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成佛保證班:極樂世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本文原載《人生》雜志(作者:胡進杉)

極樂世界是成佛的保證班,
因這裡的眾生壽命無限,藉著阿彌陀佛的願力,
即追求無上菩提的決心和行動不退轉,
故只要來生此國,無論智慧高低,
保證最後必定成佛,永離輪回之苦。

按此在新窗口浏覽圖片
上圖:手繪極樂世界圖(選)
--------------------------------------------------------------------------------

  《佛說阿彌陀經》是姚秦弘始四年(西元402年)二月八日鸠摩羅什(Kumarajiva)大師奉秦主姚興之命譯於長安逍遙園,它與《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合稱為《淨土三經》 ,是淨土宗立宗所依據的三部根本經典,而以本經為最被持誦的一部,尤其宋明以後,更成為各大宗派每日朝暮課誦必誦的經典。

  其次,一般的佛經都是釋尊應某人的請法才說,而本經與前二經不同,乃佛不待他人所問而對捨利弗等阿羅漢及眾菩薩天人自行開口所說,不若《佛說無量壽經》是應阿難之請而說,《佛說觀無量壽經》是應韋提希夫人之請而說,蓋釋尊臨涅盤之際,悲心迫切,憫念眾生,不得不說出本經,以歸結其出世的本懷。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成就

  “淨土”是指清淨的國土,乃諸佛清淨功德所莊嚴的處所,是相對於我們居住充滿五濁的穢土娑婆世界而言。佛教的淨土非常之多,較有名的有彌勒菩薩的淨土、藥師佛的淨土、阿閦佛的淨土,及阿彌陀佛的淨土,但唐朝之後,在所有流行於中國的淨土思想中,以阿彌陀佛的淨土信仰弘揚最廣。

  阿彌陀佛的淨土,《佛說觀無量壽經》和本經都稱為“極樂世界”,而《佛說無量壽經》名為“安樂世界”,“極樂”其相對應的梵文sukhavati,意為“有樂、安樂”,即只有樂沒有苦的世界,本經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它位於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的西方,離這裡有十萬億佛土之遠。

  淨土都是諸佛於未成佛時所發的本願所成就的,“極樂世界”亦然,依據《佛說無量壽經》的記載,從前有一國王,由於聽聞世自在王 (Loke~vararija)如來的說法而捨棄王位出家,名法藏(Dharmakara)比丘,他發無上菩提心,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而立下了四十八項莊嚴佛土利樂眾生的大願,經累劫修行而於十劫前成佛,號阿彌陀佛(Amita),此世界即其所成就的淨土,作為救濟眾生,來生此地者修行的道場,並勸誘眾生能發願生到這個淨土。


  極樂世界之殊勝

  這個淨土有什麼特色?

  首先就生存的環境即所謂的“依報”來說,極樂世界的四邊有七重欄干圍繞,層層保護,地上有七重並排的多羅樹,樹上掛著系有鈴铛的羅網,這些都是金、銀、琉璃、玻璃等四種珍寶所構成,華麗莊嚴。又有七種珍寶——上述四寶加上珊瑚、瑪瑙、琥珀——建造的水池,池中充滿具有清淨、香潔、甘美、潤澤等八種特性的水,池底完全用金沙鋪成,池邊的階道,也由金、銀、琉璃、玻璃四寶合成。

  岸上有樓閣,用七寶莊飾得非常富麗堂皇。池中長滿了蓮花,大如車輪,有青、黃、紅、白等各種顏色,煥發出青、黃、紅、白等各色的光芒,既美妙又高潔芬芳。淨土的地面也用黃金鋪成,空中的樂器經常演奏著微妙的天樂,白天晚上各下三次曼陀羅花雨,該地的眾生於每日清晨用籃子裝滿這些花,往他方國土去供養十萬億諸佛,並在午前回到原地飯食休息。

  極樂世界沒有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阿彌陀佛為了度化眾生,特別變現出白鹄、白鶴、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這些鳥每天早晚六次鳴唱著優雅和諧的歌聲,演誦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佛法義理;而樹上的鈴铛,當被微風吹動,自然發出百千種悅耳的聲響,聽到這些聲音的人,莫不憶念起佛、法、僧三寶的恩德。在這個極樂世界,日常用品、衣服首飾、百味飲食,以及屋捨房子,種種形色款式,無不隨著各人的想望,心中一念就出現在眼前。

  其次,極樂世界住的是些什麼樣的人?

  即所謂的“正報”為如何。依《佛說無量壽經》的說法,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具備了最圓滿的三十二種妙相,肢體健全沒有任何欠缺,個個充滿智慧,毫不費力的證悟了諸法的真谛,和體會一切經典的精要,他們具有各種神通力,壽命無限,都安住於對追求無上菩提心決不退轉的“正定聚”之中,必定會證得究竟的佛果。

  此地的眾生,對任何事物已無執著,往返靜止,起居動靜,一切都不牽掛,隨意自在。心情柔軟,從不暴躁發怒,也不與別人計較爭斗,樂愛佛法,生性慈悲,勤於助人,都是阿羅漢,都是菩薩,甚至於許多是再經歷一生就能成佛的“一生補處”者。

