你在這個學校看多少遍,印象多深,哪有不聽老師話的!爸爸對老師三跪九叩首,你敢不聽話嗎?老師要認真教,不認真教怎麼對得起你父母?怎麼對得起你們的長輩?我們的祖父母那個時候不在了,祖父母在的時候,有的時候祖父母也一起,表什麼?表我家的孩子,兒子、孫子交給老師了,他將來能不能成就全靠老師教誨。老師得到家長這樣的重托,不敢不盡責任,不盡責任怎麼對得起家人?現在這個沒有了,現在拜師禮沒有了,所以小孩怎麼會懂得尊重老師?

  中國古禮,決定不能夠連名帶姓稱呼人,這是罵人,這非常不禮貌。沒有滿二十歲,他有名字,稱他的名,因為他是小孩,沒成年。二十歲行冠禮,也是在祠堂行冠禮,滿二十歲的,女孩子滿十六歲。這是什麼?成年了,你是大人,你不再是小孩,對你要尊重,以後見你不能叫你的名,要叫你的字。所以名字,字從哪裡來?字是你同輩分的人送給你的,稱字不稱名。你將來做官,見到皇上,皇上也稱你字,不稱名,為什麼?對你尊敬。稱名只有兩個人,你的父母一生稱你名,再有一個人,你老師。老師稱你名,說明老師的恩德跟父母相同。皇上要稱你的名,你犯罪了,你的職務撤銷了,他稱你名,要判刑、坐牢。

  稱呼是禮!對人尊敬,社會秩序不亂。現在不像話了,現在人不懂,對父母也稱名字,對老師也稱名,對國家元首也稱名,這時候亂了,在古時候是決定不許可的。民國初年,我們在十幾歲的時候,社會上對稱呼非常尊重。抗戰之後,這個稱呼的禮節就淡薄了,以後完全學外國人。我們是被西洋文化同化了,現在穿服裝穿西裝,禮服是西裝。我聽說在英國,人民要見女皇要穿禮服,那西裝是不是禮服?不是的,西裝是西方人的工作服,禮服是燕尾服,要穿那個,穿這個(西裝)見女皇是被擋駕的,你進不去。中國現在沒有禮服,沒有制禮作樂。滿清亡國之後民國成立了,民國沒有制禮作樂。沒有制禮作樂,在往後歷史上寫的叫亂世,你的政治沒上軌道。所以禮樂是非常重要,有禮樂,社會上軌道,不亂;沒有禮樂,這亂世。社會為什麼亂?沒有禮,沒有規矩,它怎麼會不亂?

  清明祭祖,慎終追遠,想想老祖宗。中國的老祖宗對得起千年萬世的子孫,把他們的智慧,從修身到治國、到世界和諧,這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都寫在經書,傳留給後世,我們今天是不讀它了。這是用文言文寫的,文言文最大的好處,它永遠不變,你只要學會了,跟幾千年前的人他寫的東西,你讀他的完全能讀得懂,不會把意思錯會。這個工具世界上只有中國有,其他國家、民族統統沒有。我們的祖宗真正愛後代!文言文學習難,不是難,你沒有學過,你要真學,不難。我看到很多外國人讀中國古籍。早年我在台灣,景美我有個小道場,華藏圖書館,有個美國紐約大學的,在台灣留學的學生,台灣大學的,她學什麼?她學《華嚴經》,用《華嚴經》寫博士論文。學校讓她跟我學,那時候我正在講《華嚴》,一個星期,我記得是講三次,她在我景美圖書館住了四個月。我問她,你這個文言文,她能看《華嚴經》,能看清涼大師的注解、注疏,不簡單,是個女生,我問她學了幾年?三年。三年就有能力看中國的古文,可不可能?可能。

  我在台中參加李老師的經學班,就是學講經的,經學班裡除了佛經之外有國文,國文是學《古文觀止》,老師每個星期講一篇。老師告訴我們,學古文方法很簡單,背誦。你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五十篇,如果每個星期背一篇,把它背得很熟,一年就成功,一年五十個星期,就行了。如果你能背兩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所以老師有開的國文班,國文班的學生要背古文。我們沒下這個功夫,我們是學經學,學佛經。老師的教學,學生只能學一樣,不能學兩樣,一樣什麼?專精,你才能深入。學兩樣就分心;學三樣、四樣,那只學一點皮毛知識。所以這些方法我們懂。老師教學,那個時候年齡,最高的年齡四十歲,四十歲以上他就勸你念佛,你學習的時間過了,老實念佛就好。我跟李老師的那一年三十一歲。最好的年齡是二十歲到三十歲,最好的年齡。這講時節因緣,錯過了後悔莫及,所以同修們要及時努力。

