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可效法的活法與死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可效法的活法與死法

生死詞

盡責壯烈死,責盡悄然逝。

責任大天地,生死皆為此。

從古至今,人們對人的活法多有闡述,但對人的死法卻很少涉及。可我偶爾看到、想到一些動物的活法與死法,啟發我的一些深思與探索,覺得有些動物的活法與死法著實很值得人們去效法。

如我童年在老家,見一只老鷹在低空盤旋。雞、鴨、鵝哏嘎亂叫,麻雀、喜鵲等鳥驚恐萬狀地鑽進密林。唯有一只母雞沒躲沒藏,咯咯咯……,疾呼雞雛,將雞雛藏護於翼下,抖開頸毛,毫無畏懼地沖著雄鷹仰天長嘯,擺出欲與雄鷹拼個你死我活的架勢。還有中國新聞網報道,2007年2月7日在台中市一座農場,一只老鷹俯沖下來,張開利爪欲捉雞雛,母雞和公雞與老鷹展開搏斗,為保全8只雛雞被老鷹活活啄死。另外,齊魯晚報報道,2013年7月16日在馬鞍山路15號附近的一棵楊樹下,兩只灰喜鵲為保護夜間被暴風雨搖落在地的一只雛鳥,在凌晨20分鐘裡,相繼啄傷5人。還有一個更感人的故事:1988年美國黃石公園發生特大森林火災。大火撲滅後,護林員清理現場時,在廢墟中發現一只鳥的屍體。奇怪的是它像雕塑一樣直挺挺地站在一棵大樹根部。護林員用小棍推倒此鳥,3只雛鳥從它死去母親的翅膀下安然無恙地鑽了出來。護林員被這一景象驚呆了。這是什麼精神?世上唯有父母之愛如此神聖、純潔、捨生忘死,如此毫無功利之心——雛鳥羽翼豐滿,飛出老巢,老鳥盡到了責任,也就任子鳥去了,從來不求任何回報。世界萬物正因為有了這種天賦責任感,才得以傳承與發展。

鳥拼死哺育呵護雛鳥,是為盡上帝賦予的傳宗接代的責任,人活著也是為了盡職盡責。如一個年輕人為了孝敬父母、娶妻生子的責任,才有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的動力;一個中年人有了為培育子女、撐起家庭的責任,才有可能拼命工作,甘於犧牲自己。一個衰老或患絕症的人,似乎沒了“責任”二字,如他能為個人不受罪,為家人不受累,為家國不破費而像自然界的動物一樣悄然而逝,也算是為家人為世人盡了最後的責任,並踐行了道法自然的真理。

人應靠獨立自主,自強不息而活出尊嚴,活得自由自在。人應該效法麻雀的骨氣,而不應該像豬留下的故事:很久以前,一群野豬崽病倒在地,無法尋食,奄奄一息。有人勃發同情心,便丟些食物給這些豬崽。豬崽的病好了,覺得這裡有吃有喝,就不願離開了。人的利己心萌發,便在豬的周圍圍起堅固的柵欄,蓋上可以避風擋雨的房子。豬更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樂園,便樂不思蜀,並開始在這裡繁衍後代,認為它們替後代找到了福地。可人們在食物匮乏或嘴饞時,宰了大豬,留下小豬。從此,野豬的後代成了家豬,做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葷菜。

     一日,一只麻雀被豬的主人捉住,放入籠中掛在豬圈旁。但這只麻雀不吃不喝。豬看著即將餓死的麻雀哼哼教導說:“你應該進食保住性命才是啊!”麻雀鄙視的回應道:“我才不會學你呢!為保住性命被人豢養,把自己的子孫推向被人宰殺的命運!”最後麻雀閉目絕食而亡。

麻雀雖然弱小,但很有骨氣,很有凝聚力,而且樸實勇敢。如有其他鳥類入侵,它們便群起而攻之,直至將其趕走。育雛時更加勇敢,如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在小說《麻雀》中記載的:一只麻雀為保護不慎墜地的幼鳥,勇敢的面對一條大狗,臨危不懼,飛撲啄狗的鼻眼,逼狗退縮離去。麻雀雖然沒有鹦鹉華麗的羽毛,沒有百靈婉轉的歌喉,沒有鴻鹄遠大的志向,並曾在五六十年代誤列為“四害”之一欲被趕盡殺絕。但它們卻如千百年來中國的平民百姓,准確說更像自給自足的農民,歷經種種艱難困苦,挫折打擊,甚至滅頂之災,但卻以其之眾、之勇、之頑強意志與吃苦耐勞精神,生生不息,發展壯大。在農民起義與農民戰爭中成為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在填飽肚子與改善生活中成為穩定當今社會的主要因素。如果一個人,一個家庭、團體、政黨乃至國家,不能團結群眾,並獨立自主,自強不息,完全靠別人養活,那麼,他們將會永遠像豬一樣任人宰割。

