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是非止於智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佛陀成道後,第一次度了五比丘,而後有五十位青年跟著耶捨來皈投於佛陀的座下,接著有三迦葉、捨利弗、目犍連等都帶著他們的弟子來皈依,所以佛陀的僧團很快地增加到一千多人:你們若常讀誦《阿彌陀經》就會念到“千二百五十人俱”逗一句,這是經典中形容佛陀僧團的浩大。
當時,佛陀帶著這群弟子游化在恆河兩岸,到處弘法利生。有一次,佛陀和弟子們到了王捨城,佛陀將僧伽安頓在精捨裡,白天他們仍過著和往常一樣的生活,大清早就必須出外托缽。可是,比丘們托缽時,看到城裡的人都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到底在議論什麼呢?
原來是怕佛陀和僧眾進城;因而有這樣的傳言——佛陀所到的地方,許多很優秀、頗有成就的青年或中年人都會被佛陀引度出家。所以,有兒子的父母很害怕兒子會出家;婦女也很惶恐,害怕她們的丈夫會被引度、一去不回,這傳言帶給當地人一陣騷動不安。
因此,比丘們若要向年輕的婦女托缽,那些婦女就會趕快把門關上;有兒子的父母看到比丘來了,也趕緊關門避開,像這樣的情形,在城裡很普遍,一戶傳一戶,真是人心惶惶。有一天早晨,比丘們要出門前就向佛陀提出這件事,報告他們在城內所遇到的情況。佛陀跟弟子們說:“這些是非不會太久的,頂多七天就會過去了;只要我們行正、言正,言行合一,這種是非很快就會過去,不會超過七天。”比丘們聽到佛陀這麼說就很安心地繼續去托缽。
經過了七天,大家看到佛陀莊嚴的相貌,又聽到佛陀所說的真理——佛陀宣講四眾弟子的法門;有出家弟子的規則,也有在家弟子應該受持的規則,大家聽了以後才知道信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修行不必守出家的規矩,因為在家居士有在家的規則,可以過“佛教家庭”的生活,也有適合在家居士的修持法門,所以大家就心安了。是非不但就此消除,而且人們對佛陀更加敬仰,對僧伽的供養也恢復了,在王捨城大家都很敬重三寶,並且確實奉行三寶的教法。
由這段經過可知,一般人都難免會有猜測的心理,很容易聽信流言,這就是“是非”易行的原因。而佛陀只抱著“行正、言正、心正”的態度應對,他不動聲色、隨順機緣教化,“是非”自然消除,也正是“是非止於智者”的證明。
現代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猜疑、互相明爭暗斗;而學佛必定要學習佛陀的精神,抱持心正、言正、行正的態度不必多管是非,同時也應學習當聽到、看到、感覺到是非時就“到此為止”讓它消除掉。唯有如此,生活才會快樂自在,而不會被卷入是非的漩渦中。 (證嚴法師講述)
|
|
|
|
|
|
上一篇:為什麼說念佛打坐比其它打坐方法更安全可靠又有能量?打坐的
下一篇:淨空法師:怎麼樣念佛?念佛有三個秘訣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