  此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他的光明無限無量,能普照十方世界,沒有障礙,此光可消除眾生的貪瞋癡三毒,令其心安體健,滿懷歡喜而起學法尊道之心,其壽命也是無限,他現正在說法,弟子有無量無數。在阿彌陀佛旁邊有兩位作為助手的脅侍菩薩: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這兩位在所有菩薩中是最尊第一,他們的妙相和佛一樣,其威神光明也能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聽到看到這二尊菩薩的眾生,都能獲得無量福報消除累劫罪障,他們演說妙法,也協助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國土的眾生。

  極樂世界,成佛保證班

  釋迦牟尼佛及後世的許多高僧大德都勸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為什麼?就是要徹底解決“苦”的問題,要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也是佛教立教的根本宗旨。

  “苦”依佛教的分析有二種:一是現世之苦,一是輪回之苦。前者指此生當世所受的苦,又可分為遍於肉體方面的生、老、病、死四苦,和遍於精神方面的愛別離(與心愛的人生離死別)、怨憎會(與嫌惡的人共同生活相處)、求不得(不如意、欲望無法滿足)、五盛陰苦(構成身心的色、受、想、行、識五個要素所產生的煩惱)四苦,兩者也合稱為“八苦”,而肉體與精神復彼此影響,肉體的病痛會造成心理的苦楚,心理的悲痛也會產生肉體的疾病,苦苦交相影響,輾轉加劇,如亂麻糾結,永無止境。

  其次是輪回之苦。依佛教的概念,眾生的生命並非只有這一生,它是無始無盡,還沒有成佛之前,每個眾生都受自己的業力的控制,必須在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牲道、惡鬼道、地獄道等六道中輪回投生受報,六道裡面除了天道比人道樂多苦少外,其余諸道之痛苦,實難想像,而天之福報亦有時而盡,業報現前,終必淪落到其它五道去,其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修行成佛,脫離輪回,沒有輪回之苦也就同時解除了現世之苦。
  成佛有八萬四千個法門,為什麼要選擇往生極樂世界呢?因極樂世界有很多優勢,許多成佛助緣。

  首先,極樂世界清淨安穩,無天災地變,生於該國者壽量無限,相貌莊嚴、諸根圓滿,無生老病死之苦,神通自在,智慧明敏,相處者皆是善知識,性情柔軟,慈悲敬愛,了無嗔恚爭斗,一切所求隨心如意,故無愛別離、怨憎會諸四苦,此世界但有諸樂,既無現世諸苦,也少障礙學佛的修行。

  其次,極樂世界風聲鳥鳴,皆是法音,所遇者無非阿羅漢、菩薩,彼此砥勵法行,無時不沐浴在佛法之中,每天人人藉其神足,來往十方世界供養諸佛,積聚功德,而教主阿彌陀佛現正住世演說妙法,觀世音、大勢至二大士復輔佐宣道,生於此世界能蒙佛親自教導加被,所受法益無有限量,因此極樂世界是學法的最佳場所。

  第三,釋尊不只希望修行者“離苦得樂”,更勉勵修行者去救度眾生,讓所有的眾生都能“離苦得樂”,為了救度眾生,必須成佛才有此能耐,因此勸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並不是把這裡當“天堂”,只是安息享樂,它的終極目地是成佛。

  而極樂世界是成佛的保證班,因這裡的眾生壽命無限,修行者不會有“隔生即忘”之憾——由於投胎降生而忘卻前世的學行。他的成就只有累進、不會退損,並且藉著阿彌陀佛的願力,生極樂世界者,都是智慧勇猛,都是“不退轉者”,即追求無上菩提的決心和行動,決不退卻、遲疑、改變、停滯,故只要來生此國,無論智慧高低,保證他最後必定成佛,永離輪回之苦。

  第四,淨土的修行方法相對於其它的法門是最容易學習、效果最好的“易行道”,只要具有至誠不虛的求法之心,對阿彌陀佛願力的深摯信心,及往生極樂世界的悲切願心,一心念誦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

  漢地最興淨土法門

  由於上述四項特色,淨土法門在漢傳佛教地區廣受信眾的歡喜奉行,歷代修持及往生極樂世界的僧俗男女比比皆是,他們的故事也被輯錄成冊刊行流傳,如唐·道先《往生西方淨土刪傳》、末·戒珠《淨土往生傳》、明·袾宏《往生集》、清·彭希涑《淨土聖賢錄》、清·瑞璋《西舫匯征》等書。

  故事的主角不乏赫赫有名之士,如李白、白居易、蘇轼等,《西舫匯征》說李白曾用泥金畫西方淨土變相,並作序:“……圖畫了在眼,願托彼道場,以此功德海,冥佑為舟梁,八十億劫罪,如風掃輕霜,庶觀無量壽,長覩玉毫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希望命終後能到那裡瞻仰阿彌陀佛慈容。

  大詩人自居易虔信佛法,捨家宅為“香山寺”,晚年中風,曾請人繪極樂世界一部,夙夜頂禮,發願往生彼國——“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眾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所”。宋代的文豪蘇轼,號“東坡居士”,貶官南遷時,隨身都攜帶阿彌陀佛畫像,有人問他這是做什麼,答說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公據”(護照),他母親死時,也請人畫阿彌陀佛聖像以薦往生,這二則故事都收在《往生集》中。

  唐代佛教的十大宗派,宋元以後以淨土宗為最盛,有“家家彌陀,戶戶觀音”之稱,無怪乎印光大師要贊歎說:“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歸此法界。”
 

上一篇:一句彌陀聖號 真實不可思議
下一篇:為什麼不能隨便發不良誓願或說不吉利的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