  學經教,文言文很重要。過去翻譯經,在中國文學史裡頭說這叫變文,變文是什麼?最淺顯的文言文,幾乎跟白話差不多。這是翻經的時候,希望經典能廣泛流通,不用深的文字,用最淺顯的,變化的變,叫變文。所以佛經比古文容易懂,中國的古籍看不懂,看佛經能看懂,最淺顯的文言文。

  三福,這是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做不到,這兩條就沒有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下面一句「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我們稱這四句是根本的根本,行門,就是戒律,根本的根本。這四句都做到了,就是佛經上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是有條件的;這四句沒有做到,佛不承認你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學佛的基礎在此地,無論在家出家,同一個基礎,根深蒂固,基礎堅實,才能有成就。這是世間法,佛法是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沒有這個基礎,佛法不能建立。佛法是什麼?第二福就是佛法,第二福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至少三皈五戒、沙彌律儀,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世出世間法都可以用。再向上提升,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跟菩薩戒裡面,講威儀大概占三分之二,戒條不多,威儀很多,也就是規矩、禮節。這是入佛門。

  再向上提升,大乘,大乘第一個,「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是小乘,小乘沒有發菩提心,大乘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要相信這個;是心是佛是因,是心作佛是果,要相信這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是果佛,他成佛了,用果佛的德號做為我們修行的因,因果同時,因果不二,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下面一句,「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自利利他,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開悟之後,無量法門一切通達,這個時候要勸進行者,這一句就是弘法利生。佛陀的事業,佛陀的事業是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業,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是釋迦的事業,這就是勸進行者。

  佛陀教學,一天沒有休息,佛陀教學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收學費,全是義務。所以佛教確實是佛陀教育,我們要把它搞清楚。但是現在的佛教確實是宗教,是人們把它變成宗教,它本來不是宗教。釋迦牟尼佛在世沒有建道場、沒有建寺廟。他們生活很簡單,晚上樹下一宿,白天出去托缽,日中一食。一生沒有建過道場,他是人在哪裡,道場就在哪裡,流動的,沒有形式的。佛為什麼這麼做?我相信佛知道,如果建有形的道場會很麻煩,所以他不要。後世這些道場,最初建立道場是國家建的,佛教傳到中國來,所有道場是國家建的。以後這些大臣、長者,長者就是有財富的,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他們也發心建道場,請法師在這裡講經教學,請法師長住在這個地方。普賢十願,「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讓這個地方長時期都能受到佛法的薰陶,那個道場是學校,請法師來講經教學。短期的講幾部經就走了,長期的在這住上幾十年、住上一輩子,一面講經一面培養學生,培養弘法利生的人。這無量功德,這叫道場。所以它是一個學校,是個學術機構。早期這個機構裡頭翻譯經典,是佛陀教育的一個博物館、圖書館,有翻譯的、有講解的、有教學的。

  教學裡頭特別著重解行相應。清涼大師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注解《華嚴經》,他怎麼注的?信解行證,這才是圓滿的佛法。你相信、理解,你沒做到沒用處。特別著重在行、證,你得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佛法不是學術,學術裡頭沒有行證,佛法要沒有行證就沒有成就,一定要有修行、有證果,你得到真實的利益。方老師當年介紹給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注意,學佛,不是佛學。佛學院就不行了,為什麼?它是佛學,他沒有學佛。所以你看倓虛老法師,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他到香港來,晚年全在香港度過,到香港來他辦了個學校,華南學佛院,它不是佛學院,學佛院。學佛院是什麼?重行證;佛學院裡頭只有信解,沒有行證,不一樣,我們要記住。學的東西不能落實不等於零嗎?

  學什麼?首先學解。學的指導綱領就是三福,先要扎根,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這就有根了,孝親尊師從這落實,然後學戒律。那我們淨宗同學,早年我在美國,在美國建立二十多個淨宗學會,提倡行門,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太多,太多大家記不住,我只提出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個很好記,大家都能記得。三福是淨業三福,指導的原則。這三福內容包括有《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從這入門,要做到,要變成生活。六和敬,再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最後普賢十願。我們一生能把這五科做到了就決定往生,持戒念佛,信願持名,我們這一生真正得到大圓滿。太多、太雜記不得。真正萬緣放下,得到三昧了,一切具足,大徹大悟,圓滿具足。真做得到,這不是假的,我們要非常珍惜。

  老法師:同學們還有沒有跟我們一起分享的?

