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一個人能成就德行學問從小要有心量、要有志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也了解到,一個人能成就德行學問,進而能夠胸懷天下,主要是他從小要有心量、要有志氣。所以一個人的成就,學貴立志,從小立志。而這裡也告訴我們,一個人求學問的過程當中,首要的並不是他的才華。現在的人很喜歡才華,孩子能背些書,高興得不得了。大家冷靜看,民國初年,那些否定文言文、否定中華文化的,都是小時候背書的人,怎麼最後過河拆橋?他長的不是胸懷,是才能。自己能寫這麼好的文章,其實就是因為有文言文的基礎,結果居然還要廢了文言文。所以栽培出來的孩子才華很高而沒有德行,那真的會忘恩負義,過河拆橋。

所以老祖宗留給我們一句很重要的話,“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我們在讀這些經句的時候,要注意到這兩個字,先跟後,先後能分辨清楚,這才有智慧。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弟子規》裡面有很多先後,比方“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我們今天受教育的孩子,所積累的知識都非常的豐富,可是為什麼很難出胸懷天下的人才?甚至於才華高了,恃才傲物的太多太多了,那都是培養人的先後忽略掉了。先要有器是什麼?就是肚量,胸懷要寬廣。我們看范公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器,肚量,識,看得非常深遠,有見識,有見識的人絕對不會短視近利,只看眼前。

周朝的周公,制禮作樂,開周朝八百多年的國祚,他是有見識的,而後才提升他的文學、他的藝術才華。

 

上一篇:淨空法師:母親的恩比父親的恩重
下一篇:蔡禮旭:真正有富貴又有智慧的人絕對不讓他的孩子揮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