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在紅塵裡遇見淨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維摩伽南

一個旅行者與一位禅師一起品茶。

行者問:“淨土世界到底在哪裡?我怎樣沒有煩惱呢”?

禅師舉杯微笑:“你再不喝,茶要涼了”!

淨土在心不在山

從講學起,自己一直在紅塵裡行走。常聽朋友說喜歡在假期去爬山,參訪隱居者,在山水禅意裡受益良多。自己也喜歡在山林間行腳,但是更多的,是在紅塵世界裡“雲游”。

每個月都會繞半個中國去行腳,眼裡變幻著各地的民俗、人情、風景,繁華和熱鬧一幕幕上演,心卻好像從未出過門。似乎這些場景都相識已久,只是按時間次序再度相遇而已。我並不是把名利視為浮雲,也不是帶著游戲人間的生活態度。只是在與不同環境的接觸裡,我感受到在霓虹閃爍處能品味出自然之味;在富麗堂皇的酒樓裡能感受到農家的土香氣;在情調酒吧重金屬的聲音裡有寂靜之音;在熙熙攘攘追逐名利的人群裡,無論經歷多麼復雜,那纏繞的欲望之後依然是對心靈安寧的渴望。

在紅塵裡不斷行走,我慢慢體會到:那個我向往的心靈淨土,它不在青山,不在來世,就在這紛繁復雜的塵世間,在每個念頭裡。如果在心靈之外去尋找淨土,比如人在青山,心卻在紅塵,那所謂的淨土只能是短暫的替代煩惱的點綴品。在放松之後終究還要回到原狀,去處理生活的瑣事和煩惱,這就錯失了“淨土”的真義了!

改變對生活的慣性反應

有一個描述生活慣性反應的理論叫“ABC原理”。A代表我們每天經歷的事情;B代表我們的大腦對事情做出的解釋;C代表負面結果。通常人們在C那裡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都會去找A的麻煩,和A有關的一切都在人們找茬的范圍之內。於是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解決、處理、改善、修正和A有關的因素,卻忘記了B才是我們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力量。導致C結果不好的並不是A,而是B,是我們對事情做出的解釋和評價。

比如一個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A),家長可能會責備孩子、責怪老師、抱怨教育方式不合理(B)等等,緊接著就會擔心孩子、幫孩子制訂成績改進方案、找家教等,由此產生一系列煩惱(C)。而當家長客觀的分析,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和孩子的快樂、能力哪個更重要時,多數家長都會發現自己只是隨波逐流的要求孩子成績好,忽略了孩子快樂的力量。其實孩子在成長時期擁有人生夢想;學會付出、關心、贊美、包容、幫助他人;學會口才表達、寫作、克服消極情緒、能夠快樂的生活,這些品質都比孩子的成績重要。這些品質一旦培養起來,無論進入社會哪個行業都是人才。孩子快樂,生命才有希望。孩子已經在受苦,生命能量都萎縮了,要成績有什麼用呢?家長要求孩子成績好的想法就是B。B不改變,家長和孩子都受苦;B改變了,家長和孩子都會感受到自由。

再比如,一個人月薪五千元(A),可他認為當老板的生活才更有財富,更有價值(B),他就會因為覺得自己掙的少而不開心(C)。或者一個人已經是很多學生追隨的老師(A),可他總認為自己的才學還不夠,對自己並不認同(B),他也難以體會到學者的快樂和喜悅(C)。

置頂文章:在紅塵裡遇見淨土!——《宗教文化雜志》刊登稿件

(拍攝於印度、靈鹫山,佛陀講法,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的地方。 攝影家: 大地之子 於海)

當人們在塵世間不斷去奮斗和追求時,別忘記:快樂和幸福,才是生活的終點。快樂和幸福並不是靠辛苦、忍耐、煎熬了半輩子,突然有一天就能到達。恰恰相反,它是與生命成長共同發展出來的品質,它也遵循“慣性原理”。習慣了快樂的人就會經常快樂,習慣了痛苦的人就會經常痛苦,習慣了挑剔指責的人就會經常挑剔指責。事實是,沒有人能經過長期不快樂的心靈狀態,突然到達快樂的終點。除非在奮斗的過程裡,人們一直在改變自己制造煩惱的B元素,改變我們對事物的評價。當心靈狀態改變後,外在環境就會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轉”!

靜心,活在當下的力量

人們容易在山水間靜心,是因為那時大腦的想法是最少的。甚至有一瞬間,自己好像融化在山水之間,那個片刻思維幾乎是靜止的。當思維靜止或者緩慢到能被自己覺察,人們就會發現當下之美。

禅師說:“再不喝,茶要涼了”。因為喝茶之美就在當下,如果旅行者關注到了,當下就是淨土,當下就解脫煩惱。可那位旅行者卻關心著自己頭腦中想象出來的問題,錯過了當下之門。每個人頭腦裡的思維,不是關於過去已經發生,自己還沒放下的;就是關於未來還沒發生的。然而人的生命卻只能存在於此時此刻,存在於當下。除了當下,你不可能活在別處。所有你想改變過去的力量,只能從當下產生。所有你對未來的計劃,也只能從當下產生。錯過了把握當下,就錯過了智慧的大門。

當下時刻,就是靜心安樂的家園。如果旅行者活在當下,那一杯茶裡就有淨土,那一次兩人相遇的場景就是天堂。如果活在當下,你能從一朵花、一片樹葉、一粒石子上領悟的奧秘不會比讀萬卷書少。在與你相對的存在於當下的萬物裡,都隱藏著世間最珍貴、最寧靜的力量。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寧靜,只缺少能夠體驗寧靜的心靈。(維摩伽南)

 

上一篇:大虛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下一篇:怨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