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回向是從內心裡面真正發出來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弟子每天誦經,回向裡頭都有「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會念不懂意思。四重恩是一切眾生與我都有恩,有沒有人曾經想過:我這一天日子是怎麼過的,我喝的水,我吃的菜飯從哪來的?你要能想,你就知恩了。我們居住的房子,在這個講堂教室裡頭學習,這場所從哪來的?多少人供養的,有間接的供養,有直接的供養,無論是直接是間接對我都有恩,少一個人都不能成就,我們拿什麼報恩?「願以此功德」,什麼功德?不能用造業來回報,人不能忘恩負義。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O四一卷)  2003/5/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41


  『善回向』,也是菩薩修因的總的德號之一。「回向」我們很熟,為什麼?每天都要念回向偈,一天至少要念兩、三遍,哪有不熟悉的道理!可是念是念了,你懂得什麼叫回向?尤其這上面加個「善」字,善加在這上面,意義就不平凡,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先來談談回向,經論裡頭佛菩薩常講回向有三處,回是回轉,向是方向,回轉向著哪一個方向。佛告訴我們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實際」。實際就是自性,要回向自性;換句話說,不離自性,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第二,回向「菩提」。菩提是覺悟、是智慧,菩提是梵語;換句話說,我們所有一切的修持,求什麼?求智慧。回向實際,就是我們要求與性德相應,與自性相應。第三,回向「眾生」,決定要利益一切眾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修持,我們所求的,求願就是這三樁事情。今天我們雖然每天回向偈念好幾遍,與這三條相不相應?難了!所以,回向只有言語,真的有口無心。果然要是有心、有願,你在修行過程當中,你就有很大的成就。這個成就,就是一般講的契入佛的境界,悟入心性。

  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能成片,學教不能開悟,什麼原因?我們天天回向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我們的修學就會有非常好的成績展現出來。學習過程當中,學習包括我們的生活,包括工作,包括處事待人接物,與自性相不相應?回向實際就是與自性相應。與智慧相不相應?那就是說,與煩惱輕、智慧長相不相應?與眾生相不相應?我們每天的修學是不是給眾生帶來幸福,帶來真實利益,有沒有?諸佛菩薩的回向決定落實,我們每天干的落空了,不知道回向。那我們再看看,我們天天念的回向偈,回向偈是祖師大德,都是大徹大悟的人;換句話說,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做的,他們的回向。我們天天念,不懂得意思。

  頭一句,「願以此功德」,所以先要問問你,你這一天有什麼功德?這一句是能回向。我今天有什麼功德,總不可以拿煩惱習氣去回向,今天我做了些什麼好事可以回向的?「莊嚴佛淨土」,這句話就是回向實際。佛淨土是什麼?法性土,也就是說與法性相應就莊嚴;與法性不相應的時候,那不是莊嚴。這八句偈裡面,所包容的無限的深廣,稱性,稱性哪有邊際!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兩句是回向菩提,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沒有真實智慧,哪裡知道報恩?與性德不相應,他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恩德,更不知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他怎麼會有「下濟三途苦」的這個意願,這個願心生不起來。所以這兩句回向菩提,大菩提心生起來了,那個現象就是這兩句,報恩、度苦。度苦,「下濟三途苦」也是回向眾生。這四句偈,前面四句偈,第一句「莊嚴佛淨土」,回向實際;第二句「上報四重恩」,回向菩提;第三句「下濟三途苦」,回向眾生。你所做的,「願以此功德」,這個功德是什麼?我們用一句話來說,如教修行,這就是功德。佛在經典上怎樣教導我的,我完全接受過來,我把它落實在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功德。我真做到了,我把這個回向給與自性相應,與菩提相應,與一切眾生相應,真正利益眾生。

  底下那一首,那是勸導別人的,「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這是一個願望,希望見到我的這些眾生要學我,跟我一樣,我們都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就是回向心。回向實際,回向菩提,回向眾生,真正的菩提心;「四弘誓願」也是真正的菩提心。最後這兩句是自他大圓滿,「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究竟圓滿!這個圓滿,是三個都圓滿,與性德圓滿相應,與菩提圓滿相應,利益眾生也是圓滿相應。

