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問答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極的厭世思想有什麼不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極的厭世思想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極的厭世思想混為一談,是十分錯誤的。厭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觀厭世,逃離現實的一種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對社會缺乏正確的認識,自己缺乏處世的勇氣和責任感。這種厭世避世思想缺乏度眾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隱士之類有之,生活處於逆境中的人也有之,但這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不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對虛幻假像掩蓋下的無常苦空世界本質的覺悟,和對常樂我淨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礎上的,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則是悲283不棄世,智284不墮世,就是說,要認識世界的無常苦空、虛幻不實的本質而放棄一切貪戀之心,但需要有濟世度眾的大慈285大悲心,不能放棄苦海眾生,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靜(墮入寂滅)。雖然破除了粗細286兩種轉世因緣,對虛幻的世界沒有絲毫貪戀之心,但為度化苦海眾生,需要處在世上,與眾生同甘共苦,承受眾生苦難,直到一切眾生脫離苦海。在處世期間,由於慧心常明,不會墮落為貪嗔癡諸惑的奴役,如像蓮藕,雖在泥中,卻能保持潔白如玉的品質,即生在泥中而不染。大乘出世思想的本質是消除無明貪戀之心,並不是厭惡和逃避現實,自求淨樂。身處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貪戀榮華富貴,這才是真正的佛教出世思想。在成佛之前需要無數世的福慧資糧成熟期,在這期間脫離不了粗細兩種生死287,想出世實際上出不去,仍須處在世上,既然避免不了轉世,就要積極創造轉世殊勝人身的福德因緣。在諸福德資糧中發利眾菩提心,行利眾諸善,戒自身諸惡行是最主要的。因此,悲觀厭世,放棄利眾善行,自己單獨尋求離世寂滅常樂是違背大乘教義的。
|
|
|
|
|
|
上一篇:對別的教派應持何種態度?
下一篇:認識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和‘見性開悟’有什麼不同?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