  主持人:上官老師。

  老法師:好。

  學生:阿彌陀佛,師父上人早上好,諸位同修早上好。請問能聽見聲音嗎?

  主持人:可以。

  老法師:聽得見,聽得清楚,也看得清楚。

  學生:阿彌陀佛。因為這兩天師父在講課中,一直有在講菩提心的重要性,包括昨天一直有在跟大家開示淨業三福的重要性。剛好昨天在上課的時候也有同修提問,說菩提心在修行過程中很難發得出來。弟子這兩天在讀師父上人以前講經的文字稿,自己總結了幾點,就是怎麼樣幫助把菩提心能夠發出來。

  首先就是菩提心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也就是本經的體,講的是「是心是佛」,只是因為我們眾生迷了以後不能夠發出來,覺悟了以後就能發出來。怎麼樣幫助把菩提心能夠發出來?印光老法師曾經苦口婆心的勸大家要深信因果,他老人家說,如果不信因果,這個世界就沒救了。因果教育又是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大權,沒有這個教育,諸佛菩薩對於世人作惡都會束手無策。古時候有倫理教育、有聖賢教育,更有佛陀教育,這三種教育都是圓滿的因果教育,所以古人菩提心就很容易發出來。我們淨宗學人這麼殊勝,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佛力加持,從淨業三福入手,菩提心就很容易發出來;也就是第一點,深信因果,修淨業三福,能夠幫助我們發菩提心。淨業三福本身就是圓滿的因果教育,譬如第一福講的是人天的因果,第二福講的是四聖法界的因果,第三福就尤為重要,就是我們本經的念佛成佛,講的是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的因果。因此深信因果,修淨業三福,能夠把我們本來具足的菩提心激發出來。

  第二點就是怎麼樣成就這顆菩提心?就是深信切願,老實念佛。蕅益大師給我們提出來,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印光老法師也對這句話贊歎到極處。因為蕅益大師這句話給我們建立了成就菩提心的信心,否則我們無從下手,也不敢相信,怎麼樣能夠成就這個無上菩提?淨宗有別於其他的法門,可以帶業往生。只要真的肯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肯願意到極樂世界學習,提升自己,肯願意幫助阿彌陀佛來教化眾生離苦得樂,這個心就是菩提心。所以我們同學要有信心,我們具足這個菩提心,只要深信切願、深信因果、修淨業三福,就能夠發出這個菩提心。再加上老實念佛,學習劉素雲老菩薩、學習海賢老和尚,我們就能夠成就無上菩提。這是第一方面,弟子就發菩提心方面自己的一個理解。

  第二個方面就是,早年師父上人提出的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還有「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弟子是在二00六年才剛剛開始接觸到淨土法門,當時看這二十個字比較不理解,為什麼要說這麼多?直到昨天師父老人家開示淨業三福的重要性,弟子才剛剛契入到一點,為什麼要講這麼多。真誠就是講的我們的至誠心,清淨、平等、正覺講的是我們的深心,慈悲講的是回向發願心,也就是這十個字講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又是成佛之本,又是本經的體的前半部分,「是心是佛」。下聯,看破和放下講的就是修證,自在就是告訴我們,以我們這個肉身凡夫,只要老老實實念佛,此生就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得大覺位,也就是成佛。隨緣、念佛就是告訴我們要恆順眾生、老實念佛,能得到什麼結果?就是往生極樂,不起於座,還能成就一切佛事。下聯這十個字又講的是菩提行。有了菩提心,有了菩提行,我們就能夠成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最終就達到了本經之趣,「圓生四土,迳登不退」。二十個字總結起來,其實就是我們正在學習的《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歸納成一句話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拓展開來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萬德莊嚴,不可思議功德。最後,這二十個字又是一切諸佛所以興出於世的大事因緣就在於此,告訴我們做到了這二十個字,也就真正能夠成佛,了生死、出三界,轉凡成聖。這就是弟子總結的兩個方面。感恩師父指正,感恩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老法師:上官同學說得非常好。她還寫成文字傳給我,我全都看到了,非常的歡喜。希望我們同學一起來學習,在這一生決定不能夠空過。好,還有沒有別的同學?

