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把力量集中在念佛行門上
在這一生當中取得決定的成就
節錄自淨空法師《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為什麼念佛是福慧雙修?
你想想盡虛空遍法界這些人,哪一個人的智慧能比得了阿彌陀佛?哪一個人的福報能比得上阿彌陀佛?
我們在淨土經論裡去觀察,阿彌陀佛的智慧、福報,不得了!連釋迦牟尼佛都贊歎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光就是智慧,“光中極尊”,就是智慧裡面極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諸佛裡面,智慧、福報最大的是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的人,若能真心念、誠心念,真誠就能感應道交。
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念相應”,把阿彌陀佛的智慧,變成我自己的智慧;把阿彌陀佛的福德,變成我自己的福德。
佛念久了,不知不覺,阿彌陀佛的福慧我們都沾上光了,都跟他融通變成一體了。
所以念佛人修行的時間短,成就不可思議,道理在此地。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行的變成自己的,這個方法妙極了。
所以,“寂定明察”(也就是福慧雙修),我們在一句佛號當中就能完成。
在這一個社會、這一個時代,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亂世,真的是天下大亂的時代,生活非常的艱苦。
世界有許多落後的地區,我們就不必說了;
像美-國這種先進的國家,我們仔細觀察這邊大眾的生活,還是苦,真的苦不堪言。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如果我們還以一部分時間用在“解”上,實在講,是相當可惜!
應當把力量集中在“行門”上,這一生當中取得決定的成就。
就像古時候祖師所說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這是下定決心一門深入,不求解了;
時間精力都用在“行門”上,這是求得決定成就的唯一方法。
所以,你選擇正確了,就心安理得。心安,就是定於一門。
“求道和正”,這是講修學的態度。用什麼態度去修行?要“和”、要“正”。
此處的“和”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中道”,不緩不急,用這種心態。
“正”是決定與佛的教誨相應。
像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有深信切願,這是“志願安定”。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學這個法門,一定要以經典的理論方法作依據,那就“正”了,修學就沒有錯誤。
“淨定安樂”是我們現前所得到的受用。我們的心清淨,心安定,真正得法喜充滿,確實就像世間人講的幸福、快樂、美滿,真的能夠享受得到。所以修淨土殊勝的利益,不僅是在往生之後,沒有往生之前就已經得到了。
我今天種瓜,我天天希望得個瓜,那個希望真是冤枉,多此一舉;它當然結瓜,它總不會結成別的,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時節因緣到了,自然就成就,就能夠滿你的願。
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俗話說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就對了,這一句也是這個意思。
是啊,哪一部經都好。就跟藥店一樣,你看藥鋪裡那麼多藥,哪一味藥不好!每一味藥都好。可是你要用,對症才能治病,不對症是病上再加病。
這就是佛法的難處。今天蕅益大師為我們介紹的是淨土念佛法門。
這個法門,特別是在這一部經裡面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經沒有人祈請。
釋迦牟尼佛開這一付藥方時,沒有人生這個病。他開了這付藥方,這付藥方是什麼呢?
所有一切病統統都治。
這跟其他的方子不一樣,可以治當時所有眾生的病,也可以治未來一切眾生的病,這未來就包括我們。
這就搞清楚了,原來這一個法門,才是佛對我們說的,為我們開的。我們采取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學,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諸位要是看看中國佛教的歷史,看看自古以來修學佛法的成就,你就會發現,修淨土成就的人最多了。
這證明,世尊這一部經,確確實實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所開的,不是單獨給某一個人開的,不是單獨給某一類人所開的。
所以說,在一切方便之中,就是在無量法門裡面,要講求最“直捷”的(這“直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最積極的),最“圓頓”的(圓是圓滿,頓是頓超,是不要經過次第的,一生當中可以成就的),這叫頓超的法門。
佛法裡面通常也講頓漸兩門,普通一般叫漸修,好像我們讀書一樣,有小學、中學、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按照這個順序來修,這個時間要很長,這叫漸修。
頓修可以躐等的,可以超越的,不必依照這個順序,從小學一年級就可以超越到博士班去。我們現在講,那都是屬於“天才兒童”。
這個法門是佛以他的本願功德協助我們,我們可以在一生當中超越,超越無量的法門,超越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一樁事情。
那麼,怎麼會超越呢?
這也得要簡單說說,否則的話,諸位要多聽別人講演佛法,對淨宗就會產生懷疑了。
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真的難信,因為他的方法太簡單了,他的功德太殊勝了,叫人一接觸,不敢相信。你說,真正相信,真正肯修,這個人的福報有多大。
我們六道當中任何一個人,不要說人間帝王,天王也不行,也比不上他。
所以在《無量壽經》上我們讀過,真正成佛機緣成熟的人,是過去無量劫來你所修行的善根成熟了,現前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冥冥當中的加持,使你接觸到這個法門,立刻就能解,能信,能願,能行,這個談何容易呀。
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珍惜,決定不能在這一生當中空過了,那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