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直覺也是「根本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耕雲老師對不立文字在<信心銘直解>有一番精彩的分析,可惜大部份的人忽略掉了:

文字包括了語言、文字與思想;思想是沒有聲音的語言,而文字則是語言的符號。人的本心原本沒有這些,所以過多的語言和思慮,反而與根本智不相應了。當人停止分別、妄想和思維活動時,理、事兩障當下消除,內心充滿禅悅的安祥,何曾有什麼滯礙?

筆者對此,在《身來身去本三昧.打破慣性的思考》中強調:「佛教要我們從線性的思考走到非線性的思考,才會體會到涅盤的真際。因為我們的生活經驗都是生滅層出不窮的剎那,思考語言都是剎那,呼吸是剎那,思想也是剎那……剎那剎那是我們的線性生命,找到那個非線性的生命,才是開悟,才能從四面楚歌中升華。」

語言文字屬於線性思考,打破線性思考才是直覺,直覺就是「根本智」。這段論述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沒有看到相關文章的出現,有再深入探討的必要。其實,耕雲老師的說法(根本智)是佛教在思維系統的大前提,也是運用現代語言闡述普遍性真理的先驅者。

他在《觀潮隨筆.無念而念》中引埃默森的話:

「如果有人能百折不撓地相信自己的直覺,並且按照自己的直覺去做,廣大的世界便會附合他。」是有念、是無念?有我執?無我執?這裡若分辨得清楚明白,不但許你認識埃默森,且亦許你深明無為法。這裡尚且分辨不出,不如一切放下,或念佛、或參究,總比將大好時光付諸戲論的好。

埃默森說「按照自己的直覺去做,廣大的世界便會附合他。」把直覺等同瑜伽(與宇宙合一,即理事俱泯之),份量可觀。先師又將直覺視為「無念而念」的憑借,稱為根本智,道理何在?要大家好好的參究。

《壇經》:「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而置,因智慧性乃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接著又說:「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法法相同。到底以上引句有何關聯?與佛法有什麼連貫的關系呢?這是本文討論的目的。

人類思考的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二種:第一種是以語言文字為憑借的思想;另一種非語言文字為憑借的思想。現代稱為理智與直覺。關鍵在語言的出現與運用。

人類本來就沒有語言,正如本來就不會笑,都是從演化中學習得來,並且加以豐富化。沒有語言,人類面臨的是自然,一片萬物共存共榮,也是互補互長的生態環境,餓了獵食,飽了休息,這個自然的生態環境只是萬物一體,沒有差別的天地。

各種行為完全出於本能與直覺,餓了,當然要捕食,再自然不過了。我們看看野生動物園裡各種動物,依照自然的法則生存。獅子餓了捕捉一條鹿,吃不下放仼鳥類及其它動物分享。獅子沒有占有的欲望,也沒有儲存的想法,捕捉一條鹿,很簡單的因為餓了必須吃,完全沒有殺害的想法。萬物皆然,因為天下一家,天地一樂園,互存互補,完全依照本能的自然律。

也許打個哈欠,人類突然發現腹腔壓縮,一股氣從肚子跑過喉嚨,經由口腔而出,會有一種聲音。伸個懶腰,哈欠的聲音更大。經過幾次的學習,人體制造聲音的方法圓熟了,可以用以表示警告或歡迎,比拍拍胸膛更好。掌控聲音表達意念是初級的語言,語言出現了。

語言豐富了以後形成了人際溝通的工具,或形成內動的力量,人類終於有過去的經驗與傳述;有現在的行動計劃、說明與執行;也有了未來的參考價值與行動指針。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直線思考形成了「時間」。

有時間的概念,就會找到「我」的定位,我們發現我們這個肉體是單獨存在,不是天下一家的,身體是有邊緣界限的,別人都有各自的邊緣,你我他出現了,「空間」也出現了。這些意識建構了神經叢與神經網絡,大腦是隨我們的演化而演化。

時空是隨著語言文字出現了,是意識的產物,我們人類意識建構出來的三維空間(點線面)。而語言就是「天地混沌,盤古開天」的盤古大帝,他領導我們從絕對走向相對,他把人類從天界走向人間,文明就此開始。