  「善」是什麼意思?善就妙了,善是念念回向,不一定要去念這個回向偈,特別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古大德曾經說過這個法門叫「不回向法門」。也就是說,念佛人二六時中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完了要不要回向?不要。為什麼不要?他念念句句都是回向。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用意何在?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一念就是回向。我是念念為求生淨土,豈不是念念都是回向,還要什麼回向偈?回向偈八句意思都在這一句名號之中,這一句名號圓圓滿滿包括了。我念佛號就是為這個,我求生淨土也就是為這個,我親近阿彌陀佛,圓滿成佛道,還是為這個,就是為莊嚴佛淨土,為上報四重恩,為下濟三途苦,我就為這個,除這個之外,什麼都不為,這叫「善回向」。我們懂不懂?

  我們天天念這個回向偈,八句兩首偈,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願望,我們的祈求,在不在其中?如果只知道念這個回向偈,精神、意願、祈求都沒有,這個回向不就是有口無心嗎?「善」這談不上!善是念念相應。古大德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果我們連一念都沒有,這回向偈叫白念,就像古大德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你沒有心,你沒有願,沒有這個祈求,就是沒有行。你的心、願、祈求都沒有,口念有什麼用?

  我們看到這個名詞,這個名詞是菩薩修行證果的總名稱。為什麼回向是菩薩修行證果的總名稱?佛法術語裡面講,「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現在人講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總持包括這些意思在裡頭。「善回向」這一句是菩薩修行總持法門,這裡頭每一句都是總持法門。我們從這麼多名詞,這麼多意思在裡頭,你才曉得,真正體會到大總持法門。佛法裡頭,梵語稱為大陀羅尼,翻成中文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經裡頭所說的字字句句,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裡頭無量無邊的義趣,一句話包括了。他這每一句都包括一切法、一切義,一句話裡頭含無量義,這叫善。

  古大德這個回向偈,兩首偈八句,不可思議,做得是真好,做絕了。言語這麼簡單,法義這麼圓滿,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一堂功課做完之後,念這個回向偈,這一堂功課認真去做,那就是功德。誦經、學教,古大德說,怎樣有功德?隨文入觀;換句話說,你念了之後,真的把你自己的思想、見解、觀念轉過來了,這就是功德。我這一部經念下來之後,我就學到如來知見,《法華經》上講「佛知佛見」,把我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換成佛知佛見,這是功德。為什麼天天要念,天天要學?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習氣太重、太深了,伏不住。念一遍,好像剛剛伏住,兩天不念的話,妄想雜念又起來了,天天要干。一遍不夠,兩遍,兩遍不夠,三遍。所以,真正有毅力的人要改造自己,改造自己是超凡入聖。自己劣根性太重,那怎麼辦?勇猛精進。

  一天,讀《無量壽經》,一天讀十遍,一天讀二十遍,這就是密集的薰修。一遍一遍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壓了,這樣干法。一天十遍、二十遍,干上個三年、五年,真的把它壓平了。煩惱習氣有沒有?有,不起作用了,這個時候叫功夫成片,不起作用。功夫不能間斷,還要依舊加強,再有個三年五載,煩惱真的沒有了。它產生變化了,變成什麼?完全變成佛菩薩教誨。你要聽懂這一句話的意思,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變成了佛菩薩的教誨。我這句話多重覆幾遍,你多聽聽,看你懂不懂這個意思?這就是個轉變!煩惱轉變成菩提,轉煩惱成菩提,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轉變成跟佛陀教誨一樣。

  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諸佛菩薩的教誨,不是他的經教,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無量壽經》,也不是阿彌陀佛講的,是自性裡面本有《無量壽經》顯現出來。顯現出來跟諸佛菩薩所講的一模一樣,這叫大開圓解,這就是宗門所講的明心見性,你的性德圓滿流露出來。這一部經現前了,再給你說,部部經都現前,不就是講嗎?一經通一切經通。那試問問,我們凡夫一生能不能做到?能,肯定能!能為什麼做不到?是你沒做!你能勇猛精進嗎?你能一天把《無量壽經》念二十遍、三十遍嗎?古人講的,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你不肯用這功夫,這個境界當然不能現前。誰肯干,誰就能得到。

