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未成佛前,皆當修習淨土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未成佛前, 皆當修習淨土法門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當修習。我輩既不能斷惑證真, 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為志事, 則縱有所修, 皆歸人天福報。欲了生死, 當在驢年(十二屬相中無驢年,意為永不可能)!何況年已六十二歲, 即使壽登八十, 亦只十七八年。而人之死期, 誰能自主? 故當汲汲以專修淨業也。自既修淨業, 當教眷屬通修淨業。一以利彼, 一以防己臨終, 被不會念佛之眷屬破壞正念, 致不得往生。今為汝取法名為慧耕。謂依佛智慧所說之淨土法門, 自行化他而為耕耘。俾內而家屬, 外而世人, 同種善根, 同修淨業。即伊尹耕莘, 以先覺覺後覺之至意也。(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德培居士書一)
《法華經》雲:“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況當此互相斗爭, 弱肉強食, 殺人之法, 無奇不有, 而復種種天災, 頻相見告之時乎。有智識者, 因茲提倡淨土法門, 以期一切同倫, 同得出此三界, 登彼九蓮也。若論豎出, 非力修戒定慧道, 斷盡煩惑不可。倘煩惑稍有未盡, 則三界依舊莫出。況末世眾生, 善根淺薄, 壽命短促, 修者縱有億億, 出三界者難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 是故難得實益。若論橫超, 但依淨土法門, 生信發願, 念佛名號, 求生西方。兼以敦笃倫常, 恪盡己分,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則萬不漏一, 鹹得往生。既往生已, 則了生脫死, 超凡入聖, 永離眾苦, 但受諸樂矣。功夫成熟者, 固登上品, 臨終方念者, 亦預末流。此則全仗佛力, 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 天淵懸殊。師宏居士之妻師湯, 欲與閨閣英賢, 常時修持淨業, 以期同於現生, 出此火宅。遂於附近, 建一蓮社, 半由自捐, 半由人助。其工既成, 問名於光, 因題之曰橫超。冀一切須眉丈夫, 貞靜坤倫, 怖畏火宅, 欲出莫由者, 同皆依此而修。庶可長揖娑婆, 速達極樂, 一超直入如來地, 永作逍遙自在人。故為敘述所以雲。(增廣文鈔·橫超蓮社緣起序)

悟道容易,證道甚難!
悟道容易,證道甚難!今人多多皆未真悟,依稀仿佛,知其少分。則以為“無生死可出,無佛道可成”,任心肆意,將來皆為閻羅之囚!至此方知以前之“悟”, 乃誤也。汝能於悟得“原無一物”之後, 審知三毒習氣, 不易消除。歸心淨土, 以求現生了脫, 可謂宿有善根。彼聰明自負, 不肯下真實工夫, 卒成自欺欺人者何限。(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季國香居士書二)  
禅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古今宗師,徹悟而未徹證者,類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絲毫惑業不盡,生死決不能出。(增廣文鈔·與海鹽顧母徐夫人書 代悟開師作)
實為不知大徹大悟, 是悟不是證。勿道悟則虛空粉碎, 人法兩忘, 聖佛仙秩庸晉蘇, 均歸於無何有之鄉。即令證得虛空粉碎, 人法雙忘之理, 仍聖佛仙秩庸晉蘇觌體全彰, 不相混濫。況悟則猶是生死凡夫, 證則方可出離輪回。今人誰是悟者? 況證乎?此如來所以大開淨土法門, 普令一切眾生, 同於現生了生脫死也。(文鈔三編卷一·復周子秀居士書)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即使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之人,亦難免來生因福造業,或致墮落惡道。證四果(阿羅漢),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說。若依大乘圓教說,初信位斷見惑,與小乘初果同。七信位斷思惑盡,方了生死。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初信位菩薩,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測度,何況二、三、四、五、六信位乎?!參禅之人,每以宗家機鋒轉語,淨宗教宗皆無能答,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實則起此知見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果真知者,必無自雄自矜之態。何以故?以絕妙之語,亦極平常之語。不但會得不濟事,即使大徹大悟亦不濟事!直須完全證得,方為了生死事。而後世能證者,實不多見。五祖戒禅師(五祖,寺名,師戒禅師為五祖寺住持,故稱“五祖戒”),於宋初名喧宇宙,門庭高峻,若龍門然,死後轉世為蘇東坡(有事跡可證)。東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見地,俱不平常,而復不拘小節。其守杭時,尚常邀妓自娛,可知戒師並初果尚未能證。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任運(自然而然)不會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縱以殺身威脅之,令犯邪淫,寧肯就死,決不肯犯戒。禅者若知此義,何敢藐視淨土,高推禅宗,讓愚夫愚婦仗佛力以往生,而自己甘處輪回,不願出離乎?光說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禅者所屈,而捨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於驢年(盡未來際亦無驢年)!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 復化凡居士書)
末世眾生, 欲了生死, 若不以信願念佛, 求生西方為志事, 即使所悟與五祖戒(五祖, 寺名。師戒禅師, 曾為黃梅五祖寺之住持, 故世稱五祖戒)、草堂清相同, 也只得蘇東坡、 曾魯公之結果(轉世為人)。生死路遠, 來生後世, 不知又結什麼果也!
淨土法門, 乃一代時教契理契機之特別法。下自五逆十惡, 上至等覺菩薩, 皆當修習, 皆可即生超凡入聖。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 多是契理, 而絕不能普契上, 中, 下三根之機。我等從無始來, 以至今生, 尚在輪回中流轉。皆因夙生, 或以愚而不敢承當, 或以狂而絕不信受之所致也。光言此者, 恐汝志在以楞伽經, 得佛心印為志事。其結果, 一如五祖戒, 草堂清而已。汝且莫學大通家, 死心蹋地, 遵斷肉品修淨業, 則西方定可往生矣。(文鈔續編·復翟智淳居士書)

