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何我們活得不快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何我們活得不快樂

心念,就像空中的雲霧。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無利無害的;一旦分別執著,則有百害而無一利。

真正令你受盡折磨的,實際上是心魔

在佛陀的教言裡,經常會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們認為這是指魔王波旬,但實際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們的無明迷亂。

這個魔王每天躲在愚癡的陰暗角落裡,為阻礙我們獲得永恆的安樂,不斷射來五支箭——貪心、嗔心、吝啬、傲慢、嫉妒,讓中箭者飽嘗生不如死的劇苦。為了斷除他每日對我們的傷害,最殊勝的對治方法,就是證悟一切萬法的本性,這既是文殊菩薩手中的“智慧寶劍”。

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哪怕身處睡夢中,都渴望安樂無恙、遠離痛苦,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賜予我們這些。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正在安享無邊快樂,有人卻感受劇烈痛苦,這種巨大的差異,難道是隨他們各自心意而變現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誰也不願遭受痛苦。

就拿財富而言,絕大多數人都願意擁有,而不希望自己一貧如洗。但如果前世沒有積累福德,今生即使非常渴望,拼命追求,也往往事與願違。

當然,我們所感受的這些苦,若從外境尋找,其始作俑者根本不存在。假如真有一個“苦難創造者”,那對他恨之入骨也無可厚非。但往外去苦苦尋覓的話,結果必然是徒勞無獲。

真正令我們受盡折磨的,實際上是內在的魔王。他陰險地藏在我們心裡,輕易發現不了其蹤跡;他時時與我們形影不離,所以摧殘我們非常方便。在他的蹂躏之下,我們就像奴僕一樣,毫無自由可言,不斷遍嘗著各種苦楚。

但極為可悲的是,大多數時候,我們卻根本不知道誰在捉弄自己,所以想要滅掉他,可以說難如登天。

有多少傲慢、貪心、吝啬、嗔心、愚癡,你就有多少苦

魔王躲在我們心靈最深處,不斷射出的五支箭,也叫“花箭”。它表面上看去相當吸引人,令人不禁心向往之,可一旦射中了我們的心,就能引發令人顫抖的大苦。

所以,這五支花箭,又號稱魔王幻變出來的五大魔。對此,我們應細心辨認,不要掉以輕心。

能把我們扔到很低賤地步的,叫傲慢魔鬼;

對男人或是女人,乃至外境一切美妙的色、聲、香、味、觸等,生起愛念,內心因此而受到束縛,這叫貪心魔;

可以把我們引入三惡趣的,是吝啬魔;

將自己和別人的善根全部摧毀的,是嗔心魔;

對別人生起競爭心,希望他不要得到名聲財富,嘴上也經常對他說是道非,這叫嫉妒魔。

無始以來,這些魔時時刻刻都在損惱我們,給我們帶來了難以言喻的痛苦。若能早日認清這一點,相信不管是誰,一剎那也不願與這些煩惱大敵共處。

當然,這五大魔的首腦,就是魔王——愚癡魔,只有睜開了智慧的雙眼,才能完全擺脫他的誘惑。或者,還可以先用智慧寶劍把魔王的五種幻術全部斬破,這時魔王只能乖乖就擒,無力反抗了。

因此,不管顯宗還是密宗,最根本的就是要證悟心的本性,如此一來,所有魔眾才會無所遁形,自然而然消失。

貪也是白貪

我們對一切人事物,都不應該生起貪心。為什麼呢?因為那些引生貪欲的外境,若去觀察其本體,不過像水泡一樣沒有實義,又有什麼可貪的呢?

