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然知道信任的基礎之後才能夠規勸,那進一步信任怎麼達到?你要付出、你要愛護他這個信任才能建立。大家有沒有愛護人,愈愛他離你愈遠的經驗?有,我們心有戚戚焉。那個時候就是人快開悟,人往往在最痛苦可能就是你要開悟的時候。你苦到那種不想再干這種事,不想再這樣苦下去,念一轉可能執著點就要放下。何苦來哉?這樣不能接受,何必硬是要用這種方式?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我們那麼著急,人家聖賢人都不急,今年沒機會明年再說,明年沒機會後年再說,這一生沒機會,下輩子再說。總要不能強求,總要隨緣不要攀緣,話說回來,還是心地上要得放下控制才行。其實我們在五倫關系當中,都很可能會犯這樣的問題。我們當領導到了單位去:這本《弟子規》五千年的智慧,我為了你們幸福的未來,全部給我背下來,全部明天背下來。還是這麼樣要求,他都還不理解這個東西好在哪,你這樣要求,他就反感、排斥,看了就想吐。
我不是開玩笑的,我遇過一些小朋友,一看到《弟子規》是瞪著《弟子規》,或者是發抖,真見過不是沒見過,那就是老師跟父母太嚴苛要求到,他心裡有障礙了。有個媽媽剛好我們課程當中講到說,上等的學子能禁得起老師的折磨,努力上進,奮發圖強。那個媽媽下了課就來問,怎麼折磨我兒子?上等學子是自己要先當上等學子,哪有自己不是上等學子,就要要求別人當上等學子?己所不欲,你自己都還沒做到還要求別人,這個都不是恕道了。我們待會再講一句,就是彰顯這個要求別人,自己沒做到,這就不是恕道了。我們現在常常可能:我為你好,所以你應該怎樣怎樣、怎樣怎樣,這控制、要求。還有一種情況:我要修道,我要這一生成聖賢,所以你們都要配合我,不要障礙我。有沒有道理?你們聽完會不會被他一愣一愣的?我要修道,我要成聖賢,所以你們統統要配合我,這個心念都是在要求別人。“上善若水”,水是隨圓就方,善利萬物而不要求、而不爭。我們拿著這藉口然後去隨順自己的,控制、要求的習氣,苛刻的習氣,那怎麼學還是提升不了。所以剛剛我們跟大家講到,遇事不能強加於人,縱使是為對方好,也要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叫慈悲為本,方便善巧為門,那循循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