我們為了儲存這些數據,腦漸漸擴大容量,從神經解剖學,左腦有副語言中心:韋尼克氏區(了解語言的能力)和布羅卡氏區(創造語言的能力),定向力聯絡區(身體疆界、空間及時間)、感覺皮質(感覺外界的能力)及運動皮層(運動能力)。

撇開這些數據,我們清楚:隨著語言創造能力的加強,信息愈多,綜合分析的能力也增強了,我們的腦袋就像計算機的中央控制系統,內部儲存了種種的歷史檔案,也預備儲存新的信息,長久以來,人類養成依靠這些系統來做種種的反應。今日的計算機與程序、學術報告的格式及我們心思想行為,就依循這條思維道路發展,我們習慣邏輯的演繹與歸納,思考的方法變成了線性思想,漸漸的對犀利的直覺鈍化了:少了語言和線性處理能力,讓人覺得過去的生活頓然失蹤;少了信息系統,什麼也不能做;最嚴重的,迷失了自己的覺性,就像迷上網咖的人,虛擬世界才是他真實的人性。虛擬世界只有語言文字,遠離自覺。

回頭看看,這不是我們熟悉的唯識學嗎?左腦等於第六識與第七識,那個「我」不是第七識嗎?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我呢?

除了覺知能力,幸虧我們還有一顆覺證的內心,可以將過度依賴物質界的思想拉回到精神界來。那個微妙的覺證就是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在右腦中,一個獨特的意識。

右腦只有大圖像的想法,不是線性想法,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喋喋不休的念頭,沒有了內在的時鐘,當然沒有將時刻分割成連續的瞬間,時間沒有盡頭,更精確的說只有當下,無限延長的當下。(請注意:安祥也是當下一秒的無限延長)

沒有身體邊緣的感覺,當然沒你我他,也沒有我與自然,混融一體的,不得不快樂的搭上永恆之流,沒有什麼流離和孤單,頂自然的投入那個廣大的海流裡嬉戲玩耍。

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由原子構成的,所有的像素(法相)都是由跳著細致舞蹈的電子、質子與中子所構成。所有的法相,都是原子與能量,所有的能量構成一個無限的能量世界,一個能量流動的世界。當然沒有三維空間,怎麼會有時間、空間?怎麼會有我與你?混然一體,在盤古開天之前。

我們一直說見性就是頓悟,頓悟是由相對的直線思維走入絕對的圖像思維,不只是一個論述,它就存在於我們的生命活動中。右腦的思維擴張的話,正面情緒與正面態度隨之增加,開放的心靈讓我們無牽無掛。但是,請不要忘記:正常的人生是靠左右腦的協和工作,才可能以出世的精神生活在淑世的工作中。

禅不是什麼神秘。

如果有的話,因為你從沒有走進那個絕對的圖像世界。然而,走進了那個世界,才是你開始准備暢游更寬闊的宇宙,不要以既有的知識去猜測,也不要漫無邊際的幻想,摒住你的神往,活在當下吧!

有位教授經常來坐,表面上談禅,總說些很奇怪的論調,還熱心的送我《零極限》、《告別娑婆》等書,我報以合掌令歡喜。我很想問他:研究孔子,不是要從《論語》做基點嗎?研究基督教,當然必須熟讀《聖經》,談禅說道,為什麼不好好研究《六祖壇經》呢?終於還是緘口以對,免得讓他尴尬,這是知識的迷茫,不依「正經」如何得「正果」?

那麼請問:《壇經》何時說到相對與絕對?謹舉一偈供養:「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這不是相對的現象嗎?「平等如夢如,不起凡聖見,不作涅盤解(二邊三際斷)。」這不是絕對大圖像世界嗎?六祖還勸我們:「無上大涅盤,圓明常寂照」、「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當下即是。

當下是沒有時空的,你我相對觀存在,當下只說來玩玩,當下只是剎那剎那,只是叮咚叮咚的鐘擺,非真當下也,因為當下定慧圓明,圓明寂照。

當下絕對待,構成身體的每個分子,與宇宙的每個分子,都在光流中交融著無有止境的舞蹈,和諧的演奏宇宙的大樂章。

 

上一篇:念佛人的“死亡”可以詩情畫意
下一篇:陳大惠:縱欲的真相,你無法想象(大量流失腎精及脊髓腦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