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我們要明了,這個世間,尤其是我們這一生生在人道,財色名食睡是不能缺少,但是要覺悟,要把它降低到最低的水平,決定不起貪著,這樣就好。要把它看作利刃,要非常小心謹慎,避免傷害。財,財為五家共有,最容易造業。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散財,這是真實智慧。要幫助那些窮苦之人,迫切需要之人,這是好事。
這個世間做這種慈善事業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苦難的人他為什麼遭受這個苦難?他癡根、冤業,前世今生造作種種不善而感召的。諸佛菩薩救拔一切眾生是以教學為第一。我們要想幫助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什麼事情是我們迫切需要做的?就是聖賢的教學。千萬不要以為這個社會對於聖賢教學不相信,他還有相信的人,相信的人不多,沒有關系,慢慢的就多,為什麼?教學要是真的有了效果,大家就覺悟。
人受苦受難也是一種教育,他要不吃盡苦頭,他想不起聖賢的教誨,吃盡苦頭之後,什麼方法都想不通,也許有一天突然想到老祖宗的辦法,我們來接觸接觸,看看有沒有效果。這一試驗果然有效,慢慢信心就恢復。這個帶頭的人真正是無量功德。這是我們為什麼在這一生當中全心全力來提倡,我們自己這一生深受其利,我們得到好處。換句話說,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通過試驗,決不是迷信,我真得到好處。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二十六歲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的。我在這一生當中,果然不錯,真的是有求必應。今天社會動亂,我不亂;人心不安,我心安。一般人對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放不下,受許許多多苦難。我明白,我放下,才知道這一放下得大自在,這一放下智慧開,這一放下物質受用不缺乏。不是說放下樣樣都缺乏,不缺乏。我們才真正理解,這一生一切物質的受用,命裡頭有的,前世今生不斷在累積,怎麼會缺乏?這個累積就是修因。佛教給我們修三種因,修財布施,財用不缺乏;修法布施,智慧增長;修無畏布施,健康長壽。經論上這樣教我們,我們認真努力去奉行,一點都不懷疑,果報果然如經教所說,我們快樂無比。
以清淨心、以善意處事待人接物,縱然是冤家對頭,我們還是以清淨心、善意來待他。他以惡意惡行對我,我很歡喜接受,為什麼?消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佛經裡面常講“重罪輕報”,本來我這個業報,應當在三惡道去受報,現在大家毀謗我,侮辱我,傷害我,現在就報掉,將來不要到三惡道去受報。我遇到了,我感激都來不及,我怎麼會有怨恨?所以對於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永遠抱著感恩的心。現在西方人逐漸逐漸明白,生命的真谛就是愛,就是感恩。無論對人、對事、對物,永遠守住佛家講的慈悲方便,你永遠沒有過失。慈悲是心,方便是態度,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動,都能把慈悲做最完美、最妥善的表達,那就叫方便。
身命不是我們這一生真正的目標,身命不是的,身命是個工具,它是無常的。真正的目標是把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今天我們的目標非常鮮明,我們只有一個目標,要在這一生提升到極樂世界,我們不求生天,我們也不求四聖法界,我們只求親近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只有這麼一個單純的方向目標。換句話說,除這個之外,統統放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為一切眾生多做一點好事。
什麼是好事?幫助他們認識善惡,什麼是善、什麼惡,幫助他們認知,幫助他們斷惡修善,幫助他們破迷開悟,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這是准則。不符合這個標准的,我們不做;符合這個標准,我們有這個緣分,有這個機會,我們會很認真努力去做。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決定不妨礙我念佛往生,把自行化他合而為一,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你說多麼自在!利刃只要會利用,好事情,不是不好;不會利用,割到自己的手,傷到自己的身。所以問題是要有智慧善用它,未嘗不是好事。煩惱即菩提。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78卷)【或名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