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怎麼樣是自力念佛的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自力念佛者,依我身、憑我心、勵我力、信我所修種種善根之人,隨念佛之心,以自力而求悟,仰憑自己之解行,將彌陀置於西方,思“如何發道心,淨其行,期往生,伏煩惱,斷無明,積多念,求一心,待來迎,祈正念。”道心微起,念佛精進時,則覺往生有望;道心若退,念佛懈怠時,則覺往生不定。】

這段話是將自力念佛的心說明而出。自力念佛的人就是要憑著自己所修的種種的善根,隨著自己念佛的心,仰憑自己對淨土的解行,將阿彌陀佛的恩德置之心外,將阿彌陀佛的救度置於西方,在內心自我用功夫,內心想:“我要如何發道心,我要如何清淨心念,我要如何期待往生,我要如何伏斷煩惱,我要如何斷除無明,我要如何積諸多念,我要如何求禅定一心,我要如何等待彌陀來迎,我要如何祈求臨終正念。”這種的心不是不好,但是這種心,因為放在自我用功之上,相應於自力的信心,若精進用功,那信心就會比較強,若懈怠用功,那信心就會比較薄弱,所以道心若起,精進念佛就覺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希望,道心若退失,念佛懈怠的時候,就覺得往生不一定。

諸位四眾佛子!你我是不是有這種的心思?如果有,就是對阿彌陀佛的信心還不夠。再看看他人,你我周遭念佛的佛弟子,是不是也是很多人有這樣的心念。如果是,心中必然是不安的、是恐慌的、是害怕的,因為往生一事不敢在內心肯定、決定、笃定。

下面,

【心想以自力修行望合佛意,求佛救度。】

這種心是凡夫自力的心,內心想:“我這麼認真修行,應該符合阿彌陀佛救度的條件,我這樣精進用功,應該可以往生西方。”用自己凡夫的內心,測量計度阿彌陀佛救度的用意,用自己精進用功,希望往生西方有份,這都是在內心自我的思量,這種所建立的信心就是自力的信心,這種心念佛就是自力念佛。

【如此之心,是自力心,不明佛心,不解佛願,不了佛智。如此,機之安心與佛之大悲隔離,機之起行與佛之大願乖背;雖行念佛,常與佛疏遠,與佛號名義不相應,即不如實修行。】

這種的心就是自力心,不了解阿彌陀佛的佛心,不了解阿彌陀佛的佛願,不了解阿彌陀佛的佛智。阿彌陀佛的佛心、佛願、佛智,在六字洪名對十方眾生絕對的救度,我們若了解阿彌陀佛的佛心、佛願、佛智,怎麼會執自力心念佛呢?因為使我們念佛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名號絕對的救度。用世間法來作一個譬喻,諸位就比較容易明白。我們三餐吃下很多飯菜,這些飯菜食物,使我們的肚子產生飽的感受,這些飯菜營養份,使我們長養色身,得以免死,所以是我們能吃的功夫使我們飽、使我們有營養、長養色身呢?或是所吃的飯菜使我們飽、使我們長養色身得以免死呢?信願用這個比喻來反問大家,只要好好思惟其中的能所關系,便可以得到答案。當然是飯菜的營養,長養我們的色身,使我們得以免死,當然是飯菜使我們的肚子產生飽的感受,不是我們吃的功夫,不是我們吃的功夫使我們肚子飽,不是我們吃的功夫使我們有營養,這就是能與所。

道理講到這裡,或許你會反問:“若沒有我們吃,也不會肚子飽;若沒有我們吃,也不會身體有營養長養色身。”這樣說當然沒有錯。但是能與所,我們若分別清楚,心中就不會對念佛有所迷惘,就不會對念佛往生有所懷疑。是因為我們有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把它認定是自力往生的,認真說,這樣說也不是不對,因為若沒有眾生的念佛,沒有修因不能感果,往生西方,但是造成我們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菩提的事實,是佛的名號使我們稱念,救度我們往生西方,所以要感恩佛恩、佛德。使我們解脫成佛的力量,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換一句話來說,是因為飯菜的營養份,長養我們的色身,使我們不會死。所以當我們來享用這一餐飯菜,從父母為我們付出料理三餐的心生出感恩的心,若沒有父母為我們付出,每天為我們料理三餐,我們就沒飯菜可以吃。

