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請笑一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曾和一位某百貨公司的人事部主管邂逅。談起用人時,他說:“我寧肯用一位小學未畢業的女職員-----如果她有一個可愛的微笑,而不雇傭一位面孔冷淡的經濟學博士。”

  微笑為什麼會讓你如此傾心呢?


  “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人與人交流的入口,笑不需要別人的教導,也不需要頻頻的練習。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真的笑。”


  他的話引人深思。


  《歌聲與微笑》,是一道動聽的歌。甜美的童聲唱著“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在歌聲中,或許你渾然不覺,微笑,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你也許五音不全,不能唱一支完整歌曲,但你在聆聽這首歌時,你必不會吝惜你的微笑。
  西方著名《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矜持的,她的微笑使整個世界為之迷狂,令人心醉神迷。


  而東方的龍門石窟裡,毗盧遮那佛臉上的微笑,是集智慧、高貴、寧靜、平和於一體的微笑。那微笑使整個世界為之寧靜。只要你抬起頭來專注於他的微笑,片刻間你就會心淨如水。你或許寂寞、或許沮喪、或許淒涼的神情,馬上就會生動、溫煦起來。


  一個故事說,有個突然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的婦人,急於要使人對她發生愉快的印象。她花了很多錢買了鑽石、珍珠,還有貂皮大衣,分贈給親戚、朋友。


  她臉上所帶的神情是自私與鄙薄的,雖然她笑容滿面。她的一個得到大量饋贈的侄女說:我多麼希望得到她發自內心的微笑。


  我認識一位在證券交易所就職的中年女性。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務負擔重,她時有身心疲憊的感覺。她的脾氣不知不覺中在變壞,她與家人的關系也日趨緊張。


  她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她決心用微笑改變自己。


  早晨,當梳頭的時候,她對著鏡中的自己微笑;吃早飯時,她對丈夫和兒子微笑;出門對開電梯的大媽微笑著說一聲“早”;站在交易所的櫃台後面,她對認識和不認識的客戶微笑;忙碌的操作間隙,她對同事微笑。


  剛開始,她覺得很別扭、很勉強。但她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她強迫自己記住這樣的話:“快樂就在那裡,並且早已經在那裡了。重新得到快樂的途徑,就是快樂地行動、言語、思想。”


  不久,大約過了三個星期,她就發覺快樂確實回到了她的心中。當她由心而發的微笑時,人人都對她微笑。


  “我覺得微笑每天都帶給我許多財富。”這個曾經被認為脾氣最壞的人微笑著說,“我現在是一個快樂的人了,一個能夠感受生活美好的人了。”


  據心理學家研究,微笑與形象之間有著一種微妙、奇特的關系。微笑作為一種面部表情,它不僅是形象的外在表現,而且也反映著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一個面帶真誠微笑的人,往往會是一個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人,一個對工作、生活、親人、朋友充滿熱情的人。


  早晨出門,有明麗的陽光,和照的春風,清新的空氣,再有張張微笑的臉,相互真誠地道一聲:早晨好!這一天,工作和學習都會順利和成功。


  傍晚回家,有黃暈的燈光,輕柔的晚風,燃燒的紅霞,還有張張微笑的臉,相互道一聲:明天見!這一晚,心靈和情懷都會得到撫慰和溫暖。


  在公共場所,不慎碰痛了別人,以微笑致歉,那就立即會消除對方的不滿情緒。


  在滿員的電梯中你被迫擠了別人,你的微笑意味著:我不是有意侵犯你,請原諒。


  在一家餐館裡,當你必須坐到另一位客人旁邊時,你的微笑表示:我不想妨礙你,但這是唯一的空位子。


  面對不需要或者無法用言語安慰的不幸,微笑是真情的慰籍,一縷同情而鼓勵的笑容,會支持不幸者直起腰桿。


  面對莫須有的誣陷,微笑者是有力的反擊。嘴角一絲冷峻而不屑的微笑,令誹謗者落荒而逃。


  面對不能接受的邀請、禮品,微笑是人格的折射。委婉而保持距離的微笑,在彬彬有禮中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拒絕。


  微笑是一份不花錢的禮物。同時,它又是一份最可珍貴的禮物。


  學習微笑,你就會發現,簡簡單單的微笑,可真是妙不可言!


  微笑只需要使用13塊面部肌肉,皺眉蹙額卻要動用47塊面部肌肉,微笑多麼省力?請笑一笑。


  笑一笑困難麼?你看出生剛兩個月的嬰兒,見了母親的微笑,就會跟著露出陽光般的笑臉。


  你發現沒有,整日愁眉苦臉的人,往往會錯過這世界上最美的風景。


  想一想,沒有笑聲的世界,該是多麼寂寞;沒有笑聲的人生,該是多麼乏味!


 

上一篇:適可而止莫貪圖
下一篇:心理學家“三金句”教您解心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