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一行禅師:太陽我的心36三世一毛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三世一毛端
施羅丁格爾關於時間的觀察結果鼓舞我們對於宇宙生命的相互依存性作進一步的禅觀。當我們觀察宇宙生命互即互入的本性時,我們有關內與外、一與多的概念就開始瓦解了。但是,只要我們還相信絕對的時間和絕對的空間是一切現象得以顯現的必要條件,那麼這些觀念就不會完全被丟開。在早期法相學派(theDharmalaksana)那兒,空間被視為生死之外的某種絕對實在。當中觀學派(the Madhyamika)興起之後, 時間和空間被看成是有關真實(即互為緣起)的一種虛妄觀念。既然《華嚴經》中所揭示的宇宙萬物互即互入的規律拒絕接受諸如內與外、大與小、一與多等等所謂真實的概念,它同樣不可能接受作為絕對實在的空間概念。至於時間,有關過去、現在、未來之間的概念區別也同樣被打破了。《華嚴經》上講,過去、未來可以被攝於現在,現在、過去可以被攝入未來,現在、未來可以被攝入過去,最後一切永恆可以被攝入一剎那(一種在可能意義上最短的時間段)。總而言之,時間像空間一樣,被打上了緣起的烙印,任一時刻中都含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入現在 亦入於未來 亦入於過去 三世一切劫 皆入於一念 不長亦不短 是為解脫境 我能入未來 所有一切劫 皆攝於一念。
《華嚴經》還講: "一塵遍含十方界 亦含三世一切劫 我於剎那見三世 亦於其中見十方。" "過去現在與未來 皆於一一毛端現 無盡佛土亦復然。"
從相對論看法界無盡緣起
《華嚴經》上講,時間與空間互相含攝,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兩千年以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進一步證實了這種時空不可分割的關系。時間被視為四維空間連續統中的第四維。這一理論駁斥了關於空間是宇宙賴以演生於其中的絕對永恆之框架的假設。關於時間是絕對普遍的觀念也同時遭到了摧毀。該理論宣稱,空間,簡單地說,就是在給定的參照系中事物之間的位置的有序化(positional Ordering),而時間只不過是在給定的參照系中事件按年月順序的有序化(chronological ordering)。
根據這個理論,時間只能是"當地的",而不是"普遍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這個概念只能用於"此",而不能用於宇宙中的其它地方。同樣的,"此"也只能用於這一刻之"現在",而不能用於過去或未來。這就是時空相互依存的原因。時空不可能相互獨立而存在。這一理論要求我們接受關於時空是相對性的這一科學發現,從而摒棄我們的諸如有限與無限、內與外、前與後等等觀念,這些觀念原是立足於無限的空間和永恆的時間這一假設的。假如我們仰望蒼穹,還想知道在宇宙最遙遠的邊緣之外有些什麼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尚沒有理解相對論,還沒有拋開絕對空間獨立於事物之外的觀念。假如我們問宇宙從何處開始,那是因為我們還相信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時間存在。相對論為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惜愛因斯坦並沒有把這個壯麗的宇宙飛船進一步導向通往真實世界的航途。
渡河之筏
自然科學的新發現,必然導致某些關於真實觀念的破產。相對論的功勞之一就是通過時空連續統的詳盡闡述推翻了經典時空觀念。根據相對論,每一事物都是一個四維結構,都位於一個彎曲的四維時空當中。拋棄了歐裡幾得的三維直線之宇宙模式,愛因斯坦設想,宇宙是由曲線構成的四維時空連續統。1917年他提出了這樣一種宇宙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宇宙空間被視作以時間為軸心的四維超空間體上的一個三維面。假如我們試圖把這一模式想象為一個球體,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一個球體,而是一個超圓柱體,這個超圓柱體是由每一分鐘是一個孤立的球構成的,頗似電影中孤立之鏡頭的連續。愛因斯坦的宇宙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因為它是由彎曲的時空線構成的,而不是由同時屬於時空的孤立的直線構成的。爬行在凳子上的螞蟻可以永遠地一直向前走,但永遠不會到達終點,因為它是在一條彎曲的路上行走。但是螞蟻呆在凳子上(走不出凳子),這就是它的局限。愛因斯坦的宇宙模式從直線中得出一般性結論,將有限與無限統一起來了。
然而,假如無窮的時間與無限的空間僅僅是概念形式,那麼,彎曲的四維時空連續統,雖然更接近真實,也仍然還是另一種概念形式。假設沒有事物出現空間便不可想象,那麽,涉及到事物與運動的觀念時,四維空間亦不過是思維的產物。時空曲線只能被視作代替三維空間、無限時間以及直線等觀念的另一種觀念。好比我們過河之後,扔掉筏子,四維時空觀念也必須放下。
|
|
|
|
|
|
上一篇:孝敬的疑惑
下一篇:一行禅師:太陽我的心37能放下才能發現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