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像的形式表現佛教的內容,由來已久。古時描繪佛經內容或佛傳故事的圖畫,稱為“經變圖”,多以壁畫形式表現。而在現代社會,表現形式更為豐富,動漫即是其中之一。
佛法玄妙精深,很多內容用現實圖像的手法根本無法表現。瑰麗的想象、神奇的境界,對於佛經中的這些內容,用動漫來表達無疑具有更大的優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佛教動漫就是運用現代技術而成就的大型“經變圖”。
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就是中國大陸第一部根據佛教經典如實闡述佛教教義的動漫連續劇。
《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取材於《悲華經》。這部經典講述了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並以對照的方式,敘述了淨土成佛與穢土成佛的不同思想,由此特別稱揚釋迦牟尼佛發願在穢土成佛的大慈悲。
所謂“本生”故事,就是諸佛在“因位”的過去世,受生為各種不同身形及身分而行菩薩道之故事。按照佛教的教理,“成佛”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需要歷劫的修行,積累福德智慧的資糧,功不唐捐、因果相循,最終成就佛的“果位”。所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其內涵的道理就在於:一切眾生都有能力按照佛陀教導的方式去生活、修行,這樣最終必能成佛。因此,所謂“學佛”,就是像佛陀那樣去生活。而《悲華經》所表述的,正是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的寶藏如來時,釋迦牟尼佛前身寶海梵志的故事。
據經中記載,寶海梵志為了未來世中尚在生死苦海中沉淪的眾生,發出驚天動地、聞所未聞的五百大願,“江河為之踴躍,天地為之動容,十方為之感動”。寶藏如來給他命名為“大悲菩薩”。發願之後,無量劫來,為了圓滿成就佛位所必需的“四大無盡藏”,他勤修慈、悲、喜、捨、布施、忍辱、持戒、禅定、精進、般若“四攝六度”,為“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歎為觀止、贊歎不已。
《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完整表述了佛陀在積累福德智慧資糧的不斷轉世過程中,如何把自己的身心無私奉獻給一切眾生的過程。如何實踐當初的願力(本願),功德即將圓滿時(一生補處)如何修持,當來下生來到人間示現投胎轉世的情景,成就佛位之後的講經說法、度化眾生……諸多場景,在這部大型動漫連續劇中都得以再現。
時至今日,世人更多地關注此世的佛陀的行跡。其實,按照佛教的教理,此世佛陀的示現,只是他無限生命中的一個片段。“諸法因緣生”,佛陀在此世的成就,是“無量阿僧祇劫”以來菩薩行積累的結果。佛陀講經的目的,其實就是“行為世范”:眾生要成佛,就要學習他的“行”。而且學習的內容,不僅僅是此世之“行”,更是他無數世之“行”。
現代人對於佛陀,對於佛陀傳承的離苦得樂的正確方法,對於佛陀教法依教奉行的僧團,常常不能全面地了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片段化”。殊不知,佛陀的教導,常常是根據某一個場景、某一類對象“應機說法”。如果沒有一種歷時性、大背景的參照,而僅僅拘泥於此,對於佛法就很難融會貫通。《悲華經》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宏大的敘事背景,這部“故事集”,是全面了解佛陀修行、思想的絕好途徑;而《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將這一幕幕場景,通過動漫的形式,形象地再現出來,正可彌補單純文字表述的缺憾。
這部大型的佛教動漫巨著,初步規劃為1000集。此次出版的僅為第一部分,此後部分將根據《本生經》、四大《阿含經》等三大語系的經典,將釋迦牟尼佛從發出五百殊勝大願開始,到最後功德圓滿成就佛果,以及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之後49年講經說法和普度眾生的整個歷程。還包括他的得度弟子和法脈傳承,一直到六祖圓寂為終結。跨度之大,絕無僅有,是佛教徒乃至於世人以理性認知佛教、了解佛教和接受佛教的絕佳文本,以此逐步發掘和重現佛陀過去的種種歷程。唯美的畫面、絢麗的色彩、空靈的音樂,借助動漫表現形式的便利性,《釋迦牟尼佛的故事》把佛經中記錄的種種場景生動地表現出來,極具震撼力。對於習慣城市生活快節奏、重視視覺感受的現代人來說,大概也算是最為“應機”的一種方式。這部動漫連續劇忠實地依據經典來講述佛陀的故事,在其中,可以形象地知曉佛陀的一言一行,從而讓我們能夠學習佛陀的智慧和行事方法,又為我們在唯美的感受中,提供了一個像佛陀那樣積累福德智慧資糧、以至於成就佛道的最佳范本。
《悲華經》的經題,意即“慈悲的白蓮華”,比喻佛陀“於穢土成佛”的偉大志願。《釋迦牟尼佛的故事》以此為主題,立意也是如此。
(作者單位為香港佛光工程基金會)
責任編輯 盧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