同樣的道理,若沒有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修行,成就不可思議的願行功德,納入在六字名號之中,我們要如何念佛往生西方呢?若沒有阿彌陀佛發願修行,成就西方佛國,我們要如何回歸淨土世界安身立命呢?所以要感念佛恩、佛德,不是感念自己修行的功夫,這就是自力與他力的差別,能與所的分別。

再舉一例,讓大家更了解自力與他力的差別。我們中國人在中秋節,一定親友之間互相送禮,最通常的就是贈送親友中秋月餅。這盒中秋月餅,親友互相贈送,當對方贈送我們月餅時,我們伸手去接納下來,這盒月餅就是對方的一份心意,我們是要感謝我們的手去接下對方的禮物呢?或是要感謝對方的一份濃情厚意之心?當然是感謝對方,哪是感謝自己?你若說:“沒有我雙手,將這盒禮餅接收下來,這盒禮餅也不會成為我所有。”這樣說是不通人情。並不是不對,但不通人情。

西方極樂世界是法藏菩薩發願修行所成就的,我們曾經幫忙過法藏菩薩建造西方佛國嗎?不曾啊!六字果號的萬德萬行總功德,是法藏菩薩在兆載永劫廣修六度萬行所成就的,我們曾幫忙過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嗎?不曾!我們還在無始劫的生死輪回,法藏菩薩早就已經在十劫前成就佛道了,“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我們還不知道有一尊佛叫南無阿彌陀佛,還不知道有一個國土叫西方淨土,我們還在六道裡生來死去,阿彌陀佛就為你我成就了清淨、莊嚴、快樂的西方佛國,阿彌陀佛就為你我完成名號的總功德,讓我們眾生得遇、信受、稱念、往生、解脫、成佛。

實在說,我們凡夫眾生,還在六道在生死輪回,還不知道有西方佛國,還不知道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想盡辦法,要讓我們得遇六字洪名,安排了我們生命中的善知識,引導我們進入佛門,引導我們念佛,引導我們往生,一切都是阿彌陀佛大悲的救度。在佛門念佛要往生西方,這一條菩提道路,有阿彌陀佛為你我設了種種的助緣,實在阿彌陀佛是我們眾生的大慈悲父。

若沒有阿彌陀佛名號絕對的救度,你我念自己的名號,可以斷煩惱證菩提嗎?你我念自己的名號,可以跳脫生死的苦海嗎?你我念自己的名號,可以離開四生六道嗎?你我念自己的名號,可以成就佛道嗎?沒辦法!

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力與他力的心相,這樣我們修學淨土法門才不會產生盲點,我們才知道要將心安住在哪裡。如果將心安住在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當然這樣的心念佛,就與阿彌陀佛的大悲相應,與阿彌陀佛大願相契;如果將心安住在自己修行的功夫之上,那麼就與阿彌陀佛的大悲隔離,與阿彌陀佛的大願乖背。雖然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心與阿彌陀佛很疏遠,與六字洪名的名義不相應。“名義”就是名號的本願義理,名號是法藏菩薩選取要救度眾生的方法,所以六字洪名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既然將心安住在自己修行的功夫之上,對名號絕對的救度就會充滿懷疑,這就是與佛號名義不相應,也就是不如實修行,這是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的開示。

下面。

【凡夫之心,如畫水然,發菩提心,如風中毛,似草上露,即親鸾大師所言:“自力聖道菩提心,以心語言不可及,常沒流轉之凡愚,如何能令得發起。”】

確實,我們若看自己的起心動念,真的就可以證明,自己的起心動念,就像在水面寫字、畫圖,隨寫隨畫就隨消失,這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開示的:“凡夫之人,縱發清心,如畫水然。”“清心”就是菩提心,發上求下化的心,很容易遇到障難而退失。念南無阿彌陀佛退失道心的人,在我們周遭的四眾佛子,隨處可見。真的是如善導大師所講的,“縱發清心,如畫水然。”

發菩提心就像風中毛,在風中飛的毛,風若從東邊吹,這枝毛就飛向西邊,風若從西邊吹,這枝毛就飛向東邊,意思就是說凡夫的心,沒有堅定不退的菩提心。“初發心易發,恆久心難持”,這兩句話是古德的開示,這兩句話將凡夫的心,講得一清二楚,確實凡夫之心就是如此。

