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既養且敬方為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的一位鄰居雖與父母分居,卻是個左鄰右捨無不誇獎的孝子:每月按時給年近古稀的父母,送數額不算少的生活費,據說,他妻子在錢財上也從不吝啬,老人的生活可謂豐衣足食。然而老人仍時常歎氣,原因是在生活上兒子、兒媳對他們都沒的說,只是除了送錢、送東西以外,很少再看到他們的影子。
&n
bsp; 看來,物質生活固然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僅此還不夠,因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就是人還要有精神生活,二者兼備,才稱得上美滿幸福,而後者在人的晚年生活中尤為重要。孔子曾說過:“今之孝,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強調對父母不僅要做到“能養”,還要“敬”,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所謂“敬”,用現在的話來說,即“精神贍養”。所以為人子女者,不可像我的那位鄰居那樣,簡單地將孝心物化為金錢,自以為在物質上善待父母,就算行了反哺之義,盡了孝道。其實,在物質生活都已經大幅提高的現今社會,“養老”容易“敬老”難。比如幾代同堂的家庭,在禮節上尤要注意長幼有序;處理一些家庭問題時,盡可能多地征求和采納老人的意見,使其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仍有不可忽視的地位;與父母分居的還要勤加探視,多給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機會;父母入住社會福利機構的,子女更應常去看望,使老人免生失落感。
只要有孝心在,以上所說其實人人都可以做到。前些年,黑龍江省有個72歲的王一民老漢,當他看到年近百歲的老母親整天在家裡扒窗子往外瞅光景的模樣時,心裡很難受。於是,他弄了輛三輪車,搭上篷子,裡面鋪上厚厚的4床被子,讓老母坐上,自己腳踏三輪車拉著老母親到吉林、沈陽、秦皇島、北京、石家莊、濟南等地旅游觀光,他的目標是要拉著母親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一位古稀老人為了讓老母親精神愉悅,尚能腳踏三輪拉著老母游走四方,我們還有什麼顏面為自己尋找對老人“養”而不“敬”的理由呢?
 

上一篇:印光大師:念佛解怨愈病
下一篇:中年女子28年資助上百人花費近百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