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時時看到別人的需要捨財作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捨財作福”。財分兩種,一種是財物、錢財;另外一種是你的勞力、你的經驗,這屬於內財,財物跟錢財屬於外財,用內財、外財都可以去積我們的福分。其實內財比外財更難,今天我們在香港要叫人家捐五十塊很容易,要叫人家當義工一天很困難,所以難行能行,福報就大。當我們時時處處懂得不吝啬,懂得觀察別人需要,那你就時時在捨財作福。當我們來到這裡看到別人正在忙,我們就主動去協助,這個都是用我們的勞力去付出。一個人付出的態度,絕對不要等到人家開口,因為現在人很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尤其在大家都是義工的狀態之下,人家也不好意思找你,這個時候你又能懂得時時看到別人的需要在哪,那我們在這個團體當中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也會和樂融融,所以要懂得時時看到別人的需要捨財作福。 諸位朋友,假如我們有很多聖賢教誨,你自己得利益了,也可以拿著這些聖賢教誨去送給朋友,你也是用你的勞力去服務他們。因為現在人忙得不得了,連踏出去家門的時間都沒有,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為諸眾人作不請之友。所以現在人確確實實要聞到聖賢教誨太難了。諸位朋友都是有大福之人,人生第一福莫過於能聞聖賢教誨,所以我常常人生一想到這一點,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李炳南老師告訴他的學生,“我這一代是跪著把聖賢學問接過來,你們往後這一代要跪著把聖賢學問送出去”,那講得真是深刻。你現在還要學生主動來跟我們要經典,你現在還能夠去苛求一般的人能夠主動的來學習聖賢教誨,不容易了,所以這個時候要主動出擊,當然你演得好,你主動出擊的效果就會好,所以我們也是處處能夠去主動服務他人。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萬善不能掩瑕
下一篇:蔡禮旭:以安分心治非望心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