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做彌陀弟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981209早餐開示)

【遇緣重要】

民國初年,太虛大師提倡「菩薩學處」,此構想很好。現代我們提倡做「彌陀弟子」,彌陀弟子當然也是菩薩。要如何才能做到?這是教育問題。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人皆可以作聖賢,人皆可以為堯、舜,關鍵就在教學。以佛法來講,教學是助緣、增上緣,若遇到好的增上緣,中人之才也可作聖作賢,這個例子佛門有,中國歷代也有。尤其在佛法中,下下根人也能作阿羅漢、作菩薩,這是佛家教學高明之處。世尊弟子中,周利盤陀伽是個很好的例子。連下下根人都能證阿羅漢果,能成為大菩薩,何況是中上根性之人?

一般人一生不能成就,世出世法一事無成,或者小有成就而終歸失敗,都是遇緣不善。佛法說:「一切法因緣所生」,很有道理。而一個好的緣分,真是可遇而不可求。那我們這一生中能否遇到好緣分?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問題在發心。若我們發心純正,諸佛菩薩一定會來為我們做增上緣,會來幫助我們。

【發心】

佛家講「說法」,機緣成熟,你不為他說法,這是失時,就是時節因緣錯過了;機緣不成熟而來為他說法,也是失時。佛明了時節因緣,所以佛說法比喻作「海潮音」。海潮是指漲潮、落潮有一定的時間,決定不會錯過。佛教化眾生,亦復如是。

這是說明一個事實,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由此可知,成就與否操縱在自己手中。若自己希望作聖作賢,作佛、作菩薩,這個心就是感,佛菩薩一定有應。若這一念生不起來,就沒有感;沒有感,佛菩薩當然沒有應,所以你就遇不到機緣。倘若你的願望是真實的,感應就快速;願望很薄弱,若有若無,感應也就薄弱。所以,自己一生有無成就,端在「發心」。

太虛法師的「菩薩學處」,未能辦成功,原因是真正發心作佛、作菩薩的人太少。真正發心作菩薩,就決定不受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若還受誘惑,菩薩就做不成了。這要靠自己,去克服煩惱習氣,才能獲得感應,得到助緣。

現在新加坡的外緣很成熟,這是佛菩薩的感應。我們從佛菩薩之應,就能體會到同修當中有感;若沒有感,怎麼可能有應?所以,同修當中,必定有真正發心要作菩薩,要做彌陀弟子之人,這個緣才會成熟,而沒有絲毫勉強,這是真實不虛。我們遇到如此殊勝的時節因緣,這更增強了我們的信願,於是我們就跟著成就。這真的像彭際清居士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緣分。若在如此殊勝的因緣之下,還是敵不過煩惱習氣,敵不過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將大好機緣當面錯過,真的非常可惜!

李木源居士發心真實,沒有一點私心,所以弘法事情能做成功,為大家做了增上緣。若他有一點私心,事情決定失敗,因為有私心就得不到三寶感應。倘若仍有感應,必定是魔來應,不是佛來應。佛、魔的辨別,不在外境,在內心。一念真誠,佛來感應;一念自私,魔來感應。所以,內心沒有一點私欲的念頭,才能感得諸佛來應。

【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

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不可以有我是你非、我正你邪。若還有自私自利、自以為是的念頭,就是煩惱習氣,心就不清淨、不平等,這就是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的障礙。好事最後變成魔境,就在這一念之差。佛菩薩的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看一切眾生是平等的,對一切眾生真誠恭敬。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才能獲得感應,獲得助緣。有了助緣,自行化他就方便了。

常常看別人的不是,自以為是,這是最大的過失。別人縱然造作五逆十惡的罪業,我們也要學佛菩薩,用慈眼觀之,他是一時迷惑鑄成大錯,他不是真心,真心裡沒有過失,他用的是妄心,所以被煩惱習氣所支配。諸佛菩薩看到這些人,是以憐憫心、清淨心、平等心待之,因為他的真心佛性絲毫無損,佛菩薩對他還是圓滿的恭敬。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所以對於作惡多端之人,「禮敬」並沒有減少一分。

這件事,我們能做到嗎?有分別、執著,就做不到。做不到就是眾生,就不是菩薩。要學菩薩,就要從此地學起,要真正做到對極惡之人,也歡喜贊歎他善的一面,絕口不提他惡的一面。不但不提,心裡痕跡都不落,心才真清淨,清淨心得大自在。我們看他也是一尊佛,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佛是這樣看待人的,我們學佛也要這樣看待人。他現在造惡只不過是一時胡塗,胡塗也有明白的一天;我們有義務幫助他,使他早點明白;他明白了,也會普度一切眾生,眾生就有福了。

心裡不要常想是非人我、恩恩怨怨,要常想佛的教誨,常思經義。以《無量壽經》為主,就要常想《無量壽經》的義理,將之變成自己的正思惟,應用在生活中,以佛眼觀世間,我們才真正成為彌陀弟子,真正是作菩薩,轉凡成聖。從心理轉,從行為轉,這是真實功德,希望大家共同勉勵。
 

上一篇:淨空法師:老實人的成就
下一篇:西寧大街上,我教會一位乞丐老人念阿彌陀佛!他現在已經愛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