  主持人: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大德,大家好,阿彌陀佛。非常感恩師父上人,每天苦口婆心勉勵弟子倆看破放下,老實念佛。每天能夠聞法學佛是最高的享受,像一人在暗中終於得到明燈,不再走錯路。以前有錯誤的看法,現在能夠稍微理解事實真相和改過,真是最高的享受。所以在此想分享弟子倆老放不下的,就是行善事的相。雖然做完所謂的善事不再去想它,但是覺得還沒徹底放下。所以當跟別人聊天老會提到,也歡喜別人的肯定,因為還沒徹底放下行善事的妄相。做的惡業、善業,果報就在六道輪回。在本經四十一品,「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而未能出三界獄中」。現在想去淨土,弟子倆必須累積淨業。但是在這個時候,不想自己正在行善,做完立刻放下,也放下我放下了這個念頭,緊緊抓住佛號,作而不作,說而不說。

  學生:阿彌陀佛,弟子倆要鍛煉這個心。譬如念本經四十八品,如第一品,放下所念之念頭,放下所做、所知道的,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得嚴格要求自己,如果這一秒鐘沒有念佛,就失去了正念,不是真念佛人。很慚愧弟子倆只有這個概念,還沒有落實到,懇請師父上人慈悲指導、指教。阿彌陀佛。

  老法師:你們兩姐妹《無量壽經》都背誦得很熟。只要把功夫落實在自己的心地,心裡面只有《無量壽經》、只有阿彌陀佛就好了,這是功夫、是總綱領。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確實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德號,不但是一切諸佛的德號,同時它也是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經教,也都在一句名號當中,念這一句名號,等於是把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法統統念到了,一樣也不漏。念到理一心不亂,一切通達,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所以你們平常心裡面不放別的,就是一部《大乘無量壽經》、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大道至簡,真實不可思議,是我們無法能夠想像到的。這是真實功德,這是真實的受用,希望不斷的努力。專一就能放下,放下就能見性。好,大家努力。

  主持人:彌陀村。

  老法師:好。

  學生:大家好,阿彌陀佛。向您老人家求教,師父今天開篇講到的是孝親尊師。過去的家長在老師面前三跪九叩,學生入學的時候不敢不聽話,非常受教育。但是現在的情形是顛倒的,就是父母要看孩子的臉色,什麼事情都是處處商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求教師父,父母還要不要給老師三跪九叩?或者說這種情況不管用了,這種辦法不管用了,該怎麼樣把孩子教好,讓他尊敬老師?感恩師父。

  老法師:這個教育真的要從小,長大就很難了,為什麼?他習氣養成了。我們只能懷古,古時候這個禮節,當時是最敬禮,最敬的禮。人民對皇上,人民對長官、國家各級領導人都要行這個大禮,最敬禮。現在我們的最敬禮是三鞠躬,三鞠躬就可以了。如果行,這個禮節是清朝的禮節,那又回到滿清時代去了,這個還是不太合適。就是三鞠躬就可以,最敬禮,三鞠躬。

  小孩,多少做父母的人遇到我都說小孩難教,也有不少從事教育工作的中小學教師,遇到我的時候說學生難教。這個話在過去,抗戰這個階段沒聽說過,從來沒有聽說過說父母對兒女說難教,老師對學生難教,沒聽說過,這個事情的發生是在二戰之後才出現的。我們細細推想這個原因不難明了,為什麼二戰之前小孩好教?小孩純樸,沒有人誘惑他,他單純,沒有現在這些科學技術的誘惑,沒有電腦、沒有電視。電腦、電視出來之後麻煩大了,應該是這些東西普及了,小孩難教了,為什麼?他在這裡頭學壞了。他天天看,而且家裡面不能禁止,學校老師也不能禁止。他在家庭受的教育時間少,在學校時間也少,大量的時間都在電視、都在網路、都在電動玩具,這個麻煩可大了。

  早年我剛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指著電視,那個時候的電視是黑白電視,時間也不是二十四小時都有,產生的負面效果還比較少,現在太普遍了,電視裡頭節目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小孩迷上這個了,這有什麼法子!這個東西對於傳統文化的復興也是最大的障礙。早年國內在進行文化大革命,台灣那邊在喊著復興中國傳統文化,那個時候我在台灣,我跟方老師學習就在那一段時間當中。曾經遇到,在方老師家裡遇到教育部三個官員,其中有一個秘書,教育部的秘書,我跟他很熟,他住在溝子口,距離我那裡很近,我講經他來聽經,是這麼認識的,另外有兩位處長。三個人向方老師請教,政府提倡文化復興,請方老師指導如何具體的落實。方先生聽到這個話,大概五、六分鐘說不出話來,表情非常嚴肅。最後他說,你們要是搞真的,真的想把中華文化復興,他說第一個你們要做的事情,那個時候台灣只有三家電視台,三家電視台關閉;還有,應該有十幾、二十個無線電廣播電台,在那個時候是很普通的,大家用收音機收聽廣播的人多,這個要關掉;第三個,報紙停刊,雜志停刊。這三個官員聽到,他說老師這個不行,這怎麼能做得到!老師說,這個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有這個東西,傳統文化怎麼能夠復興?這就包括小孩為什麼難教。方先生所說的,就把這個根源說出來了。