學佛秘訣-印光大師法語
 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禅與淨,了脫最易。
禅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
如人度海,須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末世眾生,雖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發大菩提,生真信願。畢生堅持,唯佛是念。
念極情忘,即念無念。禅教妙義,徹底顯現。
待至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證無生忍。
有一秘訣,剀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諸佛皆從念佛而生
蓮宗四祖法照大師,於大歷二年,棲止衡州雲峰寺,屢於粥缽中,現聖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 台;後遂往谒。大歷五年,到五台縣,遙見白光;循光往尋,至大聖竹林寺。師入寺,至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據師子座,說深妙法。師禮二聖,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
文殊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師又問:“當雲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說是語已,時二大聖,各舒金手,摩師頂,為授記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語已,時二大聖,互說伽陀。師聞已,歡喜踴躍,疑網悉除。此系法照大師,親到竹林聖寺,蒙二大聖所開示者。
五台,乃文殊應化之道場;文殊菩薩乃七佛之師,自言:“我於過去,因觀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甚深禅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①。過去諸佛,尚由念佛而生,何況末法眾生,業重福輕,障深慧淺,藐視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來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後塵(轉世為人),尚不能得乎!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①佛經中關於“諸佛皆從念佛而生”的聖言量:

《般舟三昧經》雲:“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得成正覺。”
《月燈三昧經》雲:“十方三世佛,現在過未來,皆以念佛因,得成無上覺。”
《華嚴經》:“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大集經》雲:“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
《坐禅三昧經》:“菩薩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三昧。”
《華嚴經·兜率偈贊品》:“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
《大悲經》雲: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盤界,不可窮盡。”
《妙法蓮華經》雲:“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楞伽經》雲:“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法身及報身,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雲:“(阿彌陀佛)是本久遠實成,本有法身常住。……久遠實成,法身常住。無量壽佛者,豈異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
《無量壽莊嚴經》雲:“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觀無量壽經》雲:“念阿彌陀佛即念十方諸佛,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
《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雲:
“ 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

《悲華經》雲:“阿彌陀佛,昔為轉輪王,名無诤念。千子具足,於寶藏佛所,發菩提心,取西方極樂淨土。諸經中知名佛菩薩聲聞等,皆昔之千子也。太子不瞬,觀音也。次摩尼,大勢至也。次王眾,文殊也。次能伽奴,即金剛智慧光明菩薩。次無畏,即蓮華尊如來。次庵婆羅,即虛空光明菩薩。次善臂,即師子香菩薩。次泯圖,即普賢也。次蜜蘇,阿閦佛也。密蘇發心已來,行時步步心心數法,常念諸佛,今登正覺,生妙樂剎焉。”
(谛閒大師《念佛三昧寶王論義疏》釋義:此所引經,乃法界緣起,事大理深,學者不可草草放過。謂佛昔為王,名無诤念,示彌陀之因深也。千子具足,遇佛發心,緣勝也。取西方極樂淨土,願大也。諸經中知名之佛菩薩,皆是王子,果宏也。當知我等現前大眾,未始非當日受種善根者也。皆由我等信不真,願不切,修行不勇猛,以致遲誤至今。思之,寧不痛哭而流涕乎!太子下,略列出十位因名果號,俾知其概。蜜蘇下文,隱呈息心念佛。謂東方妙喜世界阿閦如來,因地為王子時,發心已來,行時一步一步,念念之間,不令空過,心心數法,無不常念諸佛也。)

 

上一篇:淨空法師:念阿彌陀佛,就把一切諸佛如來全念到了
下一篇:大安法師:往生淨土的核心利益是圓證三不退:阿鞞跋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