  當然這裡頭有客觀環境,客觀環境就是業障!我想做沒有緣分,畢竟這個身體是個肉身,業報身,業報身他要吃飯,他要生活。我要是干這個,專心干這一門,我的生活從哪裡來?誰能照顧?這就是外緣,外緣是要有護法!誰肯發心照顧你?我希望我能干三年,我能干五年,五年的生活要有人照顧;沒有人照顧,你想干,難!你還要為生活奔波,還要為這個操心;換句話說,你的功夫有夾雜,夾雜就很難成片,不是不能成片,難!三年、五年不容易做到,總得個十年、八年,甚至於二十年、三十年,夾雜。不夾雜,三、五年就成就了。

  這個緣可不是容易遇到的,今天縱然在寺院裡面都不行。寺院裡頭也不能白住白吃,寺院裡還要分一份工作給你做。古時候行,古時候寺院是成就人修道的,你真正發這個大願心,常住供養你。你每天誦經,你每天拜佛,一天拜三千拜,一天念三十部經,常住供養,所有一切執事你不要做。從前有這個環境,現在沒有了!為什麼?現在人不相信你,你說我每天拜三千拜,沒有人看到你就休息,沒有信心。你說我每天念三十部《無量壽經》,你是真的念,還是假的念?因此,你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沒有這種真心誠意,不起感應,沒有人護持你。所以,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要求真實的感應,你真做,自然有感應。沒有人?沒有人,佛菩薩來照顧你。

  你們看看虛雲老和尚的年譜,他誠心誠意去朝五台山,三步一拜,拜兩、三年才走到。這兩、三年當中,保不住身體不生病。路上生病,曠野裡頭連個村莊都沒有,那真可憐,生死關頭。遇到一個叫化,叫化來照顧他,來幫助他,等他身體病好了,恢復健康了,那叫化走了。到五台山之後,才知道這叫化是文殊菩薩。所以,你誠心誠意,不怕死、不怕難,到真正有困難的時候,佛菩薩現身來照顧你。所以一切法要從真實心中作,不能摻一點假,不能有絲毫虛偽,你才會有感應。佛經上講的這句話,《楞嚴經》上說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孟夫子所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要反省,你要檢點,你要找出毛病究竟發生在什麼地方,你能把這個因消除,果地上自然一帆風順。

  世出世法第一個,「真誠」,沒有真誠一切都落空。大聖大賢教導我們,「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句話重要。離開真實,你怎麼能證到正果!虛妄決定不能證正果,正果要真實心中作。活要活得真實,工作要真實,待人接物要真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統統要真實,真實就是自性,用真實就與自性相應。自性是真的,真與真相應,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性成佛;虛偽不行。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懂,這樁事不能不透徹,不能不明白。然後你自然知道從哪裡下手,自然知道怎樣用功,不需要去問人。

  經教,是諸佛菩薩親身的教誨,展開經卷就是接受佛菩薩真實教誨。這樁事情過去有人問過印光大師,大師怎麼教他的?只講兩個字「誠敬」,這是入道的秘訣,「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不自欺,這太難太難了,自己欺騙自己,誠就沒有了。誠沒有了,縱然表現的敬,那個敬是虛偽的,不是真的。果然有誠意,這個敬是自自然然生出來的,絕對不是假裝的。虛偽假裝,裝得再像,不能持久,總有一天被人拆穿,拆穿之後一文不值。所以,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一切法從真實心中作,一切法從真實心中成就。這些都是「善回向」。

  每天功課完畢,念回向偈,要懂得回向偈裡面的真實義,然後你才能真正做到隨文入觀。讀到這個句子,聽到這一句,在內心裡頭就起作用。你不懂這個意思,你雖然念,雖然聽,耳邊風一樣,不起作用,那就叫白念了。真懂得這個意思,真起作用,與性德相應,與菩提相應,惠予眾生真實利益,與這個相應,這就是真實功德。千萬不要以為我們自己動一個善念,說一句善言,做一樁善事,好像與別人不相干,那就錯了。現在我們懂得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科學裡面講都有波動。這個波動是善的,是美好的,這個善再小、再微弱,它的波動都周遍法界。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回向偈裡面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不是一句空話,你的善念、善意、善行真起作用。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一九卷)  2003/10/1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19