信願在佛門十九年,看到很多修行人,遇到困難挫折便退失道心,不是少數,是很多。就是念佛的人念三年、五年了,不念了,不是改修其它的法門,便是不學佛了,不念佛了,不去西方極樂世界了。肯老老實實將心思安住在六字果號,一生專念,不退不失的人,還真不多見;肯將生死大事,藉這六字洪名徹底了辦的人,還真不多見。或許諸位四眾佛子,你周遭很多這種人,也不一定。但是十九年來,信願所看的事實是如此。

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畢竟成佛,看起來是淨業的行者很普遍的心願。但是在教界,有很多人,並不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求人天善報的人也很多。甚至有的人不念佛,希望這一生能夠過得幸福美滿就可以了,希望現在當下大富大貴就可以,希望一生平安順遂就可以,甚至有求來生出生做有錢人的孩子,求人天的福報,真的想要解脫生死、往生成佛,發菩提心、上求下化的,不是很多啊。那麼問問自己,是用什麼心態學佛?面對阿彌陀佛的聖像,老實說出自己的心聲,你就會知道,原來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說說是很簡單,但要如實而行是很困難。

發菩提心“如風中毛,似草上露”。草上的露水,只要太陽一出來,馬上就消失了。凡夫禁不起考驗就退失道心,有念佛的人竟然會改信一貫道、改信法輪功、改信基督教、改信天主教,信願會說這些事實,是因為我親眼所見、親身所接觸。

為什麼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代藏教的無上妙法,竟然還不念、不去西方極樂世界,改信外道,這是令人納悶。不了解名號可以使我們成佛的道理,沒有深入名號阿彌陀佛的願心之中,不知道佛的大慈大悲,沒有體會、沒有感受、不了解,當然逢緣觸境,遇到障緣,便退失道心。

親鸾大師所言:“自力聖道菩提心,以心語言不可及,常沒流轉之凡愚,如何能令得發起。”親鸾大師這首偈頌開示,是在說明凡夫要依聖道門教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斷除煩惱,證悟菩提,是很不容易。

每個受持八關齋戒或菩薩戒的佛弟子,都是經歷發四弘誓願,忏悔業障,正受而得戒。四弘誓願是菩薩上求下化的通願,四弘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每一個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一定要發的誓願。這是通願,還有別願。可是,將四弘誓願讀一遍,非常簡單,要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若沒有大慈悲、大神通、大道力、大智慧,談何容易啊!自己不能度而言度他,無有是處。自己這個眾生煩惱度盡了嗎?煩惱無盡誓願度,如果連自己的煩惱都無法度脫,要如何度脫所有一切眾生的煩惱呢?法門無量誓願學,世尊一代時教八萬四千法門,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如果可以一宗一派、一教一法,深入研究,融會貫通,就很不容易了,何況無量的法門呢?

所以在因地要求果地的凡夫,要如何圓滿菩提?念南無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是最簡單、最穩當、最容易。簡單、直接、容易的法門,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斷煩惱證菩提,是非常困難的修行。我們念佛、誦經、持咒、守戒、朝山、拜忏、放生、布施,修諸六度萬行,能將我們的煩惱伏住斷掉嗎?若能,當然是了不起,值得贊歎啊!若不能,要如何解脫生死?所以依靠自力的修行,當然不穩當;依靠他力的修行,當然就千穩萬當。

【如此行者,為往生不定身,不安至臨終,其心無決定故,口雖常稱名,心疑往生事,此即自力念佛。】

將心安住在自力的修行,這就是往生不定之身,內心的不安,要一直到將來在臨命終,親眼目睹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才會安心。知道原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前來接引是事實,這個心才會決定。平常因為凡夫障眼,不能親眼目睹佛的真身妙相,所以其心對往生不定。內心對往生這件事沒有決定性,所以內心不安一直到臨終。雖然口業經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內心懷疑往生一事,這樣就是自力念佛的人。

諸位有智慧的四眾佛子!你要用這樣的心念佛到將來臨終嗎?如果不要,現在念佛求一份安心,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妙法,就是你的安心之道。

 

上一篇:淨空法師:怕吃虧,不敢用真心,不敢成佛,這就是我們當前的
下一篇:淨空法師:整個宇宙跟我什麼關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