外境既然無實有,再往內觀察自己的心,它也同樣不存在。盡管我們生起的每個心念,看似真真切切、實實在在,但若仔細去剖析,就會發現它是剎那性的,當下生、當下滅,本體猶如虛空,了不可得。

既然所貪的“境”不存在,能貪的“心”也沒有,那又豈能生起貪心!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貪心根本不存在,為什麼我仍在貪執呢?”這確實令人非常遺憾。因為凡夫被無明所障蔽,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往往當成了真實不虛,進而不斷產生執著、煩惱、痛苦……說白了,這完全是作繭自縛、自作自受。

當然,明白了貪心是空性的,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還要證悟。就像一個人只是理論上懂得了怎麼開車,卻從來沒付諸行動的話,那不叫真正會開車。

證悟的方法,在佛教中有很多,我們可以用中觀的方法來推理、觀察,也可以用大手印、大圓滿的竅訣,借助於上師的加持而現見心性。但不管用哪一種,大家務必要牢記:一切法在究竟上雖然是空性,但對空性也不能執著!

越吝啬,活得越窮

在生活中,有些人對於財物,連自己都捨不得享用,布施別人就更不可能了。

這種人在臨死之際,其吝啬本性會對解脫產生巨大的障礙,命終後甚至會轉生成餓鬼。即便再生為人,也必然恆常感受貧窮之苦,生生世世都與財富無緣。

所以,我們務必要想方設法斷除吝啬。

盡量像對待母親一樣原諒怨敵

不管是什麼樣的怨敵,哪怕他再傷害我們,我們也不應生起嗔心,而要盡量把他觀成自己的母親,修慈悲心。

佛教中有充足的依據可以證明:無始以來,輪回中的每一個眾生,都曾當過我的母親。她們含辛茹苦地哺育我,盡最大的愛心來照顧我,將自己最珍貴的全部給我…..

這些母親們對我恩重如山,但因業力的嘲弄,她今生已經忘記了我,甚至成了我的怨敵。若不是這樣身不由己,她又何嘗願意把痛苦施加在我的身上?

想當初我生病時,母親不管我的行為多麼粗暴蠻橫,都任勞任怨、噓寒問暖、百般慈愛地呵護我。而今,母親因長時漂泊於難忍的輪回苦海中,不幸得了“病”,已不認識我了。對於無有依怙的她,我又豈能因為一點點傷害,就把她當成不共戴天的敵人?

所以,當怨敵損害我們時,我們應當這樣觀想,不但不能對他恨之入骨、想要報復,還應從內心中真切地發願:祈求上師三寶加持,願他早日獲得安樂,永遠脫離苦海!

別人有福報,一定要隨喜

作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來眾生的快樂應該由我來給予,但現在他們以自身的福德,獲得了名聞利養,對此我又怎能心生嫉妒呢?

就像作為兒子,本來需要父母給錢,但現在他憑借自己的能力賺了不少錢,父母對此嫉妒的話,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因此,當別人在財富、聲譽、權勢等方面比較圓滿時,我們不應該生嫉妒心,否則就是著魔了。

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別猛烈,看到別人名聲大了、錢財多了,內心就特別難受,好像自己的福報被奪走了一樣。但實際上,別人擁有的一切,跟你半點關系也沒有。就算他有財有勢、功成名就,那也都是他的福報,你再怎麼嫉妒,自己也得不到一點一滴。

在我們五明佛學院,三四百個堪布、活佛彼此之間並沒有嫉妒心,大家互相贊歎功德,如此無論是住在這裡,還是到了別的地方,各自都會相應得到一些名聲。

而現在某些人,認為別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妨礙;別人若是名譽掃地,自己便會聲名鵲起,這無疑是在癡心妄想。

其實,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擁有圓滿功德,對你個人的名聲也不會造成絲毫損害;反之,假如所有人都活在窮困潦倒中,你也不可能從中得到什麼聲譽。因此,當別人具有福報時在,我們沒必要嫉妒不已,而應當生起歡喜心,由衷地隨喜!