   我們每天學佛,早晚都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再要問一問,什麼功德?拿什麼功德去莊嚴佛國土?單單口念不行!我們自己一定要了解,我今天修的什麼功德?不但功德沒有,可能福德都沒有。每天造的業,拿這個業去莊嚴佛國土嗎?這行嗎?所以說哪裡來的感應?我們沒有至誠心,一天到晚妄念紛飛,拿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去莊嚴佛國土嗎?總得自己時時刻刻想一想,反求諸己,回過頭來自己反省,「我今天做了什麼好事,這個好事值得向佛菩薩報告的,值得佛菩薩安慰的?」說得白一點,天天要做改過修善的功夫,這個作法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什麼?改過修善,認真努力去做,把自私自利這個念頭徹底放下,你的福德就變成功德。功德裡頭加上自私,功德就變成福德;斷惡修善,把自私、把我執拿掉,福德就變成功德。自私自利、我執,哪有那麼容易放下的?真正放下了,至少你證得須陀洹果了,須陀洹決定不再為自身著想。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十五集)  2001/5/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15


   三天前有同修作夢,打電話給我,說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佛堂上所供的那些牌位,「佛陀教育基金會」裡面供牌位是不收錢的,供的數量很多,這一些人托夢把話傳來,要求要到「新加坡居士林」來聽經念佛,打電話來告訴我。所以我聽了之後,我在這邊念佛堂、講堂跟大家說,我說「也許你們修得還算不錯,還有鬼神要來參學。」所以我們供了幾個牌位,「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往生堂上眾靈等」,給他供一個往生蓮位。我也聯想到我們台北還有「圖書館」,「圖書館」我們在的時候供的往生牌位不少,我們也把他們請來了,所以這個地方也供「台北華藏圖書館往生堂上眾靈」牌位,還有這兩個道場四眾同學冤親債主,我們也供一個超度的牌位。我們肉眼凡夫見不到,有些人能夠見到的給我講,每一個人的冤親債主後面排隊有幾裡路長,看都看不見!你說可怕不可怕?這個話我相信,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所以我們在菩提道上,為什麼走得這麼辛苦?冤親債主太多了,你想成就,你想解脫,他不甘心,他要報復,報仇、報怨、討債、還債,這些恩恩怨怨沒完沒了,麻煩事情可就多了。我們學佛的人相信,這個決定不是迷信。

  我們要怎麼作法?因是已經種了,唯一的辦法從緣上解決,我從今之後再不造惡了,痛戒惡言惡行,更重要的把惡念戒除。真正做到心善、言善、行善,三業皆善,把這個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我拿這個還債、抵債。我相信冤親債主絕大多數願意接受,這才化解,菩提道上才能夠一帆風順。所以我們常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是釋結解怨。但是你要想想,我們拿什麼功德?念一遍經,沒有功德。拜個佛有沒有功德?沒有功德。心行不相應,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所作所為還是損人利己,哪來的功德?禮佛,怎樣禮佛才有功德?拿禮佛這分恭敬心,恭敬一切眾生,這個禮佛就有功德了。我對佛這麼恭敬,我對一切眾生都是這樣恭敬,這才是功德。對佛很恭敬,對人不恭敬,這個沒有功德。念經,解義、奉行就有功德。光念不解其義,也不知道落實,念經沒有功德。沒有功德,那個回向是打妄語,打妄語就有罪過,鬼神譏笑你,鬼神不會原諒你。所以我們要真修,從心地、從言語、從行為要改過自新。

  善惡的標准,《感應篇》是非常好的教材,印光大師為我們介紹,為我們推薦,讓我們讀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就是善惡的標准。這上面所說的善,我們做到沒有?這上面所說的惡,檢點檢點我們自己有沒有犯這些過失?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就是功德。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七二集)  2000/3/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172


   我們早晚功課念回向偈,也「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菩薩那個願是真的,我們每天念這個願不見得可靠。怎麼不見得可靠?每天早晚課在那裡念「莊嚴佛淨土」,還要天天跟人吵架,還要每天給人生煩惱,還要制造髒亂,這哪裡叫莊嚴佛淨土,這不是口是心非嗎?可見得,我們每天早晚念,沒有去做,不要說做到,根本就沒有想去做,只是看到經文照念念而已,的確是有口無心,這個沒有用處的。所以,一定要能夠去照做。淨土在哪裡?就是自己生活的環境。要怎樣莊嚴?一定要依教修行。佛在經上教給我們這些教訓,我們統統要把它做到,使我們身心清淨、環境清淨。莊嚴佛淨土是從本身做起,從我們家居做起,住家做起。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第十九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19


