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證嚴上人提倡遠離奢華回歸樸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證嚴法師眼見全球追求金錢游戲,一味朝著奢華一端傾斜,勢必引起風暴,未雨綢缪提出“清貧致福”的觀念。她所說的“清貧”不是貧窮,而是“回歸樸實”,提倡遠離奢華,重視心靈的富足。 然而,全球經濟海嘯,貧窮、失業的一端愈來愈多,單單台灣失業人數逾五十萬人,講“清貧”容易引起誤解。證嚴法師再提出“清平致富”。“清平”是以清淡平安的心靈,修心安分、勤儉務實。面對生活用清淨的心、多造福。“平”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富”是心中有愛,克制自己的欲,提升心靈的富足。佛法強調“觀機逗教”,就是面對不同“根機”與“時機”,提出對治教法。 然而,面對失業、待業者要如何度過全球性經濟風暴,要如何“清平致富”?唯有“安忍”於此時,才能“安住”於斯。“安忍”是佛教布施、持戒、安耐、精進、般若、禅定等六度中的第三度,意為安於忍辱。“六度相攝”指的是行布施時,同時攝屬持戒、安忍、精進、般若、禅定。好比一塊六個切面的金剛鑽,任何一道光線射入一面,其他五面也會呈現出耀眼的光芒。安忍的“忍”有三層的意義:“刃於心”是第一層意義,面對無可逆轉的失業、生活的困頓,要“忍耐”。其次是“認識”,認識原因、認識條件,知道自己缺失,從失敗中改正或重新學習、重新調整。忍的第三層意義為“安住”,也就是不動心。在忍耐、認識之後,面對橫逆才能安住。 不論是“清貧致福”或“清平致富”,在M型社會的兩端都能受用。因為“清貧致福”讓講究奢華風的一端,朝儉樸的中央靠攏;“清平致富”則是對於M型社會另一端,降低物欲,安頓心靈,回歸中央。二者都是強調安住於“簡約的生活”,以“簡單的飲食、簡樸的衣著、簡潔居家環境和簡便交通工具”來生活。 證嚴法師的觀機逗教的靈活性,可見一斑。
|
|
|
|
|
|
上一篇:關於法名
下一篇:蔡禮旭:幸福的感覺何處找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