故事還沒講完:一天夜裡,一條饑餓的狼來到豬圈旁邊。肥碩的豬正呼呼大睡,一條狗汪汪汪狂吠幾聲,從窩裡探出頭來,一見狼的狼狽樣兒,寒暄幾聲後便問道:“你有溫暖的房子嗎?你有美味的吃食嗎?你有人帶你逛街哄你玩嗎?……”狼一一回答:“沒有。”狗鄙視的說:“真無能,怎麼什麼都沒有呢!”狼譏笑道:“我也有你沒有的呀!我有不吃屎的個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標,我有你沒有的自由。……”

狗低頭看看自己脖頸上的鎖鏈,似乎明白了沒自由的意義。

自由才是最可寶貴的。我曾經隨國資委組織的在京直屬單位領導參觀北京前進監獄。真是不到監獄不知道自由的可貴啊!由此聯想起深受馬克思恩科斯贊揚的匈牙利偉大詩人裴多菲,在為民族獨立自由而戰中,寫下了著名箴言詩《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並踐行之。他與匈牙利革命軍一起與強敵戰至最後時刻。犧牲時僅26歲,身後留下22歲的妻子和1歲半的幼子。這首名作,一百多年來一直激勵著世界進步青年。我國“左聯五烈士”之一的殷夫於1929年以他深刻的生命體驗將此詩翻譯為中文,並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為了自由,可以拋棄生命與愛情,還有什麼不能拋棄的呢?可當今世人中偏偏有如柳宗元筆下的蝜蝂,捨不得,放不下。柳宗元的《蝜蝂傳》說“蝜蝂是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抬起頭背著這些東西。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於被壓倒爬不起來。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它如果能爬行,又把東西象原先一樣抓過來背在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力氣也不肯停下來,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柳宗元以此諷刺了腐敗官僚的貪得無厭。為名不停地向上爬,為利不停地為己撈,直至死亡。

佛與道的智慧告訴我們:拿得起是一種能力,有必要;放得下是一種智慧,更必須。放下了,身無負擔,才能走得更快;放下了,心情輕松愉快,人才健康長壽。這些道理人都懂,但欲望使然,總像蝜蝂放不下,捨不掉,自己將自己壓死、累死或被反貪法律制裁而死。

一放下就簡單輕松,一簡單輕松就快樂健康。如能將死亡都放下,那才算是大境界。如“現代死亡學”的奠基者、美國生物學家劉易斯·托馬斯家的後院裡到處都是松鼠,一年四季在樹上和草地上竄來竄去,但他從來沒有在後院裡看到過死去的松鼠。難道它們會不死嗎?顯然不是,萬物有生必有死。這就是說,松鼠們是偷著死的,死到人類看不到的地方。後來他發現:動物比人類更會跟這個世界做最後的告別,死得自然而聰明。它們決不像人類那樣大哭大鬧地張揚死亡,借助最後的告別搞排場,耗費人力與物力。動物似乎都有這樣的本事,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時候,就找個僻靜的地方,獨自悄悄地死去。即使體型最大、最招眼的動物,到死的時候也會隱藏起自己。這是自然界的奇觀,這一奇觀在現在春暖花開的樹林裡,只要稍一留意,看看樹上到處飛鳴的鳥,再看看樹下,就不難發現這一奇特現象了。地球上的各類動物加在一起要遠比人類多得多,死亡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可又總看不到它們何時在何處靜悄悄地死去。這與人類確實大相徑庭,人類卻會在死亡上大做文章,出大殡、辦國喪,……。這一切都源於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死的伴隨物遠比死本身更令人沮喪和恐慌。一個人的死,與其說是自己的事,還不如說是活著親友們的事。搞得活著的人痛苦不堪,筋疲力盡,人財兩空。

對於死亡的徹悟,要數道家的莊子。當莊子的妻子死後,莊子就蹲在地上敲著瓦盆唱歌。有人責怪他,他就振振有詞:想她現在安睡在天地的大房間裡,我若在旁邊“哇哇”地哭泣,實在太不明白生命的演變過程了。輪到莊子自己也要快死的時候,弟子們商議要厚葬他,他卻拒絕道:我用天地做棺木,日月做璧玉,星辰做葬珠,萬物來送葬,這不是一個很壯觀的葬禮嗎!還有什麼可求的呢?弟子說:我們怕老鷹來吃先生啊!莊子答道:在地上會被老鷹吃,埋在地下又會被螞蟻吃,把我從老鷹那裡搶過來送給螞蟻,你們不是太偏心了嗎?

人應效法聖人乃至自然界的鳥獸,生得盡職盡責,快樂自在;死得為盡責而壯烈,或責盡後死得悄無聲息毫無掛礙。活著實際是一種責任,死去是這種責任的終了。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不可以沒有責任感。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才算是一個高尚的、有魅力的和受人尊重的人;一個有責任感的家長,才能給這個家庭帶來和睦、溫暖與幸福;一個國家的國民如都有責任感,這個國家一定能繁榮、昌盛與富強,一定能立於不敗之地。

 

上一篇:戒律中有三種善男子,具足色力捷
下一篇:釋慚恥的發願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