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你教誨一切眾生,要緊的是『無希望心』,如果自己有名聞利養的希望,你就錯了,你就不如法。諸佛菩薩教誨眾生,對一切眾生毫無希望,絕不求眾生恭敬他、供養他,決定不求,稱贊他都不求。我們對諸佛菩薩禮敬是盡我們的本分,並不是佛菩薩要求的,這個要知道,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下面就說出「無希望心」行法布施後所得的利益,佛說了二十種利益,後面接著又說二十種,四十種利益。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的,不要因為有這麼多的好處、這麼多的利益我才去做,你變成又是有希望心了。佛說這麼多利益,我們讀了、聽了若無其事,我絕不是為了得到這麼多的利益我才去行法布施。要看到這麼多利益,貪圖這些利益而去做,那就又錯了,你就又變成有希望心。果報是自然的,因緣果報循環相續,是十法界一切現象的真相。這現象是什麼回事情?就是因緣果報循環相續。善一定他有善報,這個不是求的,不必要求,如果有求就錯了。有求,好事都變成壞事,縱然有福報現前,福報裡面有許多煩惱,不清淨。無希望心,你所得的福報是清淨的,你的受用裡面不生煩惱,這個很要緊。我們念這一段經文。
【復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
法布施的范圍非常廣泛,講經說法是法布施,我們身體力行也是法布施,身體力行是做出一個好榜樣給別人看,也是屬於法布施。個人是人中的榜樣,家庭是所有家庭的榜樣,社會是所有一切社會的榜樣,這都是屬於法布施,所以法布施的范圍非常之廣。無希望心行法布施范圍廣大,佛在此地舉了幾個例子,並不是只是這幾樁事情,諸位必須要清楚,我們要以此類推,聞一知十。
【不著名聞。】
我不為名聞。
【利養果報。】
絕對不是為這些事情,也就是我們世間講不為名利。不為果報,果報自然現前,但是果報不是我有意要求的。為的是什麼?
【以饒益事而為上首。】
就是為利益眾生,這個目標非常單純。以這個為第一個目標,利益一切眾生,不求自己的利益。
【常為眾生廣宣正法。當得成就二十種利。】
你能夠自然有這二十種利益現前。
【雲何名為二十種利。】
下面就說出來了。
【所謂正念成就。】
這是第一個,你的念頭正,跟佛的念頭一樣,跟菩薩的念頭一樣。佛菩薩的念頭是什麼?普度一切眾生,四弘誓願裡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在此地講『以饒益事而為上首』,這就是利益眾生。只有這一個念頭,沒有第二個念頭。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淨土,這是諸佛如來的念頭,這是『正念』,除這一念之外別無二念,你的正念能成就。這無希望心修法布施。第二:
【智慧具足。】
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的,是從正念裡面流出來的。若有希望,清淨心不能現前,有希望是妄心,佛門裡面常講的識心,阿賴耶識、八識,那是有希望的。可見得無希望,就轉八識成四智,你智慧現前,『智慧具足』,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
【有堅持力。】
無論做什麼事情,你有智慧,你有耐心,『堅持力』就是耐心,一定能成就。第四:
【住清淨行。】
你的生活、行為清淨。第五:
【生覺悟心】
念念覺而不迷。第六:
【得出世智。】
不但世間這些事情你都能明了,世間的法,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都能夠了然。第七: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
魔怎麼樣才能夠擾亂你?因為你有私欲,你有欲望,魔就有辦法來擾亂你。你自己沒有欲望,魔對你是一籌莫展。魔障礙你什麼?障礙你的名,破壞你的名,障礙你的利;我名利都不要,他有什麼辦法,他沒有法子。魔要置你死,我死了就到極樂世界去,愈早愈好,那魔也沒有辦法。所以魔不得其便,魔看到這個樣子他遠遠走了。第八:
【少於貪欲。】
因為你知足了。第九:
【無有瞋恚。】
第十:
【亦不愚癡。】
這是離貪瞋癡,離三毒煩惱。三毒煩惱大家都知道這是三惡道的業因,遠離三毒就是遠離三惡道,永遠不墮三惡道。第十一:
【諸佛世尊之所憶念。】
你就蒙佛護念,諸佛護念。十二:
【非人守護。】
『非人』是護法神,天龍善神他保護你。第十三:
【無量諸天加其威德。】
『無量諸天』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二十八層天,這些天人看到你尊敬你、佩服你,他也來加持你。第十四:
【眷屬親友無能沮壞。】
這是我們中國俗話常講的「一人有福,連帶一屋;一子成佛,九祖生天」,就是這個意思,你的家親眷屬都沾到你的光,都得到你的智慧福德的加持。第十五:
【有所言說人必信受。】
你的言論別人能夠相信,別人能夠接受,因為你所說的句句是誠谛之言,平常人、正常人一定能夠信受。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前面講過那是魔加持的,魔來破壞,若非是魔子魔孫來破壞正法的,普通正常人一定信受。第十六:
【不為冤家伺求其便。】
因為你自己心正、行正,冤家對頭雖然時時刻刻來找你的毛病也找不到。十七:
【得無所畏。】
佛經裡面所講的四無所畏。第十八:
【多諸快樂。】
這個我們常講的法喜充滿。第十九:
【為諸智人之所稱歎。】
『智人』是開悟的人,證果的人,他們贊歎。二十:
【善能說法眾人敬仰。】
你為什麼會『善能說法』?你得諸佛菩薩的加持,所以對於一切經要裡面甚深的義趣,你能夠明了,你能夠說得出來。
【彌勒。是為菩薩當得成就二十種利。】
這是把二十種利益說出來了。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佛實在非常慈悲,再叮咛一次,再囑咐一次,加深我們的印象,唯恐我們忘掉這樁事情。不僅如此,佛在後面又給我們說出二十種利益。
