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領導者應有的態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個領導者在他的位置,在他當領導的因緣當中,保持什麼樣的態度,才不會放縱自己的習氣跟欲望?第一,要了解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只要自己放縱傲慢、欲望,決定得不到人民跟下屬的愛戴,只要沒有仁慈心,就要失天下了。孟子講三代,夏商周三代,是得天下以仁,失天下以不仁。天下如此,企業、團體,甚至家庭亦如此,領導者只要沒有愛心,眾叛親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人寡助到什麼程度?“親戚畔之”,連跟他有血緣關系的人都背叛他,不願意跟隨他;“多助之至”,一個人順仁愛、順道義,天下的人都來幫助他。

領導者第二個態度,就是要很謹慎,自己任何一個決策不能自專,自專得不到臣民百姓的認同。所以一個國家、一個團體是盛是衰,人心最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怎麼得人心?所做的每一件事要符合人心,所用的每一個大臣要是賢德之人;不然用錯了,他草菅人命、魚肉人民,那不行。所以決策的時候、用人的時候,都要戰戰兢兢。對自己,要守好自己的初心。魏征大人提醒太宗皇帝,“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谏太宗十思疏》裡面,有一句話就讓我們感覺到,一個人要保持對一個事業的初心。比方我們扮演的每個角色,我們當爸爸媽媽那份愛孩子的心,有沒有跟第一眼看到自己親身骨肉的那份心完全是一樣的?不只要保持,應該要更提升。我們當老師,第一年的愛心,跟教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一樣嗎?還是更有教育的愛跟使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今天創一個事業,希望帶給員工幸福,希望真正服務好我們的客戶,那份心、那份熱忱不能退。我們走在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因緣當中,我們也要常常記住“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精進,都要不斷提升,包含對人的恭敬、愛心、謙卑,都應該要不斷提升。一真一切真,一退可能一切都退了。

第三,一個有責任感的領導者,應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為什麼這些聖王都戰戰兢兢?因為他們愛民如子,就怕老百姓沒有過上好的生活,自己有虧職守。所以孟子很了解這些聖王,在《孟子》當中都有提到,堯帝、舜帝這些帝王,當他有一天放下了天子之位,就好像一個很破爛的鞋子,終於把它扔掉了,絕對不會去貪戀這個天子位。因為那只是個因緣去服務人民,他們又嚴以律己但求無過去做,放下來就是一個天大的責任終於卸下來了。這個是在承擔責任因緣當中的態度。而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不管我們是教學,還是做行政工作的領導者,其實接觸我們的人,包含接觸我們的下屬、義工,我們面對他們也是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為我們假如做得不好,很可能讓人家對傳統文化生不起信心,就會斷了人家的法緣。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我們也是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就像自己從事教育工作,是聽了師長講過第十九層地獄的故事。那就要想到,一來,不能誤人子弟;再來,自己不能造作罪業,最後墮落了。所以應該要成己成物,成就自己又成就他人,不能毀了自己又害了別人,這不是我們走到這個因緣的初心。

再來,第四點,謹慎才能保住一生的名節、功業。因為立名於一生,失之只頃刻之間,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必須戰戰兢兢。尤其一生所建立的信譽,可能就一次做錯,就毀了一輩子的清譽。其實人生,現在不管在各行各業當中,都會有誘惑的境界出現,人必須禁得起這些考驗。“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對誘惑不能絲毫放松。假如人有一個念頭說,只要這一次就好了,只有這一次就好了,那鐵定就毀掉了。所以決定不能有絲毫違背經典的行為出現,“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應該是這個態度。其實我們常常會虛度光陰,都是說“就這一次就好,我明天一定不這樣了”,然後就這樣放縱自己的習慣,一直沒辦法突破。“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是武王很寶貴的學習態度。

 

上一篇:昌臻法師:五戒十善的重要意義
下一篇:蔡禮旭:太太站在先生的角度想一想,先生站在太太的角度想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