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念佛可以消除煩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我們念佛人在念佛修法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如何念佛妄念才會減少?為什麼念佛時妄念反而比往常要多、要亂?這是什麼個道理?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找不到答案,念佛就提不起興趣,無法持久,越念反而心越亂,如此還不如不念,念念就退轉了,最後干脆就不念了。這是淨宗念佛學人的通病。
一般來說,開始修法時都會遇到這種情形,但千萬不要灰心、氣餒。我們試想無時劫來無量的習氣想要在短短的一時之間將這些習氣改正過來,讓它不起妄想,不生分別,談何容易!
我們每天念頭裡想的無非是些名利權情、是非人我的事情,天天追求的都是生活上的享受、物質上的滿足,稍為不如我意就產生嗔恚、煩惱的心。突然間想要將習氣斷除豈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故務必要下相當的決心與毅力不可。非但如此,而且還要有堅定的恆心與百折不饒的精神與勇氣。我們要痛定思痛,徹底的認清楚我為什麼要念佛,念佛的目的又是什麼?知道了解念佛的功德利益,確實相信佛所教誨的道理真實不虛,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煩惱與痛苦,讓我們身心得到安樂自在。若能一念覺悟,真正看破世間一切的榮華富貴、名利聲色,就如同浮雲掠過般地剎那不住,不可以認真,否則就是作繭自縛,自作自受,衍生無盡的煩惱。所以古人說:【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執手一雙,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我們想想,人在還沒有吞下這口氣之前是否有如古人所說的機關算盡,天天都在為自己打算,計劃東、計劃西的,在臨死之前還是不肯放下,念念還想著世情不放,還在為子孫兒女牽腸掛肚,難道不覺活得很累嗎?!人已經到了剩下最後一口氣還在操心、憂慮,是不是想不開呢?!做人何必那麼辛苦。所為何來呢?
人死之時,這裡是百般的不捨,牽腸掛肚,為子女操心,一口氣咽不下去,而那裡是縱情欲樂,毫無羁絆,自在高興的過日子,哪裡會想到親人即將永隔,有離別不捨之苦,哪裡還想到有人在為他們擔心;縱然想到了也不過傷感一下,掉一兩滴眼淚而已,一會兒又忘了。有時親人過世還不如自己所眷養的寵物死了,可以傷心難過好一陣子,久久還不能平息。為什麼我們就是想不透呢!還要對於世情看得如此重呢!
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都是假的,無可眷戀。所謂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不曾帶走一分一毫,能帶走的只有這一生所造的善惡業而已。所以佛門中有句話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而真正能陪我們流轉生死的是我們這一生所造作的善惡業力。為了來世不再有輪回生死之苦,我們就要念佛,念佛就是為了【了生脫死】修善積德。
念佛時心要專、意要誠。專則沒有二念,一心念佛,放下萬緣;誠則真誠不二,把自欺放下、虛假放下,然後老老實實念佛。念佛時,無論任何境緣現前干擾,都要無動於衷。即便妄念紛飛,還是集中心力念這一句佛號。我們要明白,我們的妄念本來就念念不止,從來沒有中斷過,不是念佛時妄念才多,只是念佛時心靜了下來;當心沉澱下來時妄念相對不斷地湧現出來,所以顯得特別多。
我們念佛如何才能得力?當念佛時,外在的環境無論如何吵雜,還是守住這一念心,如如不動。憶佛、念佛,所謂【心想佛、口念佛、眼觀佛、耳聽佛、鼻嗅香、身禮佛】如此就能六跟都攝、淨念相繼。開始時,功夫不繼,當然會被外塵境緣所干擾,所以要集中精神,全部注意力就放在這一句佛號上。煩惱妄想雖多,要念到煩惱妄想一起就以這一句佛號伏住;就以這一句佛號來代替一切的煩惱,念到煩惱消除為止,則這一句佛號才算得力。
須知,念佛就是【修定】,就以這一句佛號來止住一切妄念。所以念佛時,無論善惡境緣現前時都要放下,提起一句佛號作為正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地念才是至心稱念。佛在《地藏經》說【至心念佛一聲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若不能至誠,只是「有口而無心」,與佛即不能感應。故念佛時,口裡念佛,心裡要想佛,行為當中有佛,日常生活作息一切動用之中都要有佛,這才是真正的念佛。換句話說,所謂「念佛」,不是嘴裡念佛而所作所為,一切的行為、舉止,都有悖如來的法教,與佛的心願解行都不能相應。那麼,非但不是念佛,也沒有功德可言,還造作了無量無邊的罪業。因為念佛人口是心非,行為舉止破壞了如來的法教,迷惑了世人,讓人覺得為什麼念佛人心量還那麼狹窄,心地不善,處處還會與人計較,爭長道短,人我是非心不斷,因而破壞了佛法的形象,以至令人不敢學佛。如此念佛如何能夠成就。所以念佛想要功夫得力,一定要擴大心量,要念念為眾生、念念為佛法,放下自我,全心一念,一念全體,除佛念外還是佛念,如此功夫才能提升。
|
|
|
|
|
|
上一篇:密教聶達沃茲上師親歷的中陰幻境
下一篇:宣化上人:真“龍”求皈依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