【復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種利。】
說了二十種利又得二十種利。
【雲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未生辯才而能得生。】
第一個是我們常講「辯才無礙」,這個辯才也是佛力加持的,第二:
【已生辯才終不忘失。】
沒有得到的辯才你得到了,已經得到的辯才不會失掉。第三:
【常勤修習得陀羅尼。】
他非常精進、非常用功修學正法,『得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綱領,你所修學的都能把綱領掌握到。你學一部經論,這部經論裡的重點你全能夠掌握,這個叫得陀羅尼。有很多人我們曉得,修學多年這一部經,這一部經講的哪幾個重要的東西他說不出來,抓不到綱領,這個得受用就困難。第四: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
這就是「得陀羅尼」落實在幫助眾生這些事相之中,抓住綱領,抓住緊要的,簡單明了就能幫助無量無邊眾生得真實的利益。在所有法門裡面,淨宗法門就是陀羅尼。佛教大小乘十個宗派,淨宗的經典最少,古時候只有三經,到現在這些祖師大德們加了兩樣進去,就變成五經。雖然淨土只有五部經,比起任何一宗分量少得太多了,容易修行,容易掌握到綱領。第五條:
【以少功用令諸眾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這一句是講的效果,我們幫助一切眾生,立刻就能得到效果,他果然能夠相信,能夠依教修行,很快就能得利益。這個利益是什麼?身心清淨,煩惱少,智慧增長,法喜充滿,這是很快就能得到的。若能如法修行有個一年、兩年的時間,他對往生就有把握,這是真實究竟殊勝的利益。第六條:
【得身口意清淨律儀。】
三業清淨。第七條:
【超過一切惡道怖畏。】
對於三惡道,不造三惡道的業因,決定不會有三惡道的果報。這是離開一切『惡道怖畏』。第八:
【於命終時心得歡喜。】
知道生從哪裡來的,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沒有恐懼,他得法喜。第九:
【顯揚正法摧伏異論。】
這就是弘揚正法,對於邪知邪見有能力降伏他們,現在講有能力把他們批判駁倒。第十:
【一切豪貴威德尊嚴。猶自不能有所窺望。何況下劣少福眾生。】
這一句裡面的意思也包括得很廣,我們身在這個社會上,不能不與社會群眾接觸。社會群眾裡面有達官貴人,有豪門貴族,因為我們無求於他,他對我們自然就尊重,我們無求於他。他也不會用勢力來壓迫我們,我們無求,行的是正法,這些有大威德他們都無法障礙我們,何況下劣沒有福德的人?所以,這一句裡面含義很深、很廣。第十一:
【諸根成就。】
這是我們講得六根聰利,六根聰明。第十二:
【無能映蔽。】
你的智慧光明沒有人能夠障礙你。『映蔽』是障礙的意思。第十三:
【具足攝受殊勝意樂。】
具足是圓滿的,殊勝的意樂,我們一般都是講清淨、自在、法喜充滿。第十四:
【得奢摩他。】
第十五:
【毗婆捨那。】
這個『得』是連貫下來的,得奢摩他,得毗婆捨那。這兩句是梵文,音譯的,都是講定。奢摩他我們簡單講,從一切放下,放下萬緣,心得清淨了,從這方面得的定、得的清淨心,就叫奢摩他。如果從看破了,一切我都看破,心得清淨、得自在,就叫做毗婆捨那。所以都是得清淨心,你怎麼得?我放下萬緣得到的,那叫奢摩他;你怎麼得的?我看破世界得到的,就叫做毗婆捨那。我這個講法大家聽了很容易懂,很清楚、很明白。都是得清淨心,得定,開智慧,你用什麼方法得到。通常你要看佛學字典裡面的講解,古人注解的是止觀,止是奢摩他,觀是毗婆捨那,觀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第十六:
【難行之行皆得圓滿。】
『難行之行』是很不容易的,斷貪瞋癡,難!除掉人我是非,難!深信念佛,求願往生,更難!這些難行的事情對你就不難,都能夠圓滿做到。第十七:
【發起精進。】
你勇猛精進心能發得出來。第十八:
【普護正法。】
這個『普』字很重要,普遍的護持正法,只要是正法我們都護持,沒有私心,沒有偏袒。我們修淨土,護持淨土,護持我這個道場;那邊修禅的,他也是正法道場,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就要排斥、毀謗,那就錯了。凡是正法的道場都要贊歎、都要護持,雖贊歎、雖護持,不修他那個法門,這個要知道,我只修我這個法門。我贊歎他,甚至於必要的時候我幫助他,我不學他那個法門。這個榜樣,《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為什麼?自己修行要一門深入,但是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我適合修這個法門,別人未必。那個人適合修禅,我不適合修禅。所以八萬四千法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都是佛應機而說的,都能夠利益當機的眾生,就是適合於這個法門的眾生他能成就。我們要普遍的護持,普遍的贊歎,決定不可以贊歎自己,毀謗其他法門,那就錯了。所以教你要「普護正法」,這個普字是個關鍵的字眼。第十九:
【速疾能超不退轉地。】
這一句是要合本經最後的教誨,就是彌勒菩薩十心,發十種心,必定往生淨土。因為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快速『能超不退轉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這是其他法門裡面沒有的,惟獨這個法門具足。第二十:
【一切行中隨順而住。】
這就得大自在,所以後面二十種利益比前面二十種殊勝。前面二十種利益是初學菩薩所得的,後面這二十種利益是智行菩薩所得的,智行就是開悟之後的,因為他第一個就得辯才,開悟以後所得到的。什麼叫初學的菩薩,什麼叫智行的菩薩,後面有說到。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四集) 1996/8/27 美國聖荷西 檔名:15-01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