  人是教得好的,看你怎麼個教法。這些東西都在教人,電視在教人。特別是小孩,小孩一出生,一張開眼睛就看到電視,根深蒂固。中國過去的胎教,胎教裡面一個原則,很簡單,不能讓胎兒看到、聽到、接觸到一切負面的信息。母親把兒子要管好,違背倫理道德的,一切負面的,決定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夫妻在一起,小孩在旁邊,嬰兒在旁邊,都要守禮,規規矩矩。給小孩所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這個孩子就好教。現在大家不懂這個道理。夫妻多半都上班,小孩交給誰?交給家裡傭人;傭人交給誰?交給電視,小孩只要看電視、玩,不吵鬧,她的工作就等於說是圓滿了。小孩究竟學些什麼,做父母的沒有關心到。家裡要是沒有電視、沒有這些娛樂的,現在家裡雇用的傭人多半是外國的外傭,她不願意到你家工作。這是今天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真難!

  你說我搬在一個鄉下,偏僻地方,跟這個社會隔離。小孩將來長大,他會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向社會很容易就被社會迷了,被社會誘惑,我們有這個經驗。我早年參加台中李老師的慈光大專佛學講座,暑假,暑假時間長,講座的時間是三個星期到四個星期,最長是四個星期,每一天有六堂課,還有兩個小時解答問題,大專學生。確實,這短短的三、四個星期收到很好的效果。真不容易,老師苦口婆心教導他們,參加這個講座管吃管住。結業之後,老師很感歎的跟我說,他們到電影院看兩個小時就完了,我們三、四個星期的心血就沒有了。社會不善的負面的誘惑力量太大了!辦總比不辦好,至少阿賴耶識裡頭種個善的種子,只能這麼想;真正期望收到效果,那會讓你失望。

  所以今天大惠同學提的問題,這是大問題,整個社會的大問題。但是我們見過不少浪子回頭,這在什麼?你們辦的論壇、辦的講座,成年人參加。他已經被嚴重染污,已經墮在痛苦的深淵裡面,七天的講座、二十一天的講座,他醒過來了,回頭過來了。看到他的忏悔文,我們也非常感動,回頭是岸!所以這種成年的教學,論壇、講座是很重要。

  你們有一個光碟,好像題目是「不能不看的一個科學實驗」,裡面是江本勝博士水實驗,做得好!我覺得這一段應當做一個專題。台灣劉醫生他也做這個實驗,效果也非常好,可以把它做成個專集,讓人多看看。知道一個事實,起心動念,宇宙之間一切萬法都知道。我們的善念,對自己身心健康,對自己事業順利,對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統統有幫助,何樂而不為之?這種光碟要大量流通,非常有說服力。這個實驗你自己都可以做,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騙人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它跟佛經上所講的完全相應,沒有違背。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心善,沒有一法不善;我們的心不善,沒有一法不惡。法沒有善惡,跟著人心走,一切法從心想生,吉凶禍福完全是自作自受。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再也不會怨天尤人了。沒有一樣不是念頭變現的,不是別人的念頭,自己的念頭,我自己念頭善,在這個環境當中還是善,你所感受的還是善。如果能夠不受別人念頭的影響,這在佛法裡就扎根了,從這個根不斷向上提升,那就是修行證果。

  這片光碟好,太好了,真正提出科學證據,讓人看到非常震撼。這一片也可以放在網路上,大量制成光碟,這個好,這無量功德,讓人對因果教育產生信心。人相信因果,問題就好辦了。我想江本博士這個水實驗學生可以看,小學生他就懂了,十幾歲他就知道,讓他知道起心動念要起好的念頭、善的念頭,負面、不善的念頭統統要戒除。如果能夠在電視台播放這些節目,我相信影響就非常之大。從哪裡開始?從一個縣、從一個市,縣、市有它們小的電台,收看的范圍不大,從這開始。有好的、正面的影響,我相信慢慢國家就注意到了。一個國家在國家電視台播放,就會影響全世界,對於化解世界的沖突,促進世界社會安定和諧會起很大作用。干這樁事情無量功德,沒有太大的花費,一張光碟在電視台播放就會產生效果。好,時間快到了,我們今天上午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十七集)主講人:淨空法師、學習班學生  2014/4/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17

 

上一篇: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6集)
下一篇:一首歌一個故事,竟讓千萬人流淚:酒干倘賣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