“在整個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

傲慢,就是對自己的學問和財富等,生起一種滿足之感,並在語言、行為中表現出來。

現在許多人不明白,自己的財富、地位、才華等一切,只不過是前世行善的果報。若是耽著於此而夜郎自大,定會將原有的善根毀壞,心中再也生不出功德。

有傲慢心的人,總認為自己的智慧出類拔萃、才華傲視群雄,但只要認真去觀察,就會明白這些根本不值一提。在一段時期內,或者特定的小范圍裡,你的才華或長相等各方面,或許確有過人之處,但不要忘了:在這世上,還有無數人千百萬倍地超勝於你。

退一步說,縱然你的功德在凡夫中無人能及,但在聖者當中,肯定是有超過你的人。並且你這種所謂的功德,也並非永存,它只是因緣聚合的產物,十分無常。

當年我在石渠求學時,遇到了大善知識秋吉堪布、班澤堪布。對於秋吉堪布,我雖然不太了解,但自以為在智慧上遠勝於他。可沒想到,他的功德和境界非常不可思議,終其一生都在修持甚深法要,臨圓寂前還在為弟子們傳授佛法,以聞思修行圓滿了自己的一生。

至於班澤堪布,我曾在他面前聽過五部大論等許多佛法。以前就聽說他的智慧和人格非常好,後來我以為他已經老了,可能糊塗了,但兩年前和他相遇時,我發現他的智慧有增無減,身上卻沒有點滴傲慢,人格仍十分賢善,做任何事都非常認真,讓我不得不暗自贊歎:“真正的修行人,就該像他那樣!”

我以為自己年輕時的智慧超越他們,但時至晚年,他們卻已把我遠遠甩在了後頭。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有些功德只是暫時的,沒必要因此而沾沾自喜。

當年,在我的上師托嘎如意寶身旁,智慧卓越、嚴守淨戒的修行人,猶如天上繁星那麼多。可到了現在,不少人已墮落到了極為卑劣的地步。反而,過去有些戒律不清淨、智慧比較淺薄的人,如今卻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回顧這些歷史足以看出:即便我們現在有智慧、有福德,這些也並非一成不變,實在不應以此而輕視他人。

要知道,別人心中隱含的功德,我們在沒有證得他心通之前,根本無法現量見到。有些人的言行舉止,盡管看起來不太如法,但實際上,他內在的功德,說不定如海一樣廣大。所以,我們對誰都不應輕視與傲慢。

作為業障深重的凡夫,不管是什麼人,煩惱與功德都相互摻雜,就像糞便中混合著妙藥,對此我們又有什麼可得意的?假如因為自己有了少許功德就開始傲慢,那為什麼不因煩惱熾盛而心生慚愧呢?

仲敦巴尊者說過:“在整個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阿底峽尊者也說:“自己若有學問,就會特別謙虛地對待別人。”這些具有殊勝功德、遠離一切過患的大成就者,對所有眾生尚且一視同仁、十分謙遜,我們凡夫的過患如塵垢一樣多,又憑什麼理直氣壯地傲氣沖天呢?

極為傲慢、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是中了魔王的花箭,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應學會謙虛、低調,就像被馴服的駿馬,不管是什麼人,都可以讓他騎在自己身上,恭敬地為別人做事情。

總之,一切萬法在勝義中猶如虛空,沒有任何貪嗔煩惱,但在世俗中,如幻如夢的顯現也是不滅的。若以大圓滿的竅訣來調伏自心,懂得諸法本體無實有,所見所聞都是大空性,同時在名言中,整個輪回還可以顯現,以幻化八喻來對待一切。這就是大中觀、大圓滿的觀點,也是文殊菩薩大悲化現的“智慧寶劍”。

運用這把智慧寶劍,我們就能斷除我執煩惱,摧毀無明愚癡。若能根除無明愚癡,就像架子的三只腳斷了一只,另兩只腳也無法支撐一樣,整個魔宮將會徹底坍塌,從此任何魔眾都對你無法加害!

 

上一篇:布施時應避免的過患
下一篇:好運不在於星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