   佛在大經裡面常常教我們要將修學的功德回向三處:菩提、眾生、法界,為什麼要回向?這一點諸位要曉得。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成菩薩就是我執太重,起心動念都想到自己,因此我們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的修行,連個初果都證不得,我執沒有辦法突破。佛教給我們修回向的法門就是把我執打破,使我們起心動念不想自己,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菩提、為眾生、為法界,這個心量就拓開了。唯有心量拓開,我們妄心破了,真心現前,這才能超越三界,這才能成佛、成菩薩,所以回向法門就非常重要。

  我們平常念經、念佛、講經完了也念一個回向偈,希望這個回向是從內心裡面真正發出來的,不是在那裡唱歌,有口無心,有口無心沒有用。「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你們想想這一句在三種回向裡面屬於哪一種?回向法界,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是哪四重?所以你才曉得念念佛法都不忘孝敬。第一個是父母之恩。我們這個佛學不好,這不孝。我們今天在講台上,我要認真跟大家宣講,我要不認真講,講錯了,我不孝,對老師不敬;你們聽的人也要認真聽,好好聽,仔細聽,要不好好的聽,你也不孝,你也不敬。頭一個是父母恩。第二個是老師恩。佛是我們的老師,要報老師的恩。第三個是國家之恩。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值得全世界人的尊敬,為什麼尊敬它?治理得太好了,人人能守法,人人都能行善,這非常之難得,有些大國都不如。大家在這個地方安居樂業,這是政府的恩德,在從前講是皇上的恩德,今天是民主,是政府文武百官對我們都有恩德,我們報他的恩德。第四個是眾生的恩德,就是人民的恩德。我們穿衣吃飯,生活一切所需,是社會大眾,沒有社會大眾,我們在這個世間不能生存,所以是要依賴社會大眾,社會大眾彼此互相有恩德。「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濟是救濟他,我們講超度,超度就是救濟。哪三途?地獄、餓鬼、畜生,我們認真的修學就有能力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這是回向眾生。後面「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悉發菩提心」是回向菩提。你看這個回向偈子八句,三種回向統統具足,做得真好。所以我們念這個回向偈要從內心裡面真正發願,心口相應,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末後結歸在西方極樂世界,「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所以這個八句非常的圓滿。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普賢行願品的啟示  (第五集)  1992/3  新加坡居士林  檔名:04-007-0005


   【雲何回向。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回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這是教給我們為什麼要『回向』。「回」是回頭,「向」是向著一定的方向。回向有三種,回向眾生,這一段就是講的回向眾生;回向菩提;回向實際,實際就是真如本性,回向到本性。這三種裡面,實在講,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為什麼一開頭把眾生擺在第一?佛告訴我們,佛不告訴我們,我們不知道。我們這一個人不只是只有這一生,我們有過去生,過去還有過去,無始劫到今天,在這個六道裡頭,生生死死,輪回不息,我們跟一切眾生結多少的冤仇。不要說從前了,就想想這一生,這個幾十年之間,你每天吃的這些動物肉,那些動物甘心情願被你吃嗎?它要是不甘心、不情願,它弱,弱肉強食,它沒有能力抵抗,被你殺了,被你吃了,來生它要投到人,你要投到畜生,他要殺你,也要吃你,這吃來吃去,沒完沒了。所以這個裡面冤業太深了。

  為什麼學佛認真修行常常會遭遇魔障?就是這些冤家債主看到你學佛想成就,他的仇還沒報,恨還在心裡頭沒解開,他能甘心情願讓你走嗎?總是來找麻煩。於是菩薩有智慧,我把我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給這一切眾生,與一切眾生解冤釋結,把這個冤結解除,我成佛之後再普度大家,對大家都有好處。他要明了,也就放你一馬,讓你成就,你成就對我有好處,就不要再報復了。所以回向眾生是非常重要,念念能為眾生著想,這個樣子我們這個冤結才能夠消除。這是成就大慈悲心。這個大慈悲就是無條件的,對一切眾生這個愛護、救拔沒有任何條件,這叫大慈悲,如果是有條件的就不叫大慈悲了,大慈悲是指沒有條件的。

  「以己功德回施一切眾生」,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統統回向給一切眾生。「作願共往生彼阿彌陀如來安樂淨土」,像我們天天念的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這個意思,這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眾生。可是要有真心,要真誠發願,不是嘴巴裡把那個回向偈念幾遍,那個沒有用的。如果說有口無心,這樣回向不但沒有功德,我想了想恐怕還有罪過,什麼罪過?打妄語。當著佛菩薩像前面,佛菩薩給你作證明,打妄語,騙佛菩薩,騙眾生,也騙自己,這個就有罪過了,這就不好了。所以一定要發真心,要發的是真願,我們修積的功德與一切眾生分享,願大家同生極樂國。

  「生彼土已」,這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奢摩他毗婆遮那方便力成就」,到那個地方止觀成就了,止是定成就了,觀是慧成就了,有定、有慧。定怎麼樣?不會被外境所轉,不被外境所轉這是定力。觀,能知一切眾生的根性,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教化眾生、去幫助眾生。到這個時候,「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眾生共向佛道」,有了這個能力,就是有了智慧、有了定力,我們要回來,要回到六道輪回裡面來,回到十法界裡面來,幫助這一些苦難的眾生,幫助他們往生淨土。只有往生淨土是最快的解脫之道,是最快的成佛之道。

  在此地我要特別提醒同修,修淨土跟修其他大乘法門不一樣,特別是專修,不能雜修,那個感應之快速、感應的真實是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夠相比的。我們看到許許多多,我在國外,有一些法師看到我的法緣很好,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的法緣那麼好,能不能教給我?其實我教給他,他要相信才行。也有相信的,這相信的都轉過來了,法緣真的很好了。為什麼好?念阿彌陀佛,講《無量壽經》,你的法緣就好,阿彌陀佛加持你,十方一切諸佛加持你,那法緣怎麼不好?你學其他的法門,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力量,那很有限。我們念阿彌陀佛,講《無量壽經》,是靠佛的力量,不但是靠阿彌陀佛,靠一切諸佛如來的力量,所以這個法緣好。不但法緣好了,身體也好了。從前這個身體不健康,現在健康了;從前那面貌不圓滿,現在圓滿了,樣樣都好。如果你要是雜修,就沒有這個好相,專修才有。不能懷疑,要有堅定的信心,決定不懷疑,決定不退轉、不改變,一句佛號念到底,感應不可思議。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往生論講記  (第七集)  1994/12/11  台灣彰化  檔名:06-002-0007


  我們天天念的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佛淨土在哪裡?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你怎麼能莊嚴得上?在哪裡也不曉得,也沒見到,你怎麼莊嚴得上?淨土就在現前!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由此可知,莊嚴佛淨土先莊嚴自己的清淨心,然後莊嚴自己的身相。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環境就清淨。給環境做好樣子,這一點很重要。處處要展現智慧,處處小心謹慎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不要認為這個很小,小事。我們用一張衛生紙,用完之後隨便一丟,這不是好樣子;用完之後把它疊得整整齊齊丟垃圾桶裡,不必握成一團就丟在那裡,那不是好樣子。我們坐飛機,在飛機上都有小枕頭、有毛毯,我們用完之後,下飛機了,你看有一些人下飛機的時候拿著往座位上一擺就走了;可是你看到也有不少人很有規矩,用完之後,還把它疊得整整齊齊放在座位上。小事情、小動作,我們處處要想到,不是為自己,為眾生,為莊嚴佛淨土,這塊土地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娑婆世界。所以穢土,穢土是什麼?不懂得莊嚴人他把這裡搞髒、搞污穢,染污了這塊淨土。我們今天學佛,要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做出樣子給別人看,大家都愛惜這個社會,大家都愛惜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地球又何嘗不是淨土?現前住在淨土裡面,將來才能往生彌陀淨土。現前住的不是淨土,說將來要生淨土,靠不住,這話不太可靠;現前我們自己要住淨土,要修身心的清淨。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20

 

上一篇:孩子怎麼教?
下一篇:為什